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石油資源短缺供應鏈不足 油氣供給麵臨困境

 近年來,發生在我國南方地區的“油荒”事件,讓作為(wei) 國內(nei) 最大國有能源集團之一的中石油加快了其“走出去”的步伐。

  日前,中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宣布,中石油已製訂600億(yi) 美元的海外投資計劃,以確保規劃期內(nei) 海外油氣年產(chan) 量達2億(yi) 噸的目標。而在2020年前後,國內(nei) 石油和天然氣的年需求將達6億(yi) 噸,中石油將貢獻4億(yi) 噸,其中一半來自海外油氣作業(ye) 區。

  然而,中石油的海外尋油之路也充滿了艱辛。以蘇丹為(wei) 例,15年前,正在海外尋找優(you) 質石油資源的中石油與(yu) 蘇丹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用億(yi) 萬(wan) 資金才換來了未來穩定的石油供應。

  盡管中石油很早就著手對未來石油供應的布局,但是在中國經濟以雙位數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油荒”、“氣荒”事件層出不窮,還是讓中石油壓力重重。加之天然氣在近年已經成為(wei) 中石油的主營業(ye) 務,因此對於(yu) 油和氣的有效保障供應,已成為(wei) 中石油麵臨(lin) 的一大挑戰。

  向外擴張解決(jue) 資源問題

  作為(wei) 一個(ge) 石油企業(ye) ,要組建自己的船隊,顯然並不現實。於(yu) 是,中石油便采取了與(yu) 中海、中遠等國內(nei) 知名運輸公司提前簽訂運輸協議的措施來解決(jue) 運輸問題。

  2010年5月18日,中石油集團發布了《中國石油(10.69,0.06,0.56%)在蘇丹》的報告。報告披露,在蘇丹的3-7項目中,西方大石油公司曾經經過了多年勘探沒有重大商業(ye) 發現,但中石油接手後,2003年再去勘探時發現了世界級的大油田法魯濟油田,並陸續發現了摩裏塔億(yi) 噸級儲(chu) 量油田和多個(ge) 千萬(wan) 噸級儲(chu) 量油田。

  國際能源署預測,中國對國際石油市場依賴度若按目前速度遞增,到2020年將達到75%。與(yu) 中國國際關(guan) 係最為(wei) 親(qin) 密的蘇丹和中東(dong) 地區,將為(wei) 日後的中國石油進口貢獻主要力量。

  最初,很多國內(nei) 的專(zhuan) 家並不看好中石油在蘇丹的投資。“蘇丹一直存在戰爭(zheng) ,政治危險是非常大的。”一位國土資源部的專(zhuan) 家告訴記者。

  而為(wei) 了讓蘇丹的油田能夠為(wei) 中石油提供穩定的供應,中石油在當地捐獻了數千萬(wan) 美元用於(yu) 支持當地的扶貧和福利項目,以化解居民對國外石油公司的不信任。

  中石油在蘇丹,除了勘探開采,還建立了煉油廠、化工項目和石油貿易公司,幫助蘇丹建立了完整的石油煉化體(ti) 係。而蘇丹用出賣石油的收入建設了發電站、公路、堤壩、鐵路和港口,這些同時也為(wei) 中石油的物流和生產(chan) 提供了重要的設施保障。

  在海外獲得穩定油源隻是中石油保障供應的第一步,把原油安全地運往國內(nei) ,同樣是一個(ge) 挑戰。

  在中石油與(yu) 蘇丹簽訂協議之初,中國進口原油中有90%以上還要依賴國外油輪運輸。對於(yu) 中石油而言,使用外籍油輪有許多不確定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是一種戰略物資,使用外籍油輪意味著在海上航行的數十天內(nei) ,石油還是掌握在國外企業(ye) 手中,而中石油自己掌控的力度不大。此外,外籍油輪對中國使用的通常是單殼船,而對國外的運輸,則使用更加安全的雙殼船。

  在2005年前後,科技部也曾經專(zhuan) 門立項研究該狀況,所得出的結論是:“由於(yu) 中國大型油輪數量較少,大量依靠國外船隊,已經成為(wei) 威脅國家石油安全的關(guan) 鍵環節。”

