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玩具業(ye) 訂單普降兩(liang) 成,原材料漲價(jia) 、人力成本走高、人民幣升值……實業(ye) 主感歎“心灰意冷”
近期,國際經濟形勢的動蕩再次將生存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國中小企業(ye) 推到了風口浪尖。一方麵,國際股市、商品市場在歐債(zhai) 危機陰霾發散,美國經濟數據偏差影響公眾(zhong) 信心。另一方麵,國內(nei) 物價(jia) 上漲,人力成本走高,人民幣匯率不斷走強、政府收緊貨幣政策,民間資本利率也不斷上揚。中小企業(ye) 如何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掙紮求存?羊城晚報記者連日來對玩具、服裝、皮具、鞋類等產(chan) 業(ye) 展開調查發現,上述產(chan) 業(ye) 的中小企業(ye) 訂單明顯比去年下降,企業(ye) 在內(nei) 外貿市場均麵臨(lin) 巨大考驗。
服裝玩具業(ye) 訂單降兩(liang) 成
“今年整個(ge) 製衣行業(ye) 不景氣,不但外貿企業(ye) 訂單量減少,內(nei) 貿企業(ye) 的訂單也下降。”廣州製衣行業(ye) 協會(hui) 的相關(guan) 負責人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根據對行業(ye) 內(nei) 的摸底,訂單量同比去年減少10%-20%左右。
廣州玩具和禮品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王鐵也表示,“就整體(ti) 玩具行業(ye) 而言,訂單量同比去年減少約15%。”
記者連日走訪了多家服裝、製鞋、皮具行業(ye) 企業(ye) ,也同樣反映訂單情況不容樂(le) 觀。一家在廣州三元裏經營多年的服裝企業(ye) 老板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我一直做外貿出口訂單,今年上半年訂單減少明顯,預計下半年還會(hui) 繼續減少,減少量為(wei) 20%-60%。”
廣州製衣行業(ye) 協會(hui) 的相關(guan) 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以前上遊供應商還願意給生產(chan) 企業(ye) 一定的期限還款,現在大部分要求現金支付,這對中小企業(ye) 也造成巨大壓力。目前在廣州周邊大約有1萬(wan) 多家中小服裝企業(ye) ,今年以來已經有部分小企業(ye) 因為(wei) 接不到單而關(guan) 閉。
原材料“海鮮價(jia) ”有單不敢接
一部分中小企業(ye) 接不到單,另一部分中小企業(ye) 則是有單不敢接。
中國針織工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佛山市南海合興(xing) 襪業(ye) 製衣有限公司總經理易啟彬就無奈地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有單不敢接,找不到工人做。現在的80後、90後要求高,我們(men) 很難管理,說實話,做實業(ye) 做到現在真有些心灰意冷。”
廣東(dong) 鞋業(ye) 廠商會(hui) 副會(hui) 長、潮州市鞋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李錫宏也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據統計,我國鞋類2011年上半年出口190.1億(yi) 美元,增長21.7%。主要的出口市場包括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ya) 等國家和地區。但由於(yu) 國際原材料漲價(jia) 、人民幣升值,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上漲,我們(men) 調查目前鞋企訂單還是有,但就是不敢接大單。”
“今年以來企業(ye) 給工人漲薪幅度達15%-20%,這直接增加了企業(ye) 的經營成本。最頭疼的是即使是提高工資,但仍有部分崗位的熟練工人不容易招到,有訂單也不敢接。”在海珠經營一家中型服裝廠的郭老板對記者表示。
而經營毛絨玩具的盧總則反問記者:“現在原材料是海鮮價(jia) ,人民幣匯率又不斷升值,接一個(ge) 大單的周期起碼要兩(liang) 到三個(ge) 月,怎麽(me) 保證能贏利?不賺錢的生意誰會(hui) 做呢?”據廣州玩具和禮品協會(hui) 的摸底調查顯示,目前有不少中小企業(ye) 不敢接單,隻能觀望。
