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中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為(wei) 50.7%,環比回落0.2個(ge) 百分點。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經濟發展增速在經曆持續平穩回落之後,已經進入一個(ge) 適度增長平台,為(wei) 下半年經濟增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綜合指數趨穩,新訂單指數有所上升,需求增長有望獲新支撐
7月,生產(chan) 指數、產(chan) 成品庫存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購進價(jia) 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下降,前兩(liang) 個(ge) 指數降幅超過1個(ge) 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從(cong) 業(ye) 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有所上升,升幅在1個(ge) 百分點以內(nei) 。
對此,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發布分析報告認為(wei) ,結合7月PMI指數變化特點,可以判斷,當前經濟發展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PMI指數降幅收窄,經濟增速趨穩。7月,PMI指數創29個(ge) 月以來新低,但在曆經連續4個(ge) 月持續回落之後,已趨穩定,環比回落僅(jin) 0.2個(ge) 百分點,暗含“觸底反彈”跡象。從(cong) 11個(ge) 分項指數來看,一改全線下降的局麵,走勢出現分化,六升五降,亮點不少。7月,PMI數據穩定在50的分界線之上,有助於(yu) 緩解市場謹慎情緒,增強經濟信心。
國內(nei) 需求回暖,經濟增長有望獲得新支撐。7月,新訂單指數為(wei) 51.1%,比上月回升0.3個(ge) 百分點。該指數自去年12月份以來,除了今年3月份短暫回升以外,呈持續下降,並且降幅較大。7月有所回升,這很可能預示著當前國內(nei) 需求增長獲得了新的支撐。受新訂單指數上升拉動,本月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從(cong) 業(ye) 人員指數也有所上升。
庫存指數快速下降,或預示庫存調整即將結束,後期麵臨(lin) 新一輪補庫需求。今年以來,庫存指數呈波動性下滑。7月產(chan) 成品庫存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均保持在50%以下,並且較上月回落幅度較大,分別為(wei) 1.8個(ge) 百分點和0.9個(ge) 百分點。
專(zhuan) 家分析,目前新訂單指數上升而產(chan) 成品庫存指標回落,表明經濟前景向好,8月PMI值有望出現反彈。下半年,隨著消費需求平穩增長、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長以及保障房建設加速等因素,能夠支撐製造業(ye) 繼續保持良好的運行態勢。
下半年要繼續著力調結構、促轉變,構築經濟增長新基礎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進認為(wei) ,從(cong) PMI指數變化看,當前經濟發展中也存在一些隱憂。
價(jia) 格漲勢減緩,通脹壓力重。購進價(jia) 格指數自今年3月份以來持續回落,回落幅度較大,但7月回落幅度明顯縮小,隻有0.4個(ge) 百分點。目前該指數依然較高,為(wei) 56.3%,反映出當前通脹壓力依然較大。
中小企業(ye) 發展困難,內(nei) 資企業(ye) 景氣下降。自5月開始,小型企業(ye) PMI指數已連續三個(ge) 月處在50%以下,國有企業(ye) 亦連續2個(ge) 月低於(yu) 50%。反觀外企,今年以來,港澳台投資企業(ye) 、外商投資企業(ye) PMI指數雖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
蔡進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小企業(ye) 的發展困難增加,突出地表現在生產(chan) 成本提高、融資困難、市場機會(hui) 減少以及企業(ye) 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等方麵。
行業(ye) 發展疲遝,缺少龍頭引領。從(cong) PMI來看,目前在20個(ge) 行業(ye) 中,有12個(ge) 行業(ye) 高於(yu) 50%,1個(ge) 行業(ye) 位於(yu) 50%,7個(ge) 行業(ye) 低於(yu) 50%。但從(cong) 分布來看,行業(ye) 間的差距較小。高於(yu) 50%的企業(ye) 其PMI指數多集中在52%附近,低於(yu) 50%的行業(ye) 多集中在48%附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wei) ,自4月份以來, PMI指數已經連續4個(ge) 月下降,這預示我國經濟仍然處於(yu) 回調過程,符合“調結構、轉方式”的預期目標。當前,要密切觀察消費、投資、出口需求的變化趨勢,使經濟增長保持平穩回調。同時,加強調結構、轉方式、強改革的力度,加快構築經濟增長新基礎,推動經濟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