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義(yi) 烏(wu) 國際貿易試點改革正式啟動。這意味著,繼上海浦東(dong) 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等之後,義(yi) 烏(wu) 將成為(wei) 國內(nei) 第十個(ge) 、浙江省第一個(ge) "經濟新區"。作為(wei) 全國唯一的縣級市國家戰略層麵的綜合改革試點,義(yi) 烏(wu) 背後隱現中國對外貿易轉型的契機。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中國對外貿易轉型過程中,龐大卻分散的中小企業(ye) 最先感受到了涼意。
商務部一季度對外貿易報告顯示,要素成本進入集中上升期,原材料價(jia) 格持續攀升,招工難和用工成本增加,成為(wei) 當前困擾企業(ye) 經營的突出問題。此外,融資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大,亦影響企業(ye) 對外接單。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指出,"在一定程度上,這些中小企業(ye) 扮演了國家壓力測試實驗對象的角色。"
日客流量達21萬(wan) 人次的義(yi) 烏(wu) 小商品市場,被認為(wei) 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一扇窗口,通過這扇窗,《每日經濟新聞》要尋找的是中國對外貿易轉身的一個(ge) 縮影。
從(cong) 事外貿生意10多年的幹建英,經曆了商鋪從(cong) 義(yi) 烏(wu) 老市場搬遷至新市場,如今在義(yi) 烏(wu) 小商品市場一區做飾品生意。看著來來往往的國外買(mai) 家,幹建英感覺與(yu) 去年相比,今年要冷清很多。在這個(ge) 經營麵積400多萬(wan) 平方米的市場裏,6.2萬(wan) 個(ge) 商位的20餘(yu) 萬(wan) 從(cong) 業(ye) 人員日子越過越緊。
由於(yu) 對於(yu) 外貿形勢的高敏感度,義(yi) 烏(wu) 小商品市場的商戶先一步感受到了外貿出口的壓力。
其實,從(cong) 去年下半年開始,商戶們(men) 就已明顯感受到了原材料成本的壓力。除此之外,"外部市場貨幣升值的預期,以及內(nei) 部市場成本的拉動",商務部貿易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說,這兩(liang) 方麵的因素對中小企業(ye) 利潤侵蝕嚴(yan) 重,而這樣的外貿形勢一時還難以轉變。忙乎一年不賺錢
"跌價(jia) 生意好做,漲價(jia) 生意難。"從(cong) 事海洋貝殼、珊瑚等天然材料製成的飾品交易,幹建英與(yu) 多數義(yi) 烏(wu) 小商品城的商戶一樣,從(cong) 去年下半年開始體(ti) 會(hui) 了價(jia) 格的上漲壓力,而這壓力要傳(chuan) 導給下遊客戶卻困難重重。在幹建英的商鋪裏,最便宜的一條貝殼項鏈如今售價(jia) 0.95元,這條項鏈去年一直售價(jia) 在0.65元左右。由於(yu) 原材料價(jia) 格和人工成本上漲,這條項鏈的漲幅接近50%。"漲幅超過30%,國外客戶沒法接受了,何況是50%。"幹建英自己也明白,價(jia) 格越便宜的產(chan) 品,一旦提價(jia) ,漲幅就越大。
幹建英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條項鏈的手工加工費至少幾毛錢,我們(men) 之前之所以能保持價(jia) 格不變,是因為(wei) 勞動力能保持低價(jia) ,但是現在即使小工廠裏的老太太也不願意接受這樣低的工資。"
為(wei) 了留住客戶,幹建英在成本上升後很長一段時間,都靠自己消化成本壓力。
"為(wei) 了留住客戶,我們(men) 價(jia) 格都不敢漲。"位於(yu) 小商品城一區的"小青飾品"的沙曉青告訴記者,"我們(men) 還得麵對周圍這些商鋪的競爭(zheng) ,隻能讓利給國外買(mai) 家。"
小商品城一區的 "晶鑫玩具"有限公司長期經營各種玩偶,老板謝誌琴說,"現在外貿生意不好做,銷量能和去年上半年持平,說明經營已經很不錯了。"但是由於(yu) 每件產(chan) 品的利潤下滑,所以即使持平,利潤也肯定遠低於(yu) 去年上半年。
"我們(men) 去年其實沒有利潤,"謝誌琴說,"上半年的利潤都補貼給下半年了"。去年下半年,晶鑫玩具的銷量略超上半年,屬於(yu) 商戶中表現還不錯的一家公司。老產(chan) 品沒有提價(jia) 空間
提價(jia) 是一個(ge) 博弈的過程。由於(yu) 議價(jia) 能力不強,漲價(jia) 的傳(chuan) 導過程總是很緩慢。由於(yu) 去年年末原材料價(jia) 格波動強烈,幹建英的產(chan) 品被迫提價(jia) ,這一過程一點也不輕鬆。
去年第一次提價(jia) 時,幹建英的國外老客戶無法接受。"他告訴我得緩一緩再下單。"
