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加速度

     作為(wei) 上海營造“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裏程碑,明年1月1日起,《上海市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這是繼出台《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後,上海又一部推進和保障經濟轉型的地方性法規。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條例》的出台標誌著上海從(cong) 製度上推動轉變貿易發展方式、實現城市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的開放度和國際化水平,形成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整體(ti) 合力

  重要項目紛紛“破題”[注冊(ce) 香港公司]

  國際貿易中心是上海“兩(liang) 個(ge) 中心”之外最著力、最費心的建設目標,特別是2009年之後,上海明確提出要明晰國際貿易中心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步伐。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任張新生告訴記者,今年初以來,麵對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複雜外部經濟環境,上海努力提高全市商貿發展水平,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統計顯示,今年1-9月,上海全市實現商品銷售總額3.9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3%;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281.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122.7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2.1%;實現對外直接投資總額25.8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61%。

  除了貿易總量的提升,在製度、投資平台、功能性項目的建設上,上海更是大踏步的前進。一方麵,市政府專(zhuan) 門成立了“上海市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並製訂《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重點工作及分工(2011-2012年)》。另一方麵,商務部與(yu) 上海市以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為(wei) 核心已經建立了全麵的合作關(guan) 係,已經明確了23項部市合作重點,著重突破現代服務業(ye) 綜合試點當中的體(ti) 製機製瓶頸。目前各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介紹,目前,上海已有數個(ge) 貿易和投資公共平台啟動建設。比如,外高橋(600648,股吧)國際貿易示範區建立了汽車、鍾表、醫藥分銷、酒類、機電等十個(ge) 專(zhuan) 業(ye) 化進口貿易平台;中國(上海)網上國際貿易中心平台已於(yu) 去年年底正式開通;上海海外營銷促進中心掛牌運作,推動貿易產(chan) 業(ye) 鏈向海外延伸;上海國際設計與(yu) 貿易促進中心、上海國際貿易技術標準服務中心等外貿公共服務平台已正式啟動;“上海國際貿易常年展示交易中心”、日本商品中心和丹麥商品中心等數個(ge) 國別商品中心已經成立或正在推進之中。

  與(yu) 此同時,一些重大功能性項目也紛紛取得突破性進展。去年12月26日,商務部與(yu) 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國家會(hui) 展項目“中國博覽會(hui) 會(hui) 展綜合體(ti) ”啟動建設,項目主體(ti) 工程已於(yu) 今年7月正式開工,建成後將新增淨展覽麵積50萬(wan) 平方米,將為(wei) 緩解上海會(hui) 展業(ye) 發展瓶頸、建設國際會(hui) 展中心城市發揮重要作用。而由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組建的上海市國際技術進出口促進中心也在去年年底正式掛牌,首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hui) 的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當中。同時,外高橋保稅區被授予全國首個(ge) “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大虹橋服裝服飾出口創新基地升級為(wei) 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崇明成為(wei) 全國首批“國家船舶出口基地”。

  而在金融領域,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也對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給予了充分支持;首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穩步推進,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匯管理試點規模和範圍進一步擴大。其次,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取得實質性進展,商務部在上海批準了第一家以跨境人民幣出資設立的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另外,上海還推進外高橋保稅區貿易便利化創新試點,實施進口機電產(chan) 品審批專(zhuan) 線。

  最令外國企業(ye) 關(guan) 注的總部經濟營運環境也在不斷優(you) 化。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已累計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93家、投資性公司259家和研發中心349家。在綜合保稅區內(nei) 再投資設立飛機(船舶)項目子公司、外資保安服務公司、船舶油汙清除公司、獨資郵輪船務公司、合資養(yang) 老服務公司等領域實現“零的突破”。

  [香港公司注冊(ce) ]在這些由政府推動的各種軟、硬件建設中,11月21日麵世的《上海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被視為(wei) 其中一個(ge) 非常重要的環節。

