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經修改的《1930年海關(guan) 關(guan) 稅法》,從(cong) 而成為(wei) 法律。修改後的法律允許行政部門對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中國和越南的進口產(chan) 品實施反補貼措施,並追溯自2006年10月26日美國對中國第一個(ge) 反補貼裁決(jue) 時生效。
新法案四個(ge) 特點
這次反補貼法案的立法有四個(ge) 鮮明的特點。
一是速度極快。2011年12月19日,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再次裁決(jue) 美國商務部對中國企業(ye) 非公路輪胎實施反補貼敗訴,理由是無國會(hui) 立法授權。兩(liang) 個(ge) 月後,即2012年2月19日,美國眾(zhong) 院籌款委員會(hui) 主席戴維·坎普提出了修改《1930年海關(guan) 關(guan) 稅法》的法案,增加可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的條款,並得到全國製造商聯盟、全國紡織組織理事會(hui) 、美國商務部和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hui) 的支持。3月5日,參院表決(jue) ,全票通過。[注冊(ce) 香港公司]次日,眾(zhong) 院以390:37的比例高票通過。3月13日,奧巴馬簽署該法案成為(wei) 法律。可見,整個(ge) 法案修改過程前後不超過3個(ge) 月,立法過程不足1個(ge) 月。美國曆史上但凡立法,總是呈現“馬拉鬆現象”,爭(zheng) 吵不休、修改不盡,幾乎沒有一個(ge) 法案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修改成功。
二是兩(liang) 黨(dang) 意見空前一致。近年來,無論在預算、債(zhai) 務上限、醫改、社會(hui) 救濟和對富人征稅等問題上,美國兩(liang) 黨(dang) 在國會(hui) 上總是吵得不可開交。凡是民主黨(dang) 讚成的,共和黨(dang) 總是反對,反之亦然。然而,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兩(liang) 黨(dang) 突然變成了一黨(dang) 。
三是無視世貿組織相關(guan) 規則。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不適用反補貼措施。一年前的2011年3月11日,世貿組織專(zhuan) 家組裁決(jue) 美國對中國非公路輪胎等4項產(chan) 品征收反補貼稅違反世貿規則。美國對此非常清楚,但在此次修法中並未猶豫。
四是無視美國憲法和法律體(ti) 係基礎。[注冊(ce) 香港公司]美國憲法明確規定,新生效的法律不得追溯。美國法律體(ti) 係央格魯·撒克遜法的基礎是無罪推論。這次修改的相關(guan) 條款則是有罪推論,即起訴中國某產(chan) 品受到補貼,美國不清楚有沒有,先提起訴訟,除非被訴方證明自己沒有補貼。
兩(liang) 個(ge) 連鎖效應
第一個(ge) 效應是,美國反補貼新立法很可能引發更多對華貿易摩擦。它將鼓勵美國一些生產(chan) 商和勞工組織更放手地對中國產(chan) 品發起訴訟,而且訴訟難度減輕,因為(wei) ,起訴方不需要舉(ju) 證是否被訴產(chan) 品真的存在補貼,隻要說“我們(men) 的產(chan) 量下降了、工人失業(ye) 了”就可以起訴中國產(chan) 品。而新的法律給予美國商務部更多的自由裁量權。[注冊(ce) 香港公司]比如,美國商務部要中國企業(ye) 自己舉(ju) 證,但又不取信,而是用第三國數據。這無疑給中國產(chan) 品輸美增添了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可測算性。同時,美國對中國的各種貿易摩擦也將升溫。就在奧巴馬簽署這一法律的當天,美國又聯合歐盟和日本將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控訴至世貿組織;差不多同時發起的還有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的調查和對中國政府采購汽車的責難,正在處理的還包括多晶矽太陽能光伏案。由此可見,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將更加密集。
美國的這一立法當然是錯誤的,中國當然不會(hui) 認同。如果美國按此行事,必然引發中國必要的反製。固然,中國方麵要承受損失,但美國許多下遊企業(ye) 、經銷商、進口商、碼頭工人和消費者也都要遭受損失。我們(men) 必須有充分的估計和相應的對策。
第二個(ge) 效應是,美國將以此為(wei) 契機,尋求修改世貿組織相關(guan) 規則。在多哈回合“休眠”狀態下,世貿組織各方正就反補貼規則的兩(liang) 個(ge) 主席案文進行談判。美國和歐盟都企圖突破多哈回合規則談判框架,擴大禁止性補貼範圍。美國要求禁止對企業(ye) 的特殊資金支持,針對目標大體(ti) 是國家對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ye) 的資金支持。世貿組織這一談判中第一次主席案文已經填進了管製價(jia) 格補貼的專(zhuan) 項性條款,從(cong) 而把原本不屬於(yu) 可訴性補貼也列為(wei) 可訴性補貼。一旦通過,美國可以將其直接沿用至人民幣匯率政策。這一重大傾(qing) 向應當引起我們(men) 高度重視。
法案非修不可的原因
