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紅酒近年來一直走俏市場,近乎變身為(wei) “健康”、“高檔”、“情調”甚至“奢侈品”的代名詞,但進口紅酒火爆的背後卻是叢(cong) 生的亂(luan) 象。
“大拉斐”年產(chan) 量24萬(wan) 瓶,卻在中國賣了200萬(wan) 瓶
據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guan) 人士介紹,[注冊(ce) 香港公司]2011年,浙江省進口紅酒共計699批,總重量達6975.26噸,總金額達到3785.99萬(wan) 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0.32%,67.71%和92.46%。
寧波保稅區是中國國內(nei) 較大的進口葡萄酒交易市場,而寧波市政府新聞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市有3000多種來自全球各地的葡萄酒,500多家紅酒經營企業(ye) 。
據不完全統計,在“進口葡萄酒集散地”溫州,目前僅(jin) 市區葡萄酒莊就有近400家,而本地經銷商僅(jin) 占全市酒商數量的30%左右,另外70%散布在全國各地。據統計,自2007年開始,溫州進口葡萄酒已經連續4年增長翻倍,去年進口總金額達到2524.1萬(wan) 美元。
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說,[注冊(ce) 香港公司]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主要葡萄酒生產(chan) 國產(chan) 能過剩現象日益凸顯、歐美洲銷量下滑,法國、澳大利亞(ya) 、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國等世界主要產(chan) 酒國紛紛來中國開辟市場,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
有關(guan) 數據顯示,過去4年,中國進口紅酒數量增長了60%,遠遠超過國產(chan) 紅酒產(chan) 量的增長,其市場占有率已從(cong) 不到1/10上升至約占1/3。“目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葡萄酒品牌上萬(wan) 個(ge) 。價(jia) 格從(cong) 幾十元到幾萬(wan) 元、幾十萬(wan) 元都有。”鄭宇民說。
但市場火爆的背後卻是傍名牌、國內(nei) 灌裝勾兌(dui) 、國內(nei) 灌裝冒充“原瓶進口”、低檔酒冒充高檔酒等亂(luan) 象叢(cong) 生。
據調查,在進口紅酒市場,[注冊(ce) 香港公司]“拉斐”和“卡斯特”是被傍得最多的品牌。僅(jin) “LAFITE”,就發現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傳(chuan) 奇”、“拉菲傳(chuan) 說”、“羅氏拉菲”、“拉菲窖藏”等上百個(ge) 品牌,價(jia) 格從(cong) 100多元到幾萬(wan) 元不等。而“CASTEL”也同樣。有經營者甚至別出心裁地將“LAFITE”、“CASTEL”直接拚湊成“卡斯特拉斐”等虛假品牌。
“目前我國進口、灌裝紅酒大致分兩(liang) 種,一是葡萄原汁,一是進口葡萄漿。前者運到國內(nei) ,廠家直接分裝成成品。後者按口感加水和色素等調配勾兌(dui) 。”經銷商劉先生說,在我國,雖規定葡萄酒是以新鮮葡萄或葡萄汁為(wei) 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製而成,酒精度≥7.0%(Vol)的發酵酒,但未明確規定葡萄或葡萄汁按何種比例勾兌(dui) ,因此也就很難保證灌裝酒百分百是葡萄汁或葡萄漿。
據有關(guan) 人士介紹,“原瓶進口”是指一瓶酒從(cong) 葡萄種植、采摘、榨汁、發酵、窖藏、裝瓶、酒標及內(nei) 外包裝全部在原產(chan) 國完成。[注冊(ce) 香港公司]但市場有的葡萄酒標注國外原瓶進口,實際卻是原酒汁從(cong) 國外進口,在國內(nei) 灌裝、分裝。
除了用盡量逼真的包裝、口味相近的低檔酒冒充高檔酒,讓國產(chan) 紅酒穿上“洋馬甲”,也有經銷商還從(cong) 國外進口大量的低質紅酒後,加水勾兌(dui) ,甚至在原酒裏非法使用二氧化硫、“莧菜紅”添加劑。
鄭宇民說,“大拉斐”紅酒的年產(chan) 量也就24萬(wan) 瓶,到中國市場充其量也就5萬(wan) 瓶,但市場銷售是多少?200萬(wan) 瓶!“真標假酒,假標假酒,消費者很難分清。”
