據統計,目前多晶矽“雙反”針對的主要對象韓國、美國和德國,仍然維持前三家最大的進口國地位,自韓國、美國[開曼注冊(ce) 公司]、德國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7.5%。矽業(ye) 分會(hui) 分析人士表示,正是這三家主力軍(jun) 加快推進進口多晶矽的量升價(jia) 跌勢頭。
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從(cong) 美國進口多晶矽單價(jia) 為(wei) 12.57美元/千克,僅(jin) 為(wei) 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此外,2月份從(cong) 德國進口多晶矽量環比大幅增加91.9%,飆升至2713噸,而價(jia) 格也下滑至21.6美元/千克,環比下降13.6%。
與(yu) 進口多晶矽量潮湧形成對比的是,國內(nei) 多晶矽產(chan) 量大幅下滑。據矽業(ye) 協會(hui) 跟蹤統計,第一季度國內(nei) 多晶矽產(chan) 量預計不足1萬(wan) 噸,較去年同期下滑50%以上。
國內(nei) 廠商舉(ju) 步維艱
矽業(ye) 分會(hui) 人士表示,國內(nei) 產(chan) 量大幅下滑與(yu) 國外多晶矽廠商低價(jia) 傾(qing) 銷有直接關(guan) 係。特別是在去年多晶矽“雙反”導致多晶矽突擊進口的形勢下,此前勉強維持運轉的不少廠家麵對持續走低價(jia) 格也不得以進入停產(chan) 技改行列。據了解,去年下半年國內(nei) 維持運轉的多晶矽企業(ye) 近10家左右,目前這一數字已減至4家。
今年2月份以來,由於(yu) 下遊需求拉動以及多晶矽“雙反”效應影響,國內(nei) 多晶矽價(jia) 格持續出現超過5美元/公斤的上漲。有券商分析師對此指出,近期價(jia) 格虛高或將提前透支“雙反”預期。由於(yu) 目前商務部推遲對多晶矽雙反的初裁日期,多晶矽價(jia) 格上漲趨勢或將無法延續。
可以作為(wei) 上述說法佐證的是,過去兩(liang) 周國內(nei) 多晶矽價(jia) 格環比已基本持平,多晶矽價(jia) 格上漲態勢已顯乏力。
上述矽業(ye) 分會(hui) 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預計“雙反”終裁結果出台可能要推遲到下半年,從(cong) 目前來看這期間多晶矽突擊進口的態勢還將延續。而多晶矽價(jia) 格大幅上漲的動力已顯不足,這意味著目前持觀望態度的絕大多數廠商短期內(nei) 仍無複產(chan) 希望。
據了解,[注冊(ce) 馬紹爾公司]目前維持開工均為(wei) 一線大廠,而處於(yu) 二線行列的多家A股公司如川投能源(600674,股吧)、保變天威等已基本進入停產(chan) 技改。另一些前兩(liang) 年新進入的企業(ye) 如特變電工(600089,股吧)等,其巨資投建的上萬(wan) 噸級多晶矽項目或再延遲達產(chan) 預期。這無疑將考驗相關(guan) 公司的業(ye) 績承壓能力。
下遊企業(ye) 遭遇兩(liang) 頭夾擊
多晶矽“雙反”短期內(nei) 考驗的不僅(jin) 是上遊多晶矽廠商的承壓能力,而隨著“雙反”終裁的最終啟動,下遊電池和組件廠商可能將因此被“誤傷(shang) ”。
事實上,自去年商務部啟動多晶矽“反傾(qing) 銷”調查以來,就已經收到來自光伏製造業(ye) 下遊廠商的諸多不同意見。他們(men) 的普遍擔憂是,在光伏行業(ye) “兩(liang) 頭在外”特征仍未有實質性改觀的現狀下,多晶矽“雙反”帶來的國內(nei) 多晶矽價(jia) 格上漲,最終可能加重下遊製造業(ye) 的成本負擔。
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多晶矽“雙反”最終促成後,預計國內(nei) 多晶矽價(jia) 格有望從(cong) 目前的平均15美元/公斤多晶矽價(jia) 格會(hui) 回到20-25美元/公斤的合理區間,這其中產(chan) 生的最大利好將降臨(lin) 到目前仍在堅持生產(chan) 的4家多晶矽一線大廠上。而對下遊環節廠商來說,無疑將帶來成本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yu) 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下遊企業(ye) 來說,成本的增加可能隻是一方麵,如果市場行情好,可以通過提高下遊價(jia) 格來傳(chuan) 遞到終端。但目前的情況是,下遊終端市場短期內(nei) 大幅上漲可能性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國內(nei) 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由於(yu) 補貼政策出台緩慢,預計今年國內(nei) 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遠低於(yu) 此前普遍預計的10GW。”他說。
這意味著,對於(yu) 下遊廠商來說,未來的生存將經曆“兩(liang) 頭”夾擊,這可能對全行業(ye) 發展都不利。
作為(wei) 應對歐美對華光伏“雙反”的反製之舉(ju) ,去年11月,商務部決(jue) 定啟動對來自美、歐和韓國的多晶矽原料進行“雙反”調查。這被普遍認為(wei) 將給國內(nei) 掙紮於(yu) 虧(kui) 損泥潭的多晶矽行業(ye) 帶來反轉機會(hui) 。
這一預期直接帶動國內(nei) 多晶矽價(jia) 格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大幅反彈,相關(guan) 公司股價(jia) 也連續走高。然而,多晶矽反傾(qing) 銷也引發了進口多晶矽愈演愈烈的低價(jia) 傾(qing) 銷潮。今年以來,來自美、歐、韓的進口多晶矽加速呈現量增價(jia) 跌的勢頭。
市場分析指出,國內(nei) 多晶矽價(jia) 格已連續數周回調,顯示出對外“雙反”的利好效應開始衰減。隨著最終裁定結果推遲,多晶矽突擊進口潮繼續加碼,這將讓國內(nei) 目前普遍持觀望態度的廠商未來幾個(ge) 月生存更加維艱。據了解,維持運轉的國內(nei) 多晶矽企業(ye) 僅(jin) 4家。而由於(yu) 下遊原料價(jia) 格由於(yu) “雙反”而大幅提升,這可能會(hui) 加重下遊電池組件廠商的困境。
進口多晶矽量升價(jia) 跌
據海關(guan) 總署最新統計數據,2013年2月我國多晶矽進口量為(wei) 7991噸,環比增加17.7%,同比增長4.9%。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e) 協會(hui) 矽業(ye) 分會(hui) 進一步跟蹤顯示,2月份也是自2011年以來,除2012年9月之外單月進口數量最多的月份。[馬紹爾公司注冊(ce) ]進口單價(jia) 方麵,2月份多晶矽進口均價(jia) 延續1月跌勢再創曆史新低,大幅下挫至17.7美元/千克,環比下降4.17%,同比下降37.1%,較2012年全年均價(jia) 下滑30.2%。
矽業(ye) 分會(hui) 對此指出,商務部計劃多晶矽反傾(qing) 銷初裁在4月5日前公布,並於(yu) 2012年11月26日啟動追溯征稅調查,從(cong) 2月份進口多晶矽量增價(jia) 跌的形勢來看,國外對中國傾(qing) 銷行為(wei) 並沒有得到有效抑製,反而日益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