事隔兩(liang) 月,這名客戶又一次來到中國,發現價(jia) 格不僅(jin) 沒有下滑,反而上漲得更厲害,更是舉(ju) 棋不定。一直拖到整個(ge) 市場第三次漲價(jia) 之後,這名客戶才接受了漲價(jia) 的事實。但是在訂單的數量上卻縮水不少。"國外買(mai) 家的購買(mai) 力下去了,成本一增加,他們(men) 往往選擇購買(mai) 原來三分之二的量,或者更少。"
由於(yu) 價(jia) 格上漲的傳(chuan) 導過程比較慢,為(wei) 了留住客戶,在價(jia) 格傳(chuan) 導的過程中,這些企業(ye) 往往還要讓利給客戶。"如果漲了20%,我們(men) 就和客戶各承擔一半。"謝誌琴告訴記者,有時候客戶還不買(mai) 賬。
從(cong) 國外客戶的角度而言,"一件產(chan) 品價(jia) 格的上漲如果在幾角錢人民幣左右,也許他們(men) 還能接受,但他們(men) 得自掏上漲的運費。而且美元貶值對他們(men) 也造成了影響,如果價(jia) 格一旦漲30%,意味著他們(men) 一件產(chan) 品的價(jia) 格得上漲一美元,這對於(yu) 批發的買(mai) 家而言,是件根本不能接受的事情。"沙曉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很多國外買(mai) 家長期蟄伏在義(yi) 烏(wu) 市場,"對產(chan) 品的價(jia) 格有時候比我們(men) 賣東(dong) 西的算得都清楚"。
因此,對國外客戶來說,產(chan) 品價(jia) 格上漲彈性非常有限。"一般我們(men) 都是先自己壓價(jia) 格,實在承受不了了,才會(hui) 對客戶提價(jia) 。"謝誌琴說。市場嗅覺成救命稻草
"尋找適中的材料替代之前的高價(jia) 材料,或者縮小尺寸推出新產(chan) 品,以此保證新產(chan) 品的價(jia) 格能和漲價(jia) 之前的商品相差不大。"謝誌琴告訴記者,"提價(jia) 之後很多客戶對老產(chan) 品搖頭,我們(men) 就推薦給他們(men) 新產(chan) 品,新產(chan) 品的價(jia) 格往往能讓他們(men) 心動。"謝誌琴感慨,一旦工廠不具有這樣的創新能力,就麵臨(lin) 倒閉的風險。
與(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拿訂單加工的外貿企業(ye) 不同,義(yi) 烏(wu) 的這些外貿企業(ye) 因為(wei) 身處義(yi) 烏(wu) 市場,有了與(yu) 國際市場直接溝通的優(you) 勢,從(cong) 而掌握了市場信息。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指出,"從(cong) 事外貿加工的企業(ye) 逐漸喪(sang) 失了產(chan) 品的渠道及市場信息,長期處於(yu) 世界分工的低端環節。"
"中東(dong) 市場一直是我們(men) 的大客戶,但今年的敘利亞(ya) 戰亂(luan) ,讓我們(men) 一個(ge) 集裝箱的訂單變成了十分之一都不到。"謝誌琴說,"但是我們(men) 發現了印度市場,並且針對印度市場生產(chan) 了很多新產(chan) 品。印度市場的大訂單,保證了我們(men) 今年上半年的銷量。"
同樣以低成本優(you) 勢進行競爭(zheng) ,由於(yu) 對市場的敏銳嗅覺,這些中小企業(ye) 得以在各種不利因素疊加的情況下,拓展生存空間。公開數據顯示,義(yi) 烏(wu) 市場商品出口到全世界215個(ge) 國家和地區,市場外向度達65%。這背後還包括全國20多萬(wan) 家企業(ye) 的供貨商。
義(yi) 烏(wu) 政府顧問陸定軍(jun) 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設國際生產(chan) 資料市場,將推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在國際生產(chan) 資料市場的總體(ti) 布局上,義(yi) 烏(wu) 將重點推進海量數據儲(chu) 存與(yu) 信息處理中心,原輔材料供應板塊、成套機械裝備供應板塊、零部件和總成供應板塊、工量具供應板塊、義(yi) 烏(wu) 指數信息發布平台等6大板塊的建設。"據了解,一個(ge) 占地2.6平方公裏,建築麵積200萬(wan) 平方米的供應商產(chan) 品展示交易及配套項目正在當地籌建。下半年形勢不樂(le) 觀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外市場開始萎靡,近期,由於(yu) 原材料的上漲以及匯率的變動,外貿從(cong) 業(ye) 人員更加辛苦了。
現在是這些外貿企業(ye) 的過渡期,他們(men) 幾乎一致選擇了薄利多銷。謝誌琴表示,"利潤從(cong) 原來的10%~15%開始下降,現在部分產(chan) 品的利潤僅(jin) 3%。我們(men) 現在不敢提什麽(me) 要多高的利潤,隻想保本。"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ye) 虧(kui) 損麵達15.8%,虧(kui) 損額度增幅達22.3%;規模以下小企業(ye) ,虧(kui) 損情況更加嚴(yan) 重。