  上海市商務委巡視員菅和平表示,整個(ge) 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從(cong) 大的方麵來說,硬件設施的代表是國家會(hui) 展項目、技術進出口交易中心等,而軟環境建設則是以上海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為(wei) 代表,這也是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特色之一。“從(cong) 地方立法的角度來保證上海有一個(ge) 更好的國內(nei) 外貿易投資環境,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據悉,作為(wei) 一部促進性法規,《上海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草案經過3年的立法調研,有關(guan) 委員會(hui) 提前介入,在廣泛征求各方麵意見基礎上幾易其稿。“從(cong) 最開始的研究,到現在形成具體(ti) 的文本。3年間,經過反複的研究、討論和修改。該條例的出台對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特別環境建設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菅和平指出。

  《條例》共分七章三十八條,對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發展目標和推進機製、市場體(ti) 係建設、吸引貿易主體(ti) 集聚、商業(ye) 網點等區域布局和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貿易便利化和貿易促進、知識產(chan) 權保護及公平貿易、誠信建設等內(nei) 容作出明確規定。基本涵蓋了促進貿易發展的基本元素和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主要內(nei) 容,為(wei) 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提供良好的法製保障環境。其中,“離境退稅”、“自由貿易園區”、“會(hui) 展服務業(ye) ”、“貿易秩序”等成為(wei) 關(guan) 鍵詞。

  “自由貿易園區”:為(wei) 企業(ye) 提供便利的貿易環境

  如果說“設立免稅商品購物店”的構想是為(wei) 了將本地乃至國內(nei) 的消費力留在上海,那麽(me) 成立“自由貿易園區”則是為(wei) 更多貿易型企業(ye) 提供便捷、流暢的運營環境。

  《條例》第十八條表明,上海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在國家有關(guan) 部門的指導下,推動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創新和轉型升級,鼓勵貿易與(yu) 金融、航運、物流、製造、會(hui) 展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探索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自由貿易園區;在外高橋保稅區推進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拓展離岸貿易等新型貿易服務。同時,本市各類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管理機構應當在國家有關(guan) 部門的指導下,支持開展國際大宗商品、國外高新技術產(chan) 品和進口消費品的保稅展示等業(ye) 務。

  事實上,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建設與(yu) 國際慣例更加接軌、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自由貿易園區,是許多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探索的方向。

  去年11月10日,在上海舉(ju) 行的“第11屆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會(hui) ”上,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蔣正華曾表示,中國的有關(guan) 主管部門和研究機構正在深入思考和規劃特殊監管區未來創新發展的課題。

  據介紹,自1990年5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以來,我國的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已經發展出了多種模式,如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ye) 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等六大類。

  海關(guan) 總署副署長孫毅彪指出,中國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與(yu) 世界自由貿易園區相比,尚存一定差距,如總體(ti) 發展不平衡,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等,尤其是近年來因國際市場萎縮而表現得更加突出。另外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類型偏多,政策功能需要進一步完善。

  11月2日,一份題為(wei) 《關(guan) 於(yu) 促進特殊監管區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國務院文件在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發布。文件明確,上述6類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將逐步整合為(wei) “綜合保稅區”;不符合要求的特殊監管區,將由海關(guan) 總署報請國務院予以撤銷。上述文件還要求,特殊監管區域實行總量控製,適度控製增量,整合優(you) 化存量。

  《條例》同時表示,上海要完善貿易便利化聯席會(hui) 議製度,推動建立貿易便利化的效率指標體(ti) 係,規範貿易便利化工作流程。

  “會(hui) 展業(ye) ”:迎來發展契機

  製度建設以外,市場建設也是國際貿易中心的重點,在這方麵,上海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壯大本市的會(hui) 展服務業(ye) ,而這在《條例》中也得到了體(ti) 現。

