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個(ge) 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向20國集團(G20)國家的領袖警告,他們(men) 的政府在過去的六個(ge) 月製定了過多對貿易有影響的限製性措施。
2010年10月中旬至2011年4月中旬,20國集團共實施122項新的貿易保護措施,紡織品、服裝及棉花項目均是貿易設限的目標,該等措施包括提高進口關(guan) 稅、反傾(qing) 銷調查、許可證和出口限製。
世界貿易組織(WTO)主席PascalLamy、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秘書(shu) 長AngelGurria,以及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UN)秘書(shu) 長Supachai
Panitchpakdi在5月24日報告中指出,“他們(men) 為(wei) 抵製貿易保護主義(yi) 所承受的壓力似乎越來越大”。
Lamy稱,集體(ti) 的管製性貿易措施正掀起恐慌,隨著最近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貿易保護主義(yi) 措施可能將蓄勢待發。
該等措施包括阿根廷重新禁止進口使用過的衣服,以及新增眾(zhong) 多工業(ye) 產(chan) 品進口須申辦“非自動輸入許可證”之規定,涉及產(chan) 品範圍包括紡織品與(yu) 服裝。
2011年2月24日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部分的共同自由貿易區)提高梭織布產(chan) 品進口關(guan) 稅自5%調升到10%。
同樣,印度政府自2011年4月1日起解除棉紗出口限製,取而代之新的通知規定自3月31日起出口棉紗必須在運送前向印度商務部對外貿易總局登記。
土耳其是主要的紡織品與(yu) 服裝出口國,在2011年1月就進口特定梭織布與(yu) 服裝產(chan) 品展開保障措施調查,並將自本年7月21日起開始實施臨(lin) 時保障措施關(guan) 稅。
WTO估計,20國集團采取新的限製進口措施涉案金額達565億(yi) 美元,占20國集團進口總額的0.6%。
2008年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遭到重創,實體(ti) 經濟經過了2009-2010年的緩慢複蘇後,現在仍在穀底徘徊,各國為(wei) 了促進本國實體(ti) 經濟發展,貿易保護主義(yi) 條款層出不窮。我國紡織服裝行業(ye) 作為(wei) 一個(ge) 出口導向型的製造行業(ye) ,在這些條款的影響之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