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進出口稅費還要卡消費多久

  出口退稅政策要不要調整,進口關(guan) 稅要不要降,擴大內(nei) 需該如何擴大……

  中國,工資5000元,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館子最少100元,買(mai) 條Levis牛仔褲400元,買(mai) 輛車最少30000元——夏利……

  美國,工資5000美元,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館子40美元,買(mai) 條Levis牛仔褲20美元,買(mai) 輛車最多30000美元——寶馬……

  中國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國民收入與(yu) 物價(jia) 倒掛,以致於(yu) 很多中國人不在國內(nei) 買(mai) 東(dong) 西,而是選擇海外消費。

  據悉,2009年,中國1600億(yi) 元的奢侈品消費中,有800億(yi) 元流向海外市場。造成這種局麵的重要原因,是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ge) 發達國家都高,特別是進口關(guan) 稅。另外,中國人“愛麵子”的消費文化,也成為(wei) 了高物價(jia) 的推手。

  高檔消費品之望洋興(xing) 歎

  無論是中國製造的外國品牌,還是直接進口的海外商品,甚至中國本土自產(chan) 的一些商品,在高通脹的當下,其價(jia) 格之高讓人覺得無法理解與(yu) 接受。

  經常出國旅遊的王歡對本土品牌價(jia) 格之高更是深有感觸,尤其是中高檔商品。Coach(蔻馳)在美國隻能算是二線品牌,但在中國,隻要與(yu) 歐美沾邊兒(er) 的品牌,消費者就會(hui) 視同“高檔”與(yu) “奢侈”。而衡量的標準又很簡單——價(jia) 格高,且幾乎從(cong) 不打折。

  “我現在很少在國內(nei) 買(mai) 東(dong) 西,我要買(mai) 一個(ge) 愛馬仕的包,就直接到香港的門店訂貨,大概有九折的優(you) 惠,再加上匯率差,相當於(yu) 在九折的基礎上又打了八折,這樣一來,價(jia) 錢就比國內(nei) 便宜很多。”

  而王歡的朋友季蘭(lan) 剛剛結束台灣之行,回大陸之前特意買(mai) 了一款佳能的單反相機。“在台灣,這台相機售價(jia) 大概在5000人民幣左右,而大陸同款機型大概要賣到7000~8000元。” 除了電子產(chan) 品,台灣的化妝品也普遍比大陸便宜20%左右。

  中國商品在流通環節需要繳納的稅種包括產(chan) 品稅、消費稅、增值稅和營業(ye) 稅,等等。而為(wei) 了擴大出口貿易,提升中國商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中國政府於(yu) 1994年施行了稅製改革,對出口商品實行零稅收政策,退稅率為(wei) 17%和13%。

  相比之下,同樣的商品銷往國內(nei) ,則享受不到這17%的稅收優(you) 惠,再加運輸、銷售等諸多環節的間接稅收及運營費用,致使這些“中國製造”品牌反而比國外賣得貴。

  另一個(ge) 問題是,非中國製造的海外品牌在國內(nei) 外的價(jia) 格也相差懸殊。同一款美製風衣,在美國機場的售價(jia) 不到北京商場的五分之二。經濟學家左小蕾曾說,如果產(chan) 品來自國外,在WTO框架下,即使是製裁性關(guan) 稅,也絕對不可能出現超過一倍的差價(jia) 。

  200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達1600億(yi) 元,其中800億(yi) 流向海外市場。據統計,服裝、手表、箱包、酒、電子產(chan) 品等5類產(chan) 品所涉及的20種高檔消費品,國內(nei) 售價(jia) 比香港高45%,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大量購買(mai) 資金流向海外市場。

  而圍繞進口商品價(jia) 格奇高爭(zheng) 論最多的,是高檔商品的進口關(guan) 稅。2011年7月1日,財政部對包括新能源、原材料為(wei) 主的33個(ge) 稅目商品的進口關(guan) 稅稅率進行下調。不少專(zhuan) 家分析稱,此次稅率下調對於(yu) 抑製物價(jia) 上漲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但在下調的商品目錄中,除了非彩妝、香水類的護膚護發商品外,人們(men) 並沒有看到高檔消費品。其中,對於(yu) 大排量汽車、白酒、遊艇、高爾夫、高檔手表等象征“高消費”的商品,還實行了補收和增收消費稅的政策,其目的就是為(wei) 了抑製和調節國內(nei) 目前過熱的奢侈品消費。

  進口關(guan) 稅降與(yu) 不降爭(zheng) 論幾時休

  我國海外中高檔商品進口關(guan) 稅一般在15%~25%之間,有的奢侈品進口關(guan) 稅則高達50%,此外,這些商品還要繳納海關(guan) 檢測費、進店檢測費、增值稅等。有專(zhuan) 家預計,未來,中國將趕超日本成為(wei) 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費大國。但目前看,國內(nei) 消費者在奢侈品消費上,至少一半發生在海外。