  此時,日本和美國都有近70%的進口原油由本國油船運輸。然而,作為(wei) 一個(ge) 石油企業(ye) ,要組建自己的船隊,顯然並不現實。於(yu) 是在2006年,中石油采取了與(yu) 中海、中遠等國內(nei) 知名運輸公司提前簽訂運輸協議的措施,鼓勵海運公司積極采購船舶,這樣海運公司便有把握提前兩(liang) 年(中石油簽訂進口原油協議後)下訂單製造30萬(wan) 噸級海運油輪。據了解,中石油與(yu) 這些國內(nei) 運輸公司通常會(hui) 一年簽一次協議。

  現在,當石油從(cong) 蘇丹等海外油田出發經國內(nei) 海運油輪運輸抵達中國口岸時,中石油終於(yu) 能鬆一口氣了,至少有眾(zhong) 多不可控的力量已經成功被規避了。

  對內(nei) 擴大產(chan) 能完善網絡

  為(wei) 及時調整需求,中石油開始加大了對南方地區煉油產(chan) 能的擴張。實際上,近幾年發生在我國南方地區成品油供應吃緊的“油荒”事件,已讓兩(liang) 大石油公司展開了石油煉化產(chan) 能的競賽。

  在國內(nei) ,中石油同樣有一個(ge) 老資格的競爭(zheng) 對手——中石化。兩(liang) 家企業(ye) 相互競爭(zheng) ,力圖擴大自己終端加油站的勢力範圍,同時由於(yu) 近年中國各地頻發“油荒”事件,保障自己的加油站供應是中石油在國內(nei) 市場麵臨(lin) 的一大挑戰。

  與(yu) 中石化不同,中石油的多數油品來自中國的北方地區,尤其是主要的油品生產(chan) 地和煉化廠都設在西北和東(dong) 北。隨著近年來,中石油爭(zheng) 奪南方成品油零售業(ye) 務,物流供應問題也變得異常迫切。

  北油南運成為(wei) 中石油麵臨(lin) 的一大挑戰。雖然中石油擁有自己的汽車運輸公司,總部設在新疆,同時在上海也設有物流基地,但是運輸時間與(yu) 運輸成本都是中石油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近年來,為(wei) 及時調整需求,中石油開始加大了對南方地區煉油產(chan) 能的擴張。據了解,中石油集團已經決(jue) 定投資煉化項目數百億(yi) 元人民幣。在南方地區,中石油已經獲批或已開工建設的大型煉化一體(ti) 化項目包括,與(yu) 委內(nei) 瑞拉合資在廣東(dong) 揭陽建設的2000萬(wan) 噸/年煉化項目,煉能達1000萬(wan) 噸/年的四川石化項目,煉能為(wei) 1000萬(wan) 噸/年廣西石化項目。中石油在南方地區擬建的項目包括,與(yu) 卡塔爾、殼牌在浙江台州合資建立一個(ge) 2000萬(wan) 噸/年煉油能力的石化基地,在雲(yun) 南和重慶分別建立一個(ge) 1000萬(wan) 噸/年的煉油項目。

  相比於(yu) 中石化,中石油在物流信息化方麵的壓力相對較小。中石化的市場主要覆蓋了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成品油供應非常複雜,而中石油的市場則相對簡單。中石油人士表示,中石油在油庫和加油站中同樣建有信息平台,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通過改變輸油管道的壓力來調節成品油的供應量。

  天然氣供應也麵臨(lin) 挑戰

  在成品油領域,中石油雖在力拚中石化,但是在主營業(ye) 務天然氣供應方麵,中石油也麵臨(lin) 很大的困難。

  中石油在成品油業(ye) 務領域遇到供應難題,在其新興(xing) 業(ye) 務——天然氣領域問題同樣存在。據了解,天然氣已經成為(wei) 目前中石油的主營業(ye) 務,而在未來10年,中石油天然氣將占其油氣總當量的50%。經過多年市場拓展,中石油在國內(nei) 天然氣生產(chan) 、銷售的份額已高達70%至78%。

  然而,“氣荒”也同樣威脅著中石油。2009年,中國的很多城市發生了天然氣的“氣荒”。西安、武漢、重慶、宜昌、南京、揚州、杭州、日照等地因為(wei) “氣荒”已啟動了天然氣應急預案,一些大型工廠被迫停產(chan) 。

  此時的中石油已經在持續高負荷生產(chan) ,他們(men) 調用儲(chu) 氣資源,積極組織進口,努力增加天然氣資源供應,不過問題似乎並沒有完全解決(jue) 。“‘氣荒’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氣的資源量不足,”北京石油在線研究院院長周成當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規劃,國內(nei) 有一批天然氣發電廠都需要消耗大量天然氣進行生產(chan) 。”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