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珠三角外貿企業(ye) 訂單同比下降近一成。阿裏巴巴旗下外貿交易平台深圳一達通11日發布的《一達通中小企業(ye) 外貿指數一季報》顯示,中小企業(ye) 日均進出口頻率為(wei) 1.1次,同比2011年第一季度1.2次下跌0.1個(ge) 點, 說明企業(ye) 進出口頻率放緩。據介紹,該調查數據是對4000家珠三角中小企業(ye) 抽樣調查得出的。
發達國家需求有惡化可能[注冊(ce) 德國公司]
抽樣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小企業(ye) 日均進出口總額呈現大幅震蕩緩慢爬升趨勢,最後在3月中旬衝(chong) 上4萬(wan) 美元關(guan) 口。然而好景不長,3月下旬驟降一成。
此外,從(cong) 日進出口頻次來看,惡化就更為(wei) 明顯,中小企業(ye) 日均進出口頻率為(wei) 1.1次,同比2011年第一季度1.2次下跌0.1個(ge) 點,下降近一成。3月最後一周驟降為(wei) 0.9次,為(wei) 春節後的最低點。
一達通副總經理肖鋒分析稱,這說明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需求仍不穩定,存在惡化的可能,外貿仍麵臨(lin) 較大的下行壓力。
根據日前海關(guan) 總署公布的數據,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8593.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7.3%,是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增速新低。
一達通總經理魏強分析,一方麵,從(cong) 技術層麵看,去年下半年訂單不足導致今年一季度發貨量受到影響;另一方麵,去年下半年以來出現了一個(ge) 新趨勢:受歐債(zhai) 危機以及美國經濟複蘇乏力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短暫的訂單增多,規模相對穩定的長單比例在下降。
此外,由於(yu) 未來經濟走勢不明朗,進口商觀望心態明顯,紛紛采取訂單分拆的做法,致使今年以來國內(nei) 企業(ye) 手持訂單以散單為(wei) 主。
“這一問題將在即將舉(ju) 行的廣交會(hui) 上充分暴露。”肖鋒說。
由於(yu) 訂單分拆,國外進口商有更多的便利和機會(hui) 更換供應商,市場定價(jia) 權掌握得更為(wei) 牢固,出口企業(ye) 的議價(jia) 能力明顯下降;再加上今年以來原材料價(jia) 格及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國內(nei) 企業(ye) 利潤下降,經營壓力明顯增加。
外貿企業(ye) 缺乏貸款支持[注冊(ce) 百慕大公司]
“造成這兩(liang) 方麵的原因除了和西方的金融危機相關(guan) ,也和我們(men) 自己外貿交易的金融能力相關(guan) ”,肖鋒分析,一般的長單需要賒銷,而中小微企業(ye) 資金承受能力低,無法接受長單。
數據顯示,中國90%的企業(ye) 隻接受現金付款,款到發貨。而國際上,75%的外貿交易通過信用支付。按照國際規則,在接受信用支付的前提下,買(mai) 家願讓利10%~15%。
肖鋒認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不能接受賒銷,根本原因在於(yu) 金融服務不足,外貿企業(ye) 拿不到貸款。根據《一達通中小企業(ye) 外貿指數一季報》,3月份,中小微企業(ye) 日均資金缺口占比呈直線上升趨勢,3月最後一周達到67.1%。
觀點:寄望“馬鈴薯效應”
有專(zhuan) 家表示,中國製造物美價(jia) 廉,多數是“剛需”,目前的外貿困難更多是結構性的。
“歐債(zhai) 危機還未完全結束,人均購買(mai) 力會(hui) 受到影響,人們(men) 對中國物美價(jia) 廉的商品可能更會(hui) 青睞。”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這種效應就是馬鈴薯效應。”
所謂馬鈴薯效應即在經濟蕭條時期,因為(wei) 收入的減少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憂慮增加,人們(men) 往往會(hui) 一改經濟繁榮時期偏好奢侈品的習(xi) 慣,更加偏好中低端產(chan) 品。
興(xing) 業(ye) 銀行
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出口增速快速下滑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是主因
本報訊 (記者方利平)“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增速快速下滑的主因並非境外環境的惡化,而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快速升值。”昨日,興(xing) 業(ye)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廣州如此表示。
外部需求有所回升[注冊(ce) 汶萊公司]
今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增速快速下滑,一季度出口總額4300.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僅(jin) 7.6%,由此前的兩(liang) 位數迅速下滑至個(ge) 位數。3月份出口規模僅(jin) 1656.70億(yi) 美元,低於(yu) 去年年末的水平,今年一季度的出口恢複狀況明顯差於(yu) 往年。
魯政委分析稱,對於(yu) 中國經濟而言,今年最令人擔心的是外貿。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已降至2005年以來的最低點,季調後下降速度更快,目前,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人士,均認為(wei) 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是我國出口的主因,但實際上,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日本,經濟增長已有所回升,這些經濟體(ti) 的進口增速都在反彈,但是其自中國進口的增速反彈速度卻遠遠低於(yu) 整體(ti) 增速。這種情況顯示,中國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並非外部需求有問題,而是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有問題。
企業(ye) 怕虧(kui) 本不敢接訂單
他指出,現在很多企業(ye) 不是接不到訂單,而是有訂單也不敢接,一接就會(hui) 虧(kui) 本,因為(wei) 國內(nei) 生產(chan) 成本上漲很快,但是海外客戶提供的價(jia) 格卻跟不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民幣的匯率太高了。
自去年9月以來,美元走強,大部分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紛紛下跌,而與(yu) 此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卻由6.39升值至6.30的水平,保持堅挺的走勢,這導致人民幣的名義(yi) 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均出現大幅走強的情況。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提供的數據,自去年6月至今年2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由99.28升值至107.92,累計升值幅度高達8.7%。
魯政委表示,今年全年美元走勢會(hui) 偏強,而與(yu) 此同時出口的快速下滑,使得今年人民幣兌(dui) 美元階段性貶值的風險加大,但從(cong) 全年看,今年人民幣兌(dui) 美元會(hui) 在一個(ge) 區間裏雙邊波動,整體(ti) 看不會(hui) 有太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