  《條例》第二十五條指出,本市鼓勵會(hui) 展業(ye) 發展,吸引國際會(hui) 展資源,促進上海發展成為(wei) 國際會(hui) 展中心城市。上海市商務部門應當會(hui) 同市有關(guan) 部門製定會(hui) 展業(ye) 相關(guan) 標準,建立以會(hui) 展企業(ye) 誠信度為(wei) 基礎的分類管理製度,完善會(hui) 展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相關(guan) 製度。市有關(guan) 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本市會(hui) 展場館的布局和建設,建設國家級國際會(hui) 展場館,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市商務部門應當會(hui) 同市有關(guan) 部門定對會(hui) 展場館的運行狀況開展分析評價(jia) ,評價(jia) 結果作為(wei) 會(hui) 展場館布局和完善周邊配套設施的依據。

  “從(cong) 現代經濟發展來看,會(hui) 展是一個(ge) 集農(nong) 業(ye) 、工貿業(ye) 等與(yu) 各行各業(ye) 密切相關(guan) 的行業(ye) ,它的投入產(chan) 出比,現在行業(ye) 內(nei) 的說法是1∶9。”張新生表示,近些年,上海的會(hui) 展業(ye) 發展非常快,年平均保持了10%—15%的增長率。“2010年的世博會(hui) 不僅(jin) 顯現了會(hui) 展業(ye) 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為(wei) 上海會(hui) 展業(ye) 的發展進一步提供了經驗,培養(yang) 了一批專(zhuan) 業(ye) 人才。以去年為(wei) 例,上海一共舉(ju) 辦了各類展會(hui) 674個(ge) ,比2010年增長了32個(ge) ,總的展出麵積達到了953萬(wan) 平方米,同比增長18.5%。展會(hui) 的數量和展出麵積都保持國內(nei) 首位。”

  但是,上海會(hui) 展業(ye) 的“短板”場館麵積不夠的問題尚未改善。“目前可用場館加起來,如世博會(hui) 、上新國際博覽中心等,大概是36.8萬(wan) 平方米,36.8萬(wan) 平方米做953萬(wan) 平方米的展會(hui) ,上海實際的辦展能力還遠遠沒有得到釋放。”張新生預計,到2015年,上海會(hui) 展業(ye) 展出麵積將超過1500萬(wan) 平方米,如果能夠突破缺少大型場館這個(ge) 瓶頸,有利於(yu) 上海按照中央的要求,實現“四個(ge) 率先”,建設“四個(ge) 中心”,特別是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而且有利於(yu) 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目標,有利於(yu) 發揮上海對長三角和全國經貿發展的輻射和服務作用。

  貿易中心地位獨特

  《上海市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是繼出台《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後,上海又一部推進和保障經濟轉型的地方性法規。這從(cong) 某種角度,也表明了貿易中心在上海市政府心中的獨特地位。

  實際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2009年3月正式升格為(wei) 國家戰略之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提法也被廣泛討論,甚至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橫向比較倫(lun) 敦、新加坡等城市,作為(wei) 中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同樣擁有豐(feng) 富的內(nei) 河航運、海運、陸路運輸、航空運輸等方麵的資源,在發展金融中心的同時,也適合建立國際貿易中心。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同誌對上海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作了戰略構想,他說,如果政策對頭,不出什麽(me) 大問題,至多30年可以把上海建成商業(ye) 、金融、貿易、高科技、信息的綜合性國際中心。以此,揭開了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序幕。”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shu) 長、上海市商務委員會(hui) 主任沙海林表示,2001年,國務院正式確立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的戰略定位,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作為(wei) 上海四個(ge) 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形成國際經濟、金融、航運中心的重要基礎和條件,是相互促進的關(guan) 係。

  “世界上沒有一個(ge) 城市敢說是隻有城沒有市,城市一定有貿易,有商業(ye) ,有交易。上海的發展是貿易成市。現在世界上公認的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如紐約、倫(lun) 敦、香港等,無一例外不是因商興(xing) 市、以貿興(xing) 市的。”沙海林表示,從(cong) 上海曆史來看,上海自開埠以來,依托優(you) 越的區位和交通條件,扮演著大碼頭的角色,逐步發展成為(wei) 萬(wan) 商雲(yun) 集的國際國內(nei) 貿易中心城市。[注冊(ce) 香港公司程序]

