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數月的虧(kui) 損,令國內(nei) 大豆壓榨廠紛紛減少對原材料的采購。
中國大豆進口正發生的變化可能令美國始料不及。此前,美國農(nong) 業(ye) 部預計2011/2012市場年度,中國進口大豆的數量將達到5800萬(wan) 噸,比上一年度5400萬(wan) 噸增加400萬(wan) 噸。而從(cong) 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形勢並非如此樂(le) 觀。
海關(guan) 總署日前公布,今年6月份中國進口大豆數量為(wei) 430萬(wan) 噸,與(yu) 2010年的620萬(wan) 噸相比,同比減少190萬(wan) 噸,同比降幅30.6%。今年1~6月,中國累計進口大豆2580萬(wan) 噸,同比減少8.1%。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表示,如果按照今年上半年的態勢發展,中國今年進口的大豆數量很難超過2010年。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國內(nei) 大豆壓榨廠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持續近8個(ge) 月虧(kui) 損,開機率逐步下降,持續的高庫存及壓榨虧(kui) 損使得各工廠均大幅調整後期大豆進口計劃,受此影響,預計今年8~9月中國進口大豆將明顯下降,每月均在400萬(wan) 噸以下(今年5~7月均在450萬(wan) ~500萬(wan) 噸以上)。目前中國港口積壓的大豆數量達到700萬(wan) 噸左右,正常水平應為(wei) 400萬(wan) ~500萬(wan) 噸。
郭清保表示,大豆壓榨廠的開機率今年以來不理想,開機率20%~30%,正常開機率應該在40%~50%,小包裝食用油企業(ye) 壓榨一噸進口大豆平均虧(kui) 損200元左右。郭清保說,對於(yu) 加工企業(ye) 來說,如果大豆壓榨的數量越多,理論上利潤下降得也越多。
以每噸虧(kui) 損200元計算,大豆年壓榨量約為(wei) 1000萬(wan) 噸的益海嘉裏集團今年上半年將產(chan) 生損失10億(yi) 元左右,但是益海嘉裏集團母公司豐(feng) 益國際還有棕櫚油種植與(yu) 加工、糧油貿易、油脂化工等業(ye) 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衝(chong) 小包裝食用油方麵的虧(kui) 損。另外,為(wei) 補償(chang) 益海嘉裏集團、中糧集團等配合食用油限價(jia) ,有關(guan) 部門今年已經先後多次以優(you) 惠價(jia) 格將國家臨(lin) 時存儲(chu) 菜籽油以及大豆定向銷售給上述企業(ye) 。不過,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定向銷售的菜籽油和大豆對於(yu) 規模較大的企業(ye) 而言,僅(jin) 能維持1~2個(ge) 月的市場供應量。
行業(ye) 人士介紹,國內(nei) 食用油工廠前期進口大豆的成本每噸4100~4200元,價(jia) 格相對較低,這批低價(jia) 大豆基本消化完畢,現在工廠使用的進口大豆成本平均上升至每噸4300~4400元,工廠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增加,目前有資金實力的外資及中字號企業(ye) 基本限量銷售,隻有河北等地的一些民營企業(ye) 由於(yu) 資金鏈較為(wei) 脆弱,為(wei) 套現而不得不進行一些低價(jia) 放量銷售。
一家大型食用油企業(ye) 的負責人表示,去年底以來的食用油限價(jia) 讓大豆加工企業(ye) 承受了較大的壓力,一些企業(ye) 通過搞房地產(chan) 、小額貸款消化了上述壓力,但是隻做大豆加工的企業(ye) 很難。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食用油限價(jia) 要求已經在今年6月底到期,大豆油價(jia) 格有望與(yu) 市場接軌。行業(ye) 人士指出,目前國際市場出口到中國的毛豆油每噸10400元,國內(nei) 毛豆油每噸9700~9800元,每噸有600~700元的價(jia) 差,國內(nei) 豆油價(jia) 格預計會(hui) 向國際市場價(jia) 格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