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加工貿易環節稱合同詐騙多發地帶

  8月下旬,對方公司將貨物交給猶某後,遲遲沒有收到貨款,同時猶某的手機也關(guan) 機了。於(yu) 是,對方公司便直接與(yu) 該廠聯係,[英國注冊(ce) 公司]最後得知猶某早在7月份就已經離廠了,不屬於(yu) 該廠員工。截至案發,猶某共騙得多家企業(ye) 價(jia) 值20餘(yu) 萬(wan) 元的貨物。

  檢察官總結:在“借雞生蛋”的詐騙案中,犯罪分子利用曾經擔任某公司采購員、業(ye) 務員的身份,離職後,繼續以原公司名義(yi) 與(yu) 以前的合作夥(huo) 伴簽訂合同,詐騙錢財。

  檢察官建議:企業(ye) 加強防範最重要

  檢察官建議,企業(ye) 在簽訂合同前,要嚴(yan) 格審查合同方及簽訂合同人的資質、合同方注冊(ce) 資金、資產(chan) 負債(zhai) 、生產(chan) 能力和技術設備等情況;在簽訂合同時,要嚴(yan) 格審查有關(guan) 貨物驗收、付款期限、合同糾紛訴訟途徑等重要款項;在履行合同過程中,要及時核實用於(yu) 抵押物品、票據的真實性。

  同時,政府有關(guan) 部門要把好市場主體(ti) 的準入關(guan) ,建立信息共享機製,保障企業(ye) 信息的真實性。進一步完善企業(ye) 信用分類監管機製,對企業(ye) 信用實行分類管理,建立專(zhuan) 門的合同詐騙等違法犯罪企業(ye) 信息數據庫,向社會(hui) 提供信用查詢服務。

  司法機關(guan) 要加強立案監督,防止“以罰代刑”,加快辦理此類案件的節奏,加大追逃追贓力度。同時,及時結合辦理的案件,利用檢察建議、法律宣講等手段,幫助企業(ye) 堵塞管理漏洞。

   東(dong) 莞市第二市區檢察院昨日發布調查報告稱,[注冊(ce) BVI公司]加工貿易環節成為(wei) 中小企業(ye) 間合同詐騙的多發地帶。據統計,2010年以來,市第二市區檢察院共辦理中小企業(ye) 間合同詐騙案件41件49人,75%的案件是加工貿易環節的合同詐騙,涉案總金額高達6000餘(yu) 萬(wan) 元,單件損失最大達1900餘(yu) 萬(wan) 元。

  手法一:“以小騙大”

  老板“以小騙大”詐騙124次

  曹某原投資30餘(yu) 萬(wan) 元在東(dong) 莞注冊(ce) 了一家電子公司。2010年,公司出現巨額虧(kui) 損,於(yu) 是曹某就和公司經理陳某在一起商量如何突破公司的困境。二人打起了加工貿易環節的主意,想利用貨、款之間的時間差,騙取貨物。

  2011年以來,按照事前商量,陳某瘋狂向31個(ge) 企業(ye) 定購小額的貨物,並按照合同準時交付了貨款。經過幾次小額的貿易後,供貨商已經完全信任了陳某。隨後,陳某便與(yu) 供貨方簽訂大額的購貨合同,同時約定“貨款月結”。到月底時,陳某便找各種理由拖延付款時間,同時以低價(jia) 變賣貨物,然後逃匿。供貨商由於(yu) 有正規的合同在手,所以並沒有過多催促。截至案發,2人共124次騙取31家企業(ye) 共計價(jia) 值約228萬(wan) 元的貨物。

  檢察官總結:在“以小騙大”類型詐騙中,犯罪分子一般在預付定金和小額交易中信守合同騙取被害方信任,然後再簽訂大合同,以“試貨”、“觀察市場反應”等為(wei) 借口約定“先貨後款”,騙取大宗貨物。

  手法二:“以大騙小”

  “以大騙小”詐騙260多萬(wan)

  幾年前,劉某成立一家貿易公司,主要為(wei) 其他公司做加工生意,收取加工費。金融危機後,公司出現虧(kui) 損。於(yu) 是,劉某便利用以公司名義(yi) ,先後多次與(yu) 另一家公司簽訂利潤大的購銷合同。

  正如劉所料,對方公司欣然簽訂了此合同,並按照劉某的要求預先支付貨物訂金。截至案發,劉某通過這種方式,先後4次共騙得他人訂金260餘(yu) 萬(wan) 元,隨後逃匿,揮霍一空。

  檢察官總結:在“以大騙小”案中,犯罪分子一般以利潤較大的大額貿易為(wei) 誘餌,與(yu) 被害方簽訂合同,承諾到期提供貨物,騙取對方訂金。

  手法三:“半真半假”

  加工成品大部分低價(jia) 銷售[注冊(ce) 開曼公司]

  文某經營著無工商營業(ye) 執照的毛織廠。去年三四月間,文某與(yu) 多家企業(ye) 簽訂8份織縫挑的加工合同。合同約定:這幾家公司等向文某提供價(jia) 值175餘(yu) 萬(wan) 元的生紗等原材料,文某加工完成後交付供貨方,供貨方支付加工費。

  文某將一小部分材料委托他人加工,並將成品交給供貨方,騙取信任,而剩餘(yu) 大部分材料則被其低價(jia) 銷售。5月底,文某手機停機,攜帶贓款潛逃。

  檢察官總結:犯罪分子在大額加工貿易中,一方麵,完成部分成品並交付給被害方騙取被害方的信任。另一方麵,秘密出售剩餘(yu) 貨物逃匿,該類詐騙迷惑性極強。

  手法四:“借雞生蛋”

  離職員工詐騙前東(dong) 家客戶

  猶某原係某工廠業(ye) 務員,離職以後一直沒事可幹。2011年7月,猶某仍稱自己是該廠業(ye) 務員,打電話給另一家公司,說需要做牛角支架。為(wei) 使對方公司相信,他讓對方到該廠廠房一樓的辦公室取樣板,同時又帶其在廠內(nei) 車間參觀。隨後,雙方簽訂了訂購加工合同。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