到岸平均價(jia) 15元,市場零售價(jia) 562元
除了市場亂(luan) 象,進口紅酒引人關(guan) 注的還有它的價(jia) 格。事實上,正是進口紅酒的暴利加劇了市場的亂(luan) 象。
在浙江的金華和義(yi) 烏(wu) 市場,共有來自上海、溫州、寧波、杭州、金華、義(yi) 烏(wu) 6個(ge) 口岸的上千個(ge) 品牌係列的進口紅酒。[注冊(ce) 香港公司]浙江省消保委與(yu) 金華市、義(yi) 烏(wu) 市三級消保委在前期摸底的情況下,近日就進口紅酒價(jia) 格鏈,在該地開展了一次專(zhuan) 題比較試驗。
他們(men) 隨機選取了一個(ge) 口岸。數據顯示,該口岸2011年從(cong) 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羅馬尼亞(ya) 、黑山共和國5個(ge) 國家總計進口紅酒42個(ge) 批次,共40萬(wan) 升,總值117萬(wan) 美元。
“以750毫升一瓶計算,每瓶平均口岸價(jia) 約為(wei) 2.19美元。”浙江省消保委秘書(shu) 長徐建明說,也就是說折合人民幣約15元(以1美元兌(dui) 換6.7元人民幣計)。
但在該口岸批發市場,抽查的威邦帝國、皇家莊園、約貝拉莊園等73種不同規格的進口紅酒,平均批發價(jia) 750毫升裝每瓶達312.04元。
而在當地零售市場,750毫升裝的這73種紅酒平均零售價(jia) 達562.12元。其中,批零價(jia) 差最高的進口品牌為(wei) 皇家莊園2004經典珍藏幹紅,批發價(jia) 2188元,零售價(jia) 格達到了5470元。
徐建明說,簡單計算即可得知,進口紅酒批發價(jia) 約為(wei) 口岸價(jia) 的20倍,零售均價(jia) 約為(wei) 口岸均價(jia) 的37.5倍。
據從(cong) 事紅酒進口貿易的孫紅敏稱,國內(nei) 酒商大多從(cong) 法國成桶購買(mai) 葡萄酒,然後運回國內(nei) 進行灌裝。一般一瓶酒的出廠價(jia) 在10元人民幣,加3元海運再納稅48.2%(消費稅、附加值稅和關(guan) 稅)後,到岸成本約19.5元,之後的倉(cang) 儲(chu) 和本地運輸、人工費用約需兩(liang) 元,這瓶葡萄酒的付出成本約22元。但經銷商一般會(hui) 以不低於(yu) 80元的價(jia) 格供應給超市或商場,這些地方再加價(jia) 10%到15%,到消費者手中就近百元了。
孫紅敏說,“這種酒一旦進入西餐廳,往往按照經銷商供貨價(jia) 的兩(liang) 倍或2.5倍售出;如進入酒店,售價(jia) 將是供貨價(jia) 的3~4倍,達到三四百元。”
而在該口岸批零市場,張裕、威龍、長城等57種國產(chan) 紅酒,平均批發價(jia) 為(wei) 60.21元,平均零售價(jia) 為(wei) 90.68元。
“不難看出,不管是從(cong) 進口紅酒價(jia) 格鏈的縱向比較上看,還是從(cong) 其與(yu) 相近檔次國產(chan) 紅酒價(jia) 格的橫向比較上來看,進口紅酒都可謂暴利。”徐建明說。
浙江將對進口紅酒全程追溯
據統計,自去年以來,浙江省工商機關(guan) 共檢查各類紅酒經銷企業(ye) 13500餘(yu) 家次,立案查處374起,涉及各類紅酒品牌百餘(yu) 種,查扣各種紅酒15萬(wan) 餘(yu) 瓶,其中包括侵犯他人注冊(ce) 商標專(zhuan) 用權,仿冒、假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虛假標注等問題。
據悉,針對市場進口紅酒亂(luan) 象,浙江省工商局日前專(zhuan) 門製定並出台了《規範流通環節酒類企業(ye) 經營行為(wei) 若幹舉(ju) 措(試行)》,將利用浙江省食品流通環節電子監管平台,對轄區內(nei) 從(cong) 事進口酒類經營者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據介紹,建立分級分類管理後,將對進口紅酒經營者建立進、銷貨台賬,要求供貨商在批發時應出具全省統一的包括名稱、規格、數量、供貨者名稱、地址及聯係方式等內(nei) 容的銷貨賃證,詳細記錄來源、流向等信息,並附隨於(yu) 流通全過程。
“票隨貨走,票貨相符,實現進口紅酒自進貨到銷售終端全過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浙江省工商局消保分局局長朱小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