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務院提出從(cong) 公共服務、人才培訓、金融稅收政策等方麵進一步支持服務外包企業(ye) 發展,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我國服務外貿產(chan) 業(ye) 和服務貿易發展,軟交會(hui) 是今年舉(ju) 辦的三場大型服務業(ye) 展會(hui) 之一。”商務部服務貿易司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6月22日至25日,第八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hui) 在大連舉(ju) 辦,作為(wei) 國內(nei) 規格最高的軟件行業(ye) 交易會(hui) ,海外參觀參會(hui) 團覆蓋28個(ge) 國家(地區),國內(nei) 省市參展團組、參觀團80餘(yu) 個(ge) ,預計專(zhuan) 業(ye) 觀眾(zhong) 達3萬(wan) 人次。
據商務部服貿司人士介紹,2010年服務貿易工作的主要思路是,爭(zheng) 取20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比2009年增長10%左右,服務貿易逆差有所減少。
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占國家對外貿易的比重隻有10%,而全球的平均水平達到了20%。
就在此前的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言人表示,根據國內(nei) 外形勢發展,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這意味著,今後人民幣匯率將更多以市場供求為(wei) 基礎,對於(yu) 外貿企業(ye) 來說,金融危機中被擱置的外貿轉型任務,將再度重啟。
“如果出口企業(ye) 能夠將按美元計的成本增加轉嫁到更高的產(chan) 品價(jia) 格,那麽(me) 出口需求將會(hui) 降低;如果出口企業(ye) 無法轉嫁成本,那麽(me) 其利潤率將會(hui) 受到擠壓。這兩(liang) 種情況將有助於(yu) 抑製未來出口部門產(chan) 能的擴張。”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
服務貿易十年倍增
今年4月,商務部研究院公布了《後危機時代中國外貿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這份官方報告提出,未來十年中國將推動貨物和服務貿易雙雙實現“倍增”,同時繼續努力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
關(guan) 於(yu) 中國外貿轉型的戰略方向存在著不同觀點,有學者認為(wei) 既要保持中國中低端產(chan) 品或生產(chan) 環節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又要提高和實現中高端產(chan) 品或生產(chan) 環節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從(cong) 而實現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而包括吳敬璉在內(nei) 的學者認為(wei) ,必須改變擴張出口數量的政策導向,促使出口更加集約化,使單位產(chan) 品包含更多的附加值。
雖然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出口在一段時間內(nei) 仍然是我國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但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結束,服務市場更加開放,外資湧入並尋求服務外包的承接者,發展服務貿易,將是產(chan) 業(ye) 轉移、外貿轉型的戰略選擇。
“人民幣匯率管理和調節中要注意采取漸進方式,為(wei) 企業(ye) 結構調整留出相應的時間,使企業(ye) 逐步消化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影響,促進產(chan) 業(ye) 有序轉移和升級,保持我國企業(ye) 在國際市場上的總體(ti) 競爭(zheng) 力,引導就業(ye) 更多向服務業(ye) 轉移。”6月19日,央行發言人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匯率改革將給產(chan) 業(ye) 轉移留出時間,有利於(yu) 優(you) 化資源在貿易品部門與(yu) 非貿易品部門間的配置,有助於(yu) 就業(ye) 向服務業(ye) 的轉移。
種種跡象表明,在中國決(jue) 定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的大方向下,轉變的第一步將是發展服務貿易。
本報記者獲悉,商務部正加強與(yu) 有關(guan) 部門溝通協調,爭(zheng) 取盡早出台《服務貿易促進條例》,完善我國對外貿易法律體(ti) 係,為(wei) 服務貿易促進提供統一的原則和方針,為(wei)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和製度環境。《服務貿易促進條例》已經由中國法學會(hui) 及國內(nei) 高校法學院專(zhuan) 家參與(yu) 立法論證,目前第四稿已經修改完成。
同時商務部還將研究製定服務貿易發展規劃,製定配套政策措施,重點支持運輸、旅遊、建築、文化等30個(ge) 領域,以推動服務貿易發展。
“我們(men) 把企業(ye) 分成兩(liang) 類,一類是低成本、低附加值的舊模式企業(ye) ,一類是技術含量高、效益好的服務型企業(ye) ,把這些企業(ye) 放到30年這樣一個(ge) 長期的時間序列中,前一類企業(ye) 肯定會(hui) 死掉”,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中國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資源價(jia) 格會(hui) 越來越高,不及時進行調整,傳(chuan) 統企業(ye) 沒有出路。
從(cong) 輸出產(chan) 品到輸出產(chan) 業(ye) 、資本
前段時間,浙江吉利集團成功收購沃爾沃,成就了中國汽車業(ye) 最大的一筆海外並購,引起了海內(nei) 外的高度關(guan) 注。
浙江企業(ye) 境外投資的境內(nei) 主體(ti) 數和境外企業(ye) 數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對外承包工程營業(ye) 額也位居全國前列。
“從(cong) 輸出產(chan) 品到輸出產(chan) 業(ye) 、輸出資本,這對浙江外貿轉型升級意義(yi) 非常重大。今年我們(men) 還將加大支持力度,鼓勵浙江有實力的企業(ye) 通過跨國並購等方式獲得技術、品牌、營銷網絡和資源渠道。”浙江省商務廳廳長金永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據他介紹,國際金融危機給浙江企業(ye) “走出去”帶來了契機。去年浙江企業(ye) 跨國並購共批準29宗,目前還有數宗正在進行中。
來自浙江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份,浙江全省經核準的境外企業(ye) 和機構共計4075家,累計中方投資額達到42億(yi) 美元,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ye) 額170億(yi) 美元,投資的工程和項目遍布1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誌傑告訴記者:“2008年中國人均GDP首次超過3000美元,對外投資也再上台階,位列全球第12位,與(yu) 吸引的FDI之比首次超過50%。顯然,中國目前處於(yu) 外國投資增速放慢,對外投資增速加快的階段。”
事實上,中國的2.4萬(wan) 億(yi) 美元儲(chu) 備並不僅(jin) 僅(jin) 是外貿盈餘(yu) 的累積,更大程度上是外匯管理製度造成的負債(zhai) 。中國要降低外儲(chu) ,除了購買(mai) 美國國債(zhai) ,還需要更多地進口產(chan) 品,到國外股權投資。
根據渣打銀行估計,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500億(yi) —1800億(yi) 美元,而同期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為(wei) 800億(yi) —1000億(yi) 美元。如果這個(ge) 數據可以采信的話,那麽(me) ,這意味著中國總體(ti) 上已經由資本輸入國,演變成了資本輸出國。
丁誌傑的預測相對保守,他認為(wei) 從(cong) 趨勢來看,到2011年,中國人均GDP會(hui) 達到4000美元左右,屆時中國對外投資流量可能會(hui) 接近吸引的FDI。
而據德意誌銀行今年發布的報告稱,預計在未來五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年均增長率很可能超過20%,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將在2011年達到600億(yi) 美元。
這份報告預計,由於(yu) 中國為(wei) 確保能源安全和資源可持續性以及開拓海外市場所采取的策略,到2011年,中國將成為(wei) 亞(ya) 洲地區最大的對外投資國。
這份報告的預測或許有些“超前”,不過丁誌傑表示:“發展對外投資,確立中國對外投資大國地位,已經成為(wei) 擺在政府和企業(ye) 麵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