美國為(wei) 何義(yi) 無反顧地修改上述法案?[注冊(ce) 香港公司]一是經濟原因和勞工集團原因。美國經濟雖然持續複蘇,但仍顯乏力。目前,其失業(ye) 率仍保持在8%以上。奧巴馬雖然提出了重振製造業(ye) 的口號,但製造業(ye) 遠未恢複到危機前的水平,且看不到進入新擴張期的前景。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也一直居高不下。在自己產(chan) 品國際競爭(zheng) 力不足的情況下,怪罪中國產(chan) 品是最容易、最省錢的辦法了。但總要出師有名,於(yu) 是,美國隻能選擇給中國產(chan) 品加上“不公平競爭(zheng) ”之罪。其中一個(ge) 基點,就是認為(wei) 中國產(chan) 品得到多種“補貼”。其社會(hui) 基礎是美國勞聯—產(chan) 聯、鋼鐵工人工會(hui) 等勞工組織。美國全國製造業(ye) 聯盟去年提出的全國製造業(ye) 戰略(NMS),明確提出全球化損害了美國製造業(ye) ,並提出對外反對中國“重商主義(yi) ”,對內(nei) 補貼製造業(ye) 的主張。這是美國保護主義(yi) 的新發展。在他們(men) 的推動下,這次立法並不奇怪。
二是政治原因和大選原因。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日前一篇文章所說,“常識告訴我們(men) ,每逢雙年,美國‘羞辱’中國的事情就要發生。因為(wei) 不是總統大選,就是國會(hui) 中選。”文章認為(wei) ,美國選民們(men) 已經過早地相信中國超過美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ti) 。美國政客們(men) 當然要“迅速向自己最大的債(zhai) 權國挑起貿易戰”,“這不過是反映了他們(men) 對這種現狀的悲哀”。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無論是共和黨(dang) 想爭(zheng) 取選民,還是奧巴馬想保持連任,都要拿中國說事兒(er) 。《美國新聞與(yu) 世界報道》評論奧巴馬3月13日簽署關(guan) 稅法案時說,“對中國表現強硬可使總統對選民更有吸引力。”
三是整個(ge) 體(ti) 製定位和貿易政策手段原因。自2006年10月裁決(jue) 中國銅版紙存在補貼以來,美國對中國產(chan) 品立案調查31起,涉案金額約百億(yi) 美元,其中已經裁決(jue) 的反補貼案24起。如果這次不立法,根據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判決(jue) ,所有這24項裁決(jue) 都將被推翻,業(ye) 已收取的反補貼稅和海關(guan) 押金必須退回,這是聯邦政府無法承受的。如果失去這一政策手段,美國政府製約中國產(chan) 品的餘(yu) 地將大大縮小。更重要的是,從(cong) 奧巴馬到許多政府官員、議員均將中國經濟體(ti) 製和貿易體(ti) 製認定為(wei) “國家資本主義(yi) ”,並認為(wei) 這種體(ti) 製給國際貿易帶來重大挑戰。美國副國務卿霍馬茨早在2011年5月3日在美國商會(hui) 的演說中就指責“中國國家資本主義(yi) 挑戰全球體(ti) 製”。奧巴馬在今年1月5日的國情谘文中5次指責中國。因此,美國從(cong) 立法著手,是從(cong) 根本上挑戰中國的經濟政策和貿易政策。
丟(diu) 掉幻想積極應對
對美國,我們(men) 不能存絲(si) 毫幻想。
幻想之一,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此前不久剛剛成功訪美。在這種良好氛圍下,美國“不會(hui) 對中國不友好”。事實是,在訪問結束的第二天,關(guan) 稅修改法案就提交給了美國國會(hui) 。要清楚,決(jue) 定美國政治家們(men) 行動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什麽(me) 氣氛。
幻想之二,世貿組織有明確規定,美國不至於(yu) 公開違反。事實是,美國不會(hui) 在乎國際規則。美國曆來是國內(nei) 法高於(yu) 國際法,[注冊(ce) 香港公司]即美國利益高於(yu) 世界利益。與(yu) 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中國入世以來,僅(jin) 中央層麵就製定、修改或廢除了2300多項法律及行政法規和部門指令,以與(yu) 世貿規則相一致。美國則是反過來,自己製定不同的法律,然後要求世貿組織修改,以與(yu) 美國法律一致。
幻想之三,美國出口倍增計劃離不開中國、發國債(zhai) 離不開中國,因此美國不敢對中國太強硬。美國出口倍增計劃的確離不開中國,中國也確實是美國國債(zhai) 最大的外國持有者。但在美國看來,這些都不如國內(nei) 政治重要。
對我們(men) 來說,應拋棄幻想,積極應對。
美國這一反補貼立法既然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凡是它據此對中國產(chan) 品實施的反補貼,我們(men) 一定要訴諸世貿組織。凡是不符合世貿規則的貿易限製,我們(men) 一定要針鋒相對,必要時采取反製措施。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應看到,[注冊(ce) 香港公司]貿易摩擦即便有所升溫,也不是中美貿易發展的主流。迄今,美國對華所有反傾(qing) 銷和反補貼案,涉案金額不超過我國對美出口總額2%。美國廣大州市、廣大企業(ye) 、商界和人民,始終在積極發展雙邊貿易、投資、旅遊、教育等多方位的合作。這種來自草根階層的強勁合作勢頭不會(hui) 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