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外貿總體(ti) 保持穩定平衡發展[香港公司注冊(ce) ]
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世界經濟延續了上年的複蘇態勢,但受自主增長動力不足、主權債(zhai) 務危機深化、全球通脹壓力加大、日本大地震、西亞(ya) 北非局勢動蕩等多重因素影響,世界經濟複蘇勢頭有所減弱,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際環境中的這些因素與(yu) 國內(nei) 要素成本上升、中小企業(ye) 融資難等問題交織,使中國外貿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壓力和風險明顯上升,外貿穩定發展麵臨(lin) 很大困難。針對這一形勢,中國政府保持外貿政策基本穩定,多措並舉(ju) 穩定外貿增長,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廣大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提高,開拓新興(xing) 市場力度加大,全年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貿易大國地位鞏固,外貿市場、產(chan) 品、主體(ti) 和區域結構優(you) 化,貿易順差繼續收窄,外貿發展質量效益提高。
(一)外貿規模平穩較快增長,全年進出口高開低走。由於(yu) 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政策保持穩定,出口信貸和信用保險支持力度加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全麵推廣,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企業(ye) 在鞏固傳(chuan) 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興(xing) 市場,全年進出口總額3.64萬(wan) 億(yi) 美元,增長22.5%。其中出口1.9萬(wan) 億(yi) 美元,增長20.3%;進口1.74萬(wan) 億(yi) 美元,增長24.9%。受全球經濟複蘇放緩影響,全年進出口增速高開低走態勢較為(wei) 明顯,其中進口增速由1月份的51.6%震蕩回落到12月份的11.8%,出口增速由1月份的37.6%回落到12月份的13.4%。[注冊(ce) 香港公司]
(二)傳(chuan) 統優(you) 勢繼續鞏固,外貿新優(you) 勢逐步培育。在鞏固傳(chuan) 統比較優(you) 勢的同時,通過加強外貿轉型基地、國際營銷網絡建設及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等途徑,積極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大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等為(wei) 核心的外貿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外貿結構不斷優(you) 化。從(cong) 出口商品結構看,消費類產(chan) 品出口增長仍然較快,傳(chuan) 統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附加值不斷提高,通訊設備、醫療器械等產(chan) 品出口快速增長,“兩(liang) 高一資”產(chan) 品出口大幅下降。從(cong) 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29.2%,占比52.8%,提高2.7個(ge) 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長12.7%,占比35.9%,下降3個(ge) 百分點。從(cong) 市場結構看,中國與(yu) 新興(xing) 經濟體(ti) 貿易增長依然強勁,與(yu) 南非、俄羅斯、巴西和東(dong) 盟雙邊貿易增速分別高於(yu) 整體(ti) 增速54.2、20.2、12和1.4個(ge) 百分點。歐、美、日和香港市場占中國外貿份額45.1%,下降 1.8個(ge) 百分點。從(cong) 國內(nei) 區域布局看,東(dong) 部沿海十一省市進出口占比88.8%,外貿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外貿活力進一步顯現,進出口占比11.2%,提高1.5個(ge) 百分點。從(cong) 貿易主體(ti) 看,外資企業(ye) 進出口占比51.1%,降低2.8個(ge) 百分點;民營企業(ye) 占比28%,提高2.8個(ge) 百分點;國有企業(ye) 占比20.9%,與(yu) 上年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