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作為(wei) 全球人口最多的兩(liang) 個(ge) 國家,近來在資源大國澳大利亞(ya) 動作頻頻——中印兩(liang) 國的五家企業(ye) 瓜分了澳大利亞(ya) 昆士蘭(lan) Galilee盆地200多億(yi) 噸煤炭儲(chu) 量中的逾90%份額。
瞄準中國的“中國第一”
法新社20日報道稱,上周末,印度基礎設施行業(ye) 巨頭GVK Power & Infrastructure Ltd.(下稱GVK)宣布將購買(mai) 澳大利亞(ya) Hancock Coal在昆士蘭(lan) Galilee盆地的部分煤礦資產(chan) 。《澳大利亞(ya) 人報》(The Australian)稱,GVK購買(mai) 開采權的資產(chan) 占到了Galilee盆地煤炭儲(chu) 量的40%。GVK稱,其通過13億(yi) 美元購買(mai) 79億(yi) 噸煤炭的開采權及相關(guan) 鐵路運輸設施和港口資產(chan) 。印度Adani集團也擁有該煤田78億(yi) 噸的儲(chu) 量。
中國則通過與(yu) 擁有該煤田37億(yi) 噸儲(chu) 量的澳大利亞(ya) 億(yi) 萬(wan) 富翁克裏夫·帕爾默(Clive Palmer)進行合作,從(cong) 而獲得未來20年每年以較低價(jia) 格進口3000萬(wan) 噸高品質動力煤(供火力發電使用)的優(you) 惠條件。法新社報道稱,以上交易總額高達600億(yi) 美元。
至此,在昆士蘭(lan) Galilee盆地200多億(yi) 噸煤炭儲(chu) 量中,僅(jin) 12億(yi) 噸儲(chu) 量未被印度和中國公司包攬,這部分礦藏由澳大利亞(ya) Bandanna Energy和美國投資公司AMCI合資持有。
法新社並未指出參與(yu) Galilee盆地項目的中國企業(ye) 名稱。
《新世紀[15.51 -0.19% 股吧 研報]周刊》2010年3月份的報道顯示,參與(yu) 其中的中國企業(ye) 包括中國電力[1.64 0.00%]國際有限公司(下稱“中電國際”)、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2010年1月29日,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前兩(liang) 者與(yu) 代表源庫資源公司的帕爾默簽署合作協議,三方共同開發源庫資源位於(yu) Galilee盆地的“中國第一”(China First)煤炭項目。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向該項目提供56億(yi) 美元融資。
昨日,中電國際的母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的之一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公共關(guan) 係處相關(guan) 人士在接受早報記者關(guan) 於(yu) 該項目推進情況詢問時稱,雖然每年3000萬(wan) 噸的進口量不小,但該項目的投產(chan) 將是“很多年後的事情”。
“中國第一”項目在其官方網站上也表示,第一批裝載該礦的貨船將在2014年的11月份出發。在此之前,還需要鋪設長達471公裏的鐵路,將其煤炭運到海邊。
分析人士曾稱,如果修建一張把煤炭運往昆士蘭(lan) 東(dong) 北海岸一處港口的鐵路網,那麽(me) 項目的利潤率將不及澳大利亞(ya) 其他煤礦。
帕爾默是2009年在收購位於(yu) 布裏斯班的Waratah Coal交易中獲得了“中國第一”的資產(chan) 。當時該資產(chan) 的估值不到1億(yi) 美元。
帕爾默與(yu) 中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他孩童時代住在中國的時候,曾見過毛澤東(dong) 和中國末代皇帝溥儀(yi) 。2009年,帕爾默被澳大利亞(ya) 知名商業(ye) 雜誌《BRW》評為(wei) 澳大利亞(ya) 首富。他曾指責澳大利亞(ya) 有關(guan) 部門推遲或拒絕涉及中國資本[5.00 0.00%]的其他礦業(ye) 交易是“種族主義(yi) ”。
中企在澳大舉(ju) 投資煤礦
中國為(wei) 何選擇澳大利亞(ya) ,需要放到全球能源消耗的大背景下考量。
《BP世界能源年鑒2011》數據顯示,2010年年底,中國在煤炭探明儲(chu) 量上位居世界第三,僅(jin) 次於(yu) 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ya) 居第五,印度第六。
不過與(yu) 此同時,中國煤炭生產(chan) 和消費占全球比重接近一半,分別為(wei) 48.3%和48.2%。以目前的開采速度,中國尚可維持35年。美國的儲(chu) 采比是241,俄羅斯是495,澳大利亞(ya) 是180。印度這一數據相對樂(le) 觀,為(wei) 106。
海關(guan) 總署數據也顯示,1-7月,中國共進口煤炭8787萬(wan) 噸。在2008年,中國還是煤炭淨出口國。2009年是轉折之年,當年中國煤炭進口量多達1.25億(yi) 噸,比2008年增長211.9%,出口2240萬(wan) 噸,同比下降50.7%,淨進口量超過1億(yi) 噸。2009年也正是國內(nei) 煤炭資源整合的關(guan) 鍵之年。
在此背景下,中國煤炭企業(ye) 走出去的步伐愈來愈快。與(yu) 美國、加拿大相比,澳大利亞(ya) 離中國更近。而與(yu) 俄羅斯相比,澳大利亞(ya) 穩定且法律健全。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査道炯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曾稱,在俄羅斯,中國能源企業(ye) 很難占到便宜。因此,澳大利亞(ya) 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投資煤礦的重要目的地。
此前中國企業(ye) 在澳大利亞(ya) 的成功投資案例,還包括2009年兗(yan) 州煤業(ye) [26.73 -0.67% 股吧 研報]以約33.33億(yi) 澳元現金收購菲利克斯100%股權。兗(yan) 州煤業(ye) 預計,通過後續的勘探及開發,2012年菲利克斯公司煤炭產(chan) 量可達到2400萬(wan) 噸,相當於(yu) 兗(yan) 州煤業(ye) 本部產(chan) 量的三分之二,利潤可達到40億(yi) 元人民幣左右。
電力企業(ye) 也是中國企業(ye) 投資澳大利亞(ya) 煤礦的活躍者。華能集團2003年以2.27億(yi) 美元獲得了澳大利亞(ya) 奧絲(si) 電力公司50%的股權,後者在昆士蘭(lan) 州擁有兩(liang) 大電廠,毗鄰蒙托煤礦。2005年,華能順水推舟,以2942.3萬(wan) 澳元收購了蒙托煤礦25.5%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