開拓內(nei) 銷“三低”難題待破解
訂單下降,中小企業(ye) 如何自救?記者調查發現,已經有些企業(ye) 開始抱團向內(nei) 銷市場進軍(jun) 。
廣州耀華國際皮具城策劃總監馮(feng) 就移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為(wei) 了幫助企業(ye) 拓展市場,廣東(dong) 省皮具箱包流通協會(hui) 組團進駐該商場,希望在全國最知名的梓元崗商圈尋找更好的商機。
“其實,我們(men) 進駐廣州耀華國際皮具城,也並不是希望一步就能打開國內(nei) 市場,但可以幫助推廣產(chan) 品,也能增加內(nei) 銷訂單。”一位來自花都的皮具商對記者表示。
服裝行業(ye) 也開始發力。上周四,廣州國際服裝展貿中心(舊廣州流花展館)迎來第二批進駐商家簽約大會(hui) ,中國服裝論壇秘書(shu) 長王軍(jun) 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的服裝市場麵臨(lin) 的危機和挑戰非常大。特別是國際品牌的進入,對於(yu) 中國本土品牌的衝(chong) 擊不容忽視,走內(nei) 銷渠道,沒有品牌很難做大。中小型服裝企業(ye) 不得不選擇被動接單生存還是走創造品牌之路。
“目前,中國製鞋業(ye) 麵臨(lin) ‘三低問題’,即低檔次、低質量、低價(jia) 格。要改變這個(ge) 局麵,開拓內(nei) 銷市場,鞋企必須由數量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用品牌質量獲取利潤。”廣東(dong) 鞋業(ye) 廠商會(hui) 副會(hui) 長、潮州市鞋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李錫宏表示。
“不過,要開拓內(nei) 銷市場並不容易。首先內(nei) 銷的訂單規劃性不強,節日前特別旺,平時比較淡,現在招工又這麽(me) 困難,不規律的訂單無法養(yang) 活一個(ge) 廠。更何況內(nei) 銷渠道還存在庫存消化和拖欠貨款的問題。”玩具商盧總也對記者道出其中艱難。
放水養(yang) 魚中小企業(ye) 呼籲減負
中小企業(ye) 麵臨(lin) 的難題應當如何破解?在采訪中,眾(zhong) 多的中小企業(ye) 主和行業(ye) 協會(hui) 的負責人都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訂單下降隻是目前中小企業(ye) 困境的表象,背後的根源如歐美經濟衰退、國內(nei) 通脹壓力高企、銀根緊縮、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才是更令人擔心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緩解,下半年的經營會(hui) 進一步惡化。
廣州玩具和禮品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王鐵認為(wei) ,“改善中小企業(ye) 外部環境關(guan) 鍵在於(yu) 減輕稅負水平,並加大對民營企業(ye) 融資的支持力度。中小企業(ye) 麵臨(lin) 的危機是長期積弊的一次集中爆發,遲遲難以轉型升級的中小企業(ye) 在高成本時代集中暴露出軟肋。而目前有些宏觀調控政策‘一刀切’,往往傷(shang) 及脆弱的中小企業(ye) 。”
而廣州製衣協會(hui) 的負責人則呼籲,類似紡織服裝業(ye) 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最大的壓力還是來自於(yu) 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政府要提高工人的待遇是好的,但是像醫保、社保這樣的政策一年就提高幾次,中小企業(ye) 很難負擔。希望政府能考慮適當地返還部分社保資金,幫助企業(ye) 減少成本壓力。”
采訪中,不少中小企業(ye) 主們(men) 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表示,中小企業(ye) 解決(jue) 了龐大的就業(ye) 問題,政府應該在政策扶持上采取“放水養(yang) 魚”的辦法,幫助中小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適當向中小企業(ye) 放權讓利,切實減輕企業(ye) 不合理的稅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