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土地利用計劃》日前下達,作為(wei) “十二五”開局之年,今年的計劃對用地需求提供了怎樣的保障?與(yu) 往年相比,今年的計劃又有哪些亮點呢?
亮點一:以“穩增長、調結構、抑通脹”為(wei) 目標參與(yu) 宏觀調控
計劃是土地參與(yu) 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今年中央製定的宏觀調控方針為(wei) “穩增長、調結構、抑通脹”,土地利用計劃當然也要圍繞以上目標積極參與(yu) 宏觀調控。具體(ti) 來說,“穩增長”即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必要用地,“調結構”即有保有壓、突出重點,“抑通脹”即嚴(yan) 格計劃的執行,通過控製投資總規模防止通貨膨脹預期。
亮點二:統籌安排各類指標
統籌安排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首先是統籌國家與(yu) 地方的用地需求。今年不同於(yu) 以往,國家隻預留了國家基礎設施項目計劃指標,其餘(yu) 指標全部下達地方。各地要在這個(ge) 指標範圍內(nei) 自行統籌安排,不足的部分盡量通過內(nei) 涵挖潛來滿足。
其次是結合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新增圍填海用地和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等工作,統籌安排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必要用地。以浙江省為(wei) 例,沿海地區可以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充分運用圍填海指標緩解空間不足,山區可以通過造地發展“工業(ye) 梯田”,占用一定數量的非耕地和未利用地來解決(jue) 建設所需的必要空間,平原農(nong) 區可以通過增減掛鉤進行內(nei) 部結構調整,而杭州、寧波等地則要加大內(nei) 涵挖潛力度。
亮點三:突出重點,保障房用地應保盡保
與(yu) 之前一脈相承的是,今年的計劃仍然堅持了“分類管理、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的主導思想。具體(ti) 來說,一是優(you) 先安排民生建設用地,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實行計劃指標單列,確保2011年全國1000萬(wan) 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建設、150萬(wan) 戶農(nong) 村危房改造用地,增加公共租賃房和中小套型的限價(jia) 普通商品房用地,保障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公共服務用地;二是對農(nong) 村建設用地實施計劃指標單列,計劃指標安排量不得低於(yu) 國家下達各省(區、市)用地計劃總量的3%~5%;三是保障基礎設施、抗災救災、水利建設、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等用地。與(yu) 此同時,嚴(yan) 禁向高能耗、高汙染、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供地,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亮點四:推進土地利用計劃差別化管理
今年的計劃明確提出,清理批而未征、征而未用的土地,允許調整使用。據了解,從(cong) 明年起,部在下達計劃指標時,將根據超過一定年限的批而未征、征而未用土地情況,相應實行扣減計劃指標。
對計劃管理方式進行改革,落實計劃分級管理製度。當前一些地方在分解計劃指標時較多將指標集中在省級,一方麵加劇了用地矛盾,另一方麵也造成市(縣)一級缺乏集約用地的自覺性。針對這一情況,今年的計劃提出,下達各省(區、市)的計劃指標除預留必要的省級重點建設項目指標外,其餘(yu) 計劃指標應分解下達到市、縣,把權利和責任都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