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海關(guan) 總署公布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中國進出口規模出現了大幅反彈,雙雙創曆史新高,當月進出口總值為(wei) 3668.4億(yi) 美元,[新加坡注冊(ce) 公司]同比增長10.2%。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4.1%,進口同比增長6.0%。
這是否意味著出口已經進入持續回升階段?2013年外貿發展預期如何?帶著這些問題,筆者不久前分別赴義(yi) 烏(wu) 、廈門等地進行調研,並向全國201家企業(ye) 發放了調查問卷,還對其中57家企業(ye) 作了訪談。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外貿回升趨勢並不穩定,2013年的外部經濟形勢依然充滿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為(wei) 了留有餘(yu) 地、[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避免過度追求速度引發出口高估等不良反應,建議2013年適當下調外貿增長預期目標,把政策著力點放在“促轉型”和培育新優(you) 勢方麵。
參照2012年6.2%的增長水平,宜將2013年外貿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wei) 8%,並參照國際慣例,結合實際運行情況分階段對預期目標作出調整。
外貿回升趨勢尚不穩定
根據海關(guan) 統計和製造業(ye) 出口交貨值統計來看,2012年對外貿易大體(ti) 具有以下幾個(ge) 突出特點。
一是貿易順差同比擴大。2012年由於(yu) 進口增速明顯低於(yu) 出口,導致貿易順差比2011年有所擴大,達到2311億(yi) 美元,同比增加49%;貿易特化係數由上年4.3%上升到6%,與(yu) 2010年水平相近。
二是麵向主要新興(xing) 經濟體(ti) 雙邊貿易增長較快。如麵向東(dong) 盟、俄羅斯、南非等的出口增長明顯快於(yu) 平均增長水平;雖然麵向美國的增長形勢也好於(yu) 平均水平,但與(yu) 日本、歐盟的雙邊貿易增長較低,甚至出現負增長。
三是消費品出口增長較為(wei) 穩定。根據製造業(ye) 出口交貨值統計,增長最快的主要是文體(ti) 用品、食品、飲料、農(nong) 副產(chan) 品等行業(ye) ;黑色金屬、化工、造紙、專(zhuan) 用設備、儀(yi) 器儀(yi) 表、交通設備等行業(ye) 增長也快於(yu) 平均水平;但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等中間投入品則出現了負增長。
四是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長加快,產(chan) 業(ye) 轉移效果明顯。2012年,中部和西部地區工業(ye) 企業(ye) 出口交貨值分別同比增長26.8%和40.1%,而東(dong) 部僅(jin) 增長4.2%。
五是民營企業(ye) 增長快於(yu) 其他企業(ye) 。1~11月民營企業(ye) 出口交貨值增長10.7%,高出平均水平近4個(ge) 百分點。
總體(ti) 而言,出口增速回升有利於(yu) 穩定經濟增長。如1~11月製造業(ye) 統計顯示,出口交貨值增速回升拉動製造業(ye) 銷售產(chan) 值增長提高1個(ge) 百分點,比上半年的0.8個(ge) 百分點有所上升。另外,從(cong) 總需求結構的角度分析,順差的擴大使得貨物貿易淨出口拉動總需求增長了1個(ge) 百分點。
不過,綜觀整個(ge) 2012年,會(hui) 發現外貿增長波動較大,雖然在年中曾經出現過較大幅度的回升,但回升趨勢並不穩定。實際上,去年12月份之所以出現較快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yu) 企業(ye) 年末集中出口,而不能說明外需形勢已出現明顯改善。
相關(guan) 的問卷調查結果也印證了當前出口形勢的嚴(yan) 峻性。在201家受訪企業(ye) 中,四成左右的企業(ye) 出口呈現負增長,其中還有10%的企業(ye) 下降30%以上;隻有25.6%的企業(ye) 出口實現10%以上增長,低於(yu) 下降企業(ye) 15個(ge) 百分點。
據廈門市政府部門反映,最近將生產(chan) 基地或訂單向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地區轉移的案例明顯增多。接受訪談的57家企業(ye) 中,考慮“生產(chan) 和訂單向國外轉移”的比重達到17.5%,比上半年調查時的6.4%上升了11.1個(ge) 百分點,[新西蘭(lan) 公司注冊(ce) ]也多於(yu) 有意向國內(nei) 其他地區轉移的企業(ye) 。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企業(ye) 經營壓力的加大,將會(hui) 對就業(ye) 造成一定衝(chong) 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2.8%的企業(ye) 回答考慮裁員,這比上半年調查時的6.4%有明顯提高。
今年預計增長5%~8%
放眼2013年,外部環境依然不容樂(le) 觀,主要發達國家經濟複蘇存在進一步放緩的可能。
歐盟不久前發布的2012年三季度GDP統計顯示,歐元區經濟下降0.2%,這已經是連續4個(ge) 季度出現衰退;同期,日本GDP降幅高達3.5%,美國增長率停留在2.7%。這說明,三大發達經濟體(ti) 均未擺脫困難局麵。
實際上,去年10月,IMF就已經下調了2013年全球及主要經濟體(ti) 增長預測,但此後出現的美國“財政懸崖”和日本“非法購島”危機則進一步增加了未來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此前,美國會(hui) 預算辦公室預測,財政懸崖可能導致今年美國GDP下降0.5%;失業(ye) 率上升至9.1%。雖然這一問題暫時有所緩解,但美國的財政緊縮壓力仍然存在。
日本瑞穗銀行綜合研究所預測,美日兩(liang) 國2013年經濟增長率將分別滑落至1.4%和1.1%;美國的進口增長僅(jin) 有0.7%,比2012年回落2個(ge) 百分點;日本的進口增速也將由4.4%下滑到1.2%。考慮到歐元區進口增長前景更為(wei) 悲觀等因素,2013年國際市場需求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從(cong) 國內(nei) 因素來看,勞動力成本上漲的滯後影響將繼續製約企業(ye) 出口競爭(zheng) 力。根據前述問卷調查,出口成本上升的企業(ye) 占六成,其中16.6%的企業(ye) 麵臨(lin) 成本大幅度上升壓力;與(yu) 此同時,出口商品價(jia) 格普遍下降,擠壓了企業(ye) 盈利空間;虧(kui) 損企業(ye) 占比達到18.6%,比6月調查結果上升11.9個(ge) 百分點。
需要提醒的是,從(cong) 2012年10月開始,由於(yu) 其他國家本幣貶值,引發中國的綜合有效匯率出現較快上升,如果今年這一現象繼續存在,人民幣名義(yi) 匯率和綜合實際有效匯率都可能出現上升,從(cong) 而進一步削弱我國出口產(chan) 品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
企業(ye) 對2013年出口形勢的看法與(yu) 上述判斷接近。201家受訪企業(ye) 中,30.1%的企業(ye) 認為(wei) 2013年出口將下降,其中3.5%認為(wei) 形勢會(hui) 惡化;28.7%的企業(ye) 認為(wei) 和2012年持平;41.2%的企業(ye) 認為(wei) 會(hui) 有好轉,但認為(wei) 大幅度好轉的僅(jin) 占2%。
企業(ye) 的判斷來源於(yu) 訂單。調查結果顯示,訂單同比持平和有所增加的企業(ye) 達到受訪企業(ye) 近一半,其中3個(ge) 月以上訂單的比重較上半年調查結果上升。一些企業(ye) 反映,根據目前手中訂單判斷,2013年一季度形勢並不樂(le) 觀,但在這之後可能會(hui) 略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