  零點研究谘詢董事長袁嶽認為(wei) ,太高的奢侈品關(guan) 稅,將導致國內(nei) 購買(mai) 力外流。中國目前的問題是內(nei) 需對GDP的貢獻太少,尤其是高端內(nei) 需基本上是在國外實現。大眾(zhong) 消費品盡管消費群體(ti) 龐大,但其收益附加值較低;而發展高端商品,尤其是奢侈品,其附加值非常高。但發展高端商品市場的前提是低稅,甚至是稅收鼓勵政策,這樣才能使高端市場得到發展,中國才能積累財富,而不是隻賺辛苦錢。

  與(yu) 袁嶽的立場不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則認為(wei) ,對進口奢侈品征消費稅,就是對富人征稅,有利於(yu) 社會(hui) 公平。擴大內(nei) 需指的是國內(nei) 產(chan) 品,而不是進口產(chan) 品。如果擴大對進口產(chan) 品的消費需求,那將損害國內(nei) 企業(ye) 在國內(nei) 市場的競爭(zheng) 力,使國內(nei) 企業(ye) 發展受到不利影響,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嚴(yan) 重後果。

  進口關(guan) 稅一旦下調,是否意味著海外高端商品價(jia) 格的回落呢?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認為(wei) ,很多國外商品在本國並不繳納消費稅,但在進入中國時,部分商品就需要繳納消費稅。因此,在消費稅征收方麵,中國對國內(nei) 外商品是一視同仁的。而增值稅在中國稅收比例中非常大,因此,下調關(guan) 稅可使部分海外商品降價(jia) 。

  而左小蕾認為(wei) ,國內(nei) 奢侈品價(jia) 格過高並不完全是稅收所致,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高額代理費、租金、國際運輸、保險成本等。如果不能解決(jue) 這些價(jia) 格因素,僅(jin) 靠降低奢侈品關(guan) 稅稅率,未必能改變國內(nei) 奢侈品消費方式,增加國內(nei) 消費的目的也可能不會(hui) 明顯。

  無故漲價(jia) 之營銷亂(luan) 象

  6月底,商務部向外界透露,對進口中高檔商品可能降低進口關(guan) 稅。此消息帶給人們(men) 樂(le) 觀的猜想,也許預示著部分中高檔商品價(jia) 格下調。然而,時日隨流水,7月中旬,各大奢侈品品牌卻開始紛紛漲價(jia) ,打破了人們(men) 對於(yu) 奢侈品降價(jia) 的期許。

  據媒體(ti) 報道,奢侈品牌正在用漲價(jia) 的方式應對進口關(guan) 稅下調可能帶來的價(jia) 格下降,以保證其高端身份。某奢侈品運營資深人士透露,顧客消費大多跟漲不跟跌,奢侈品牌每次放出漲價(jia) 風聲,其實都是在促進銷售。不斷漲價(jia) 是奢侈品牌屢試不爽的營銷手段。

  而代表普通消費者的王歡則認為(wei) ,國內(nei) 中高端商品價(jia) 格是與(yu) 品牌影響力掛鉤的。“國外的品牌可能更加注重質量和品牌形象,購買(mai) 這些商品是一種生活品質的象征,所以,價(jia) 格的高低可能不光由成本或關(guan) 稅決(jue) 定,還隱含著很多其他原因。”

  此外,國內(nei) 的消費文化也是推高海外商品價(jia) 格的因素。

  著名財經評論員何剛認為(wei) ,從(cong) 經濟理論和實際調查的結果來看,有能力購買(mai) 高檔商品的人群,對於(yu) 價(jia) 格的漲幅並不敏感。一塊手表的售價(jia) 前後相差一兩(liang) 萬(wan) 元,並不會(hui) 影響高端消費人群的購買(mai) 行為(wei) 。

  經濟學者聶輝華舉(ju) 例說:“2010年,LV在全球市場的銷量都在萎縮,但在中國市場卻實現了翻倍增長。”最令聶輝華感到不解的是,在國內(nei) ,一個(ge) 普通白領,可能會(hui) 幾個(ge) 月省吃儉(jian) 用,就為(wei) 買(mai) 一個(ge) LV包。這種逐漸在民間盛行的消費文化無疑是畸形的、不合時宜的。

  在中國,很多人購買(mai) 海外中高檔商品更多是為(wei) 了“麵子”。奢侈品是一種身份與(yu) 地位的象征。何剛舉(ju) 例說:“幾年前,浪琴為(wei) 了滿足中國高端人群的需求,按照歐美市場慣例,決(jue) 定專(zhuan) 門打造幾款隻針對中國市場的手表,結果卻未能如願。因為(wei) 按中國人對奢侈品的消費習(xi) 慣,大家隻會(hui) 購買(mai) 國外的款式,不願意購買(mai) 專(zhuan) 屬中國市場的特定商品。”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