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2008年下半年針對外需回落重啟上調出口退稅政策以來,首次對這一政策進行反向調整。CFP資料
周末二十國集團峰會(hui) 召開在即,中國再度用行動"詮釋"自己推動全球經濟均衡增長、促進國內(nei) 經濟結構調整的決(jue) 心。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2日聯合發布通知稱,經國務院批準,自2010年7月15日起,將取消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加工材等406個(ge) 稅則號商品的出口退稅。
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中國自2008年下半年針對外需回落重啟上調出口退稅政策以來,首次對這一政策進行反向調整,"繼匯率政策正常化之後,財稅政策亦顯露趨向常態的跡象。"
根據兩(liang) 部門通知,此次取消出口退稅的商品涉及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加工材、銀粉、酒精、玉米澱粉、農(nong) 藥、醫藥、化工產(chan) 品、塑料及製品、橡膠及製品、玻璃及製品等共計406個(ge) 稅則號。
"從(cong) 兩(liang) 部門列出的取消出口退稅商品清單中可以看出,此次調控主要針對部分高汙染、高耗能產(chan) 品,"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指出,此舉(ju) 是上月初國務院部署節能減排工作以來,政府出台的又一"鐵腕"調控舉(ju) 措。
根據兩(liang) 部門列出的清單,此次調控力度空前,很多商品如氯硝丙烷、雙氯酚等原先享受的出口退稅率均在13%或17%的水平。
"如此大力度政策調控更加凸顯決(jue) 策層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意圖。"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說。
中國上一次對出口退稅率進行調整是2009年6月,當時為(wei) 了應對金融危機對出口帶來的嚴(yan) 重挑戰,中國大幅提高2600多個(ge) 稅則號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對部分商品實行最高達17%出口退稅率,對應產(chan) 品涉及優(you) 勢產(chan) 品、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高技術含量產(chan) 品和深加工產(chan) 品。
可查數據顯示,從(cong) 2009年11月起,進出口已經延續了7個(ge) 月的恢複性增長。在去年5月同期下滑至穀底的基礎上,今年5月份進出口更是實現了較大幅度的恢複性增長。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表示,取消這些高耗能行業(ye) 的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短期內(nei) 市場會(hui) 有反應,但不會(hui) 造成出口量急劇下降,長期來看會(hui) 促使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