"為(wei) 了保證市場份額,很多企業(ye) 選擇了短期內(nei) 不盈利。"商務部貿易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說。
趙忠秀指出,浙江等地的中小外貿企業(ye) ,正麵臨(lin) 兩(liang) 難境地:不斷地虧(kui) 損,卻又不能馬上停工,否則虧(kui) 損將更大,目前這些企業(ye) 隻能死扛。在這個(ge) 過程中,這些企業(ye) 需要提高產(chan) 品在國外的售價(jia) ,包括通過產(chan) 品升級、提高產(chan) 品質量等方式來實現這個(ge) 目標。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出口企業(ye) 平均利潤率為(wei) 1.47%,低於(yu) 工業(ye) 企業(ye) 平均利潤水平;2011年1~2月,出口利潤率進一步下降到1.44%。來自廣東(dong) 、浙江、江蘇、遼寧、四川、湖北6大出口大省的外貿調研顯示,這些地區約有半數企業(ye) 利潤下降,虧(kui) 損麵加大。
在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仍為(wei) 主流的情況下,如何將需求穩定的小商品訂單做大,貿易鏈拉長,趙忠秀指出,背後更需要來自政府的精細化管理,從(cong) 而保證微觀主體(ti) 的活力。
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dong) 分析,義(yi) 烏(wu) 小商品貿易具有單筆規模小、貿易主體(ti) 多、交易頻繁等特征,發展外貿出口與(yu) 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市場監管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
他認為(wei) ,義(yi) 烏(wu) 小商品貿易被稱作"市場采購貿易",它是指國內(nei) 外企業(ye) 和個(ge) 人通過在小商品市場洽談成交進行進出口貿易,所以貿易方式的轉變需強調貿易監管更簡化有效,政府部門更強調服務功能。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分析,浙江的進出口貿易當前亟待轉型,一是需要以更低的交易成本加快推進機電產(chan) 品出口,二是需要拓展出口市場,三是需要擴大進口,四是必須加快形成集工貿、物流配送和售後服務於(yu) 一體(ti) 的大貿易體(ti) 係。政策動態義(yi) 烏(wu)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轉變
海關(guan) 方麵,探索建立新型通關(guan) 監管模式。堅持和完善商品歸類簡化辦法,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各項措施,研究設立綜合保稅區、進口商品免稅區、出口加工區等配套貿易平台和載體(ti) 。支持發展進口、轉口貿易,對義(yi) 烏(wu) 進口商品館的進口商品,統一按照進口展覽品監管辦法的最長期限(兩(liang) 年)給予管理。
檢驗檢疫方麵,探索適應小商品出口特點的檢驗監管辦法,推廣自主申報模式,深化出口主體(ti) 分類管理體(ti) 製改革、通關(guan) 單證管理體(ti) 製改革、檢驗檢疫不合格產(chan) 品處置等改革。對於(yu) 信譽較好的客戶,探索減少抽檢批次,減少每次抽檢樣品的數量,減少商品檢驗項目和指標,在發現問題或出現風險增加的情況下再進行較為(wei) 嚴(yan) 格的檢驗措施。
稅務方麵,探索製訂出口貨物免稅備案管理辦法,對設立在義(yi) 烏(wu) 市的外貿公司在義(yi) 烏(wu) 采購貨物出口的,實行不征稅、不退稅政策,並在規定時間內(nei) 向主管稅務機關(guan) 辦理備案;對義(yi) 烏(wu) 市經營戶供外貿出口的上述不征稅不退稅貨物,實行免增值稅政策;同時,創新市場內(nei)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管理辦法。
外匯方麵,探索製訂 "市場采購"下的貿易出口不核銷,取消義(yi) 烏(wu) 個(ge) 人外匯結算賬戶結匯憑紙質出口報關(guan) 單,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個(ge) 人開立外匯結算賬戶等政策。鼓勵推廣市場采購貿易人民幣結算。逐步放寬外匯兌(dui) 換條件和兌(dui) 換額度,放開小額外匯兌(dui) 換。
工商方麵,參照國際上通行做法,探索給予境外自然人貿易主體(ti) 資格,允許申辦個(ge) 體(ti) 工商執照資格,支持境外企業(ye) 在義(yi) 烏(wu) 設立分支機構並賦予對外貿易經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