  據史料記載,1873年上海開埠僅(jin) 30年,進出口貨值、征收關(guan) 稅總額和進出境船舶數均占到全國首位,進出口值占全國的59.8%。在沙海林看來,國際貿易中心是上海“四個(ge) 中心”建設中基礎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發展服務經濟的重要抓手。正是基於(yu) 曆史基礎和現實考慮,並在充分調研之後,2008年底,上海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期,上海市委、市政府將加快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

  2011年5月和9月,上海市政府先後製訂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意見》(滬府發〔2011〕20號)和《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十二五”規劃》(滬府發〔2011〕61號),並就此兩(liang) 次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明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總體(ti) 思路是“兩(liang) 個(ge) 提高、兩(liang) 個(ge) 加快”,提出以建設五大市場體(ti) 係(即貨物貿易市場體(ti) 係、消費市場體(ti) 係、服務貿易市場體(ti) 係、電子商務市場體(ti) 係、專(zhuan) 業(ye) 服務業(ye) 市場體(ti) 係),和推進服務全國的十大貿易和投資促進平台為(wei) 重要抓手。同時,圍繞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上海商業(ye) 發展“十二五”規劃》、《上海會(hui) 展業(ye) “十二五”發展規劃》、《上海電子商務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市級規劃及相關(guan) 專(zhuan) 項規劃先後編製發布,形成規劃係列。

  發展麵臨(lin) 機遇與(yu) 挑戰

  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危機和歐債(zhai) 危機“遲遲不決(jue) ”,對上海的對外貿易產(chan) 生了一定的影響。統計顯示,今年1—9月份,上海出口1545億(yi) 美元,同比下降了0.1%;進口1736.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3%。“我們(men) 對上海外貿進出口形勢作了詳細分析後認為(wei) ,這既在情理之中,但同時也是受國際整個(ge) 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張新生指出,首先,上海這些年來加大服務貿易發展,整個(ge) 經濟向服務貿易為(wei) 主轉型,這些年來,每年都會(hui) 關(guan) 閉一些高耗能、高汙染的工廠,這個(ge) 力度非常大,持續了5、6年,確實這也是影響的一個(ge) 方麵。第二,上海的勞動力成本和各種運營成本,這些年上升比較快。原來支撐上海出口的、占主要份額的機電產(chan) 品出口是來料加工,這一塊從(cong) 2009年開始陸續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對上海機電(600835,股吧)產(chan) 品的出口影響非常大。

  “出現這種情況,對上海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也是一種機遇,我覺得也並非是壞事。”張新生認為(wei) ,上海如果能夠運用好自身的金融、貿易、航運等各方麵的人才,以及國內(nei) 外流通的便捷性,就可能體(ti) 現出相對於(yu) 國內(nei) 其他區域的領先優(you) 勢。另外,對上海的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出口企業(ye) 自有品牌的創立,以及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的發展,都帶來新的要求。這兩(liang)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視這方麵的提升。“如果上海能在這些方麵有大的突破,對進出口持續穩定的增長還是有好處的。所以,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對下一步的發展,張新生表示,一是加大自有品牌自有技術產(chan) 品的出口,很多企業(ye) 已經在加大這方麵的努力。盡管規模還不大,但出口增幅都非常穩定。今年上海自創品牌,包括自主技術的出口,基本上都在20%以上,這是非常可喜的。二是上海要加大裝備製造業(ye) 成套設備的出口。這和我們(men) 國際承包合同相關(guan) ,如果海外承接的工程項目比較多,上海的成套設備出口就會(hui) 比較多。比如,去年大電器在印度承包了68億(yi) 美元的變電工程,帶動了很大一批的裝備製造業(ye) 產(chan) 品出口,這是上海的優(you) 勢。三是加大海外營銷的推介力度,走出去,主動接單,比坐在家裏麵等單子要好得多。所以,下一步將加大海外營銷的推介力度。四是加大服務貿易的出口,上海服務貿易占全國的近1/3,這一塊加大,對上海的進出口也是很有好處的。五是加大出口產(chan) 品基地的建設力度,使出口產(chan) 品能有一個(ge) 比較穩定的增長。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