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網站公布了兩(liang) 則來自歐盟的最新消息,應歐洲金屬協會(hui) 的申請,歐盟對原產(chan) 於(yu) 中國的鉬絲(si) 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與(yu) 此同時,歐盟還決(jue) 定對原產(chan) 於(yu) 中國和泰國的塑料袋作出反傾(qing) 銷反規避終裁,取消廈門興(xing) 廈塑料有限公司8.4%的反傾(qing) 銷稅率,並對其征收28.8%的反傾(qing) 銷稅。
塑料袋引發中歐貿易爭(zheng) 端
2010年8月,歐盟對原產(chan) 於(yu) 中國的塑料袋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
當時,歐盟委員會(hui) 在立案公告中指出,部分生產(chan) 商通過重組涉案產(chan) 品的銷售模式和渠道來規避28.8%的普遍反傾(qing) 銷稅率,這些生產(chan) 商和出口商通過廈門興(xing) 廈塑料有限公司來對歐盟成員國出口涉案產(chan) 品,而廈門興(xing) 廈塑料有限公司目前享有的反傾(qing) 銷稅率為(wei) 8.4%;此外有證據表明涉案產(chan) 品進口價(jia) 格以低於(yu) 非損害價(jia) 格進入歐盟,並以此削弱了反傾(qing) 銷措施。
據了解,2006年,由於(yu) 積極應對歐盟對中國塑料袋產(chan) 品的反傾(qing) 銷訴訟,興(xing) 廈公司因此成為(wei) 100家獲得8.4%的較低反傾(qing) 銷稅率企業(ye) 之一。在廈門興(xing) 廈塑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興(xing) 來看來,此次遭遇歐盟反規避調查,"真的很冤"。
1986年成立的興(xing) 廈塑料是廈門最早從(cong) 事塑料袋生產(chan) 的三家國有企業(ye) 之一,2008年改製後變成一家外資企業(ye) 。興(xing) 廈創立之初,由於(yu) 具備進出口權拿到了大量國外訂單。後來隨著市場的逐漸放開,興(xing) 廈原有的訂單慢慢被分散到江浙和廣東(dong) 一帶。
2006年,由於(yu) 積極應對歐盟對中國塑料袋產(chan) 品的反傾(qing) 銷訴訟,興(xing) 廈成為(wei) 100家獲得8.4%的較低反傾(qing) 銷稅率企業(ye) 之一。
"由於(yu) 獲得了歐盟較低的反傾(qing) 銷稅率,一些原來流失的國外客戶又重新回來找興(xing) 廈,荷蘭(lan) 的一家跨國公司就是在那陣子重新成為(wei) 興(xing) 廈的客戶。"林興(xing) 來說,讓他沒想到的是,這竟然成了歐盟對其重征28.8%反傾(qing) 銷稅的一大重要原因。
興(xing) 廈公司負責人林興(xing) 就曾解釋,他們(men) 來自歐盟國家的訂單數量因此直接增多。為(wei) 了完成大量的訂單,興(xing) 廈公司將包括塑料袋印刷在內(nei) 的部分業(ye) 務外包給其他工廠生產(chan) 。 貿易爭(zheng) 端導火索源於(yu) 荷蘭(lan) 公司
林興(xing) 來認為(wei) ,被歐盟反規避立案調查可能有兩(liang) 大原因。首先是在遭遇歐盟反傾(qing) 銷調查時,興(xing) 廈委托律師積極應訴,歐盟在應訴階段多次提出要到興(xing) 廈進行實地考察,但當時由於(yu) 興(xing) 廈正忙於(yu) 企業(ye) 改製和搬遷,加之人員流動比較頻繁,興(xing) 廈婉拒了歐盟的要求。
荷蘭(lan) 客戶在歐盟的被查則是此次興(xing) 廈遭遇反規避的直接原因。林興(xing) 來表示,荷蘭(lan) 客戶由於(yu) 逃稅受到了歐盟的調查和處罰,但歐盟在對荷蘭(lan) 客戶進行處罰時發現,這家客戶與(yu) 興(xing) 廈發生的訂單,結賬時賬款卻轉入了浙江的兩(liang) 家同行賬戶。"歐盟據此懷疑,可能有中國塑料袋生產(chan) 企業(ye) 利用興(xing) 廈的低稅率渠道出口歐盟,從(cong) 而避開了歐盟的反傾(qing) 銷稅。"
"為(wei) 什麽(me) 跟我們(men) 下單的荷蘭(lan) 客戶,會(hui) 把款轉到浙江工廠賬戶,其實我們(men) 也不理解。"林興(xing) 來懷疑,或與(yu) 興(xing) 廈曾經的業(ye) 務員有關(guan) 聯。
至此,歐盟將對進口中國產(chan) 部分塑料餐廚具采取特別措施。歐盟委員會(hui) 通過了相關(guan) 法規,並於(yu) 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
中歐塑料貿易爭(zheng) 端局麵可控
2011年3月22日,歐盟委員會(hui) 通過的法規(EU)No284/2011規定:對產(chan) 自或發運自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廚具,進口商必須提供產(chan) 品初級芳香胺與(yu) 甲醛符合歐盟限量要求的聲明,並附上相應的檢測報告;成員國決(jue) 定為(wei) 產(chan) 自或發運自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貨物指定特定的第一入境口岸,並在互聯網上發布入境口岸清單;成員國主管部門將按10%的比例對進口貨物進行抽樣檢測。
盡管歐盟對華頻繁發難,但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說,中國和歐盟的經貿關(guan) 係密切,互為(wei) 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在全球貿易中占10%左右的比重,所以中歐之間發生貿易糾紛並不奇怪,甚至可能會(hui) 在部分品種方麵表現為(wei) 一個(ge) 持續的常態,但整體(ti) 的比例會(hui) 很低,大概在1%~3%,每年會(hui) 不太一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也表示,中國和歐盟之間發生貿易戰的可能性並不大,全球經濟正在複蘇,各國對於(yu) 貿易保護的要求不是很強烈;今年以來,中國對於(yu) 進口的管理采取了放鬆管製的措施,促進貿易平衡;此外,中國和歐盟都很看重彼此之間穩定的貿易關(guan) 係。
既然如此,與(yu) 其消極地對中國企業(ye) 、中國投資、中國商品橫加限製,何如積極地利用中國機遇、搭上中國經濟增長的快車?2010年,中國進口增幅更高達38.7%,未來進口潛力更為(wei) 可觀。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受益於(yu) 中國旺盛的進口需求者越來越多,連德國這樣的歐洲經濟火車頭,2009年下半年以來奇跡般的經濟複蘇也被不少輿論稱作是"中國製造"的。"歐洲堡壘"實踐的失敗和利用中國機遇的成功,歐洲人應該選擇什麽(me) 、又會(hui) 選擇什麽(me)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