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三鹿事件後進口奶粉占據90%市場

劉佩智認為(wei) ,要一手抓執法監管,依法懲處各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wei) ,一手抓轉變生產(chan) 發展方式,推進食品工業(ye) 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生產(chan) 。劉佩智建議,強化源頭管控,落實產(chan) 業(ye) 政策,整合監管機構,有效解決(jue) 政出多門、職責不清和相互推諉的分段監管弊端,消除管控死角。

昨天,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hui) 議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劉佩智委員作大會(hui) 發言時透露,三鹿事件後的2009年,我國乳製品進口由12.06萬(wan) 噸猛增到59.7萬(wan) 噸;高端嬰幼兒(er) 進口奶粉所占份額接近90%。他建議,產(chan) 業(ye) 界、各級政府、行業(ye) 協會(hui) 等切實履職盡責,確保消費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調查顯示七成公眾(zhong) 對食品沒有安全感

劉佩智說,中國人講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六件與(yu) 吃有關(guan)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zhong) 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今年1月,《小康》雜誌發布的年度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報告顯示,近七成公眾(zhong) 對食品“沒有安全感”。

劉佩智說,我國食品安全隱患主要是人為(wei) 汙染和“添加泛濫”。其中的原因是企業(ye) 主體(ti) 責任不落實、政府部門監管不到位,而根本原因是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方式落後,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高,生產(chan) 源頭分散,政府監管難。

對話

【對話動機】

三聚氰胺奶粉為(wei) 何重現江湖?內(nei) 地遊客為(wei) 何在香港和澳門搶購進口奶粉?國家三鹿奶粉專(zhuan) 項整治活動效果如何?如何重塑民眾(zhong) 對中國食品[4.64 0.00%]的信心?針對上述問題,昨天,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劉佩智接受本報專(zhuan) 訪時稱,內(nei) 地遊客港澳搶奶粉隻是暫時現象,整治完善後,企業(ye) 信譽加強,情況會(hui) 逐漸好轉。

【對話人物】

劉佩智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

1953年10月生,甘肅榆中人

1975年9月入黨(dang) ,1969年9月參加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碩士研究生

三鹿重現是遺留問題

新京報:2008年“三鹿奶粉”暴露出問題後,為(wei) 何“三聚氰胺”奶粉去年又重出江湖?

劉佩智:去年河北、新疆、山東(dong) 、青海都發現了“三聚氰胺”奶粉,問題出在青海一家問題廠商。經過調查,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後,青海這家廠商將問題奶粉隱匿起來,沒有按規定銷毀,等風聲一過,又拿出來賣,就被查出來了。去年出現的問題乳粉是三鹿事件的遺留問題,不是企業(ye) 又生產(chan) 新的三聚氰胺奶粉。三鹿當時在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清查過程中可能有漏網的,擁有存貨的廠家或農(nong) 民舍不得丟(diu) 掉,又把問題乳粉添加後出售。

搶購進口奶粉是暫時現象

新京報:對於(yu) 問題奶粉,國家計劃采取哪些行動?

劉佩智:三鹿事件後,應該對問題奶粉斬草除根,去除後患。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hui) 去年2月成立後,首要問題就是對三鹿奶粉的遺留問題進行專(zhuan) 項整治,這項整治為(wei) 期兩(liang) 年,去年至今已先後派出十多個(ge) 工作組。

新京報:整治的效果如何?

劉佩智:效果很顯著,乳品業(ye) 也在逐步穩定向好發展。

新京報:今年春節,香港、澳門出現內(nei) 地人士搶購奶粉,這說明人們(men) 對國產(chan) 奶粉仍不信任。

劉佩智:這有兩(liang) 方麵的因素,一是社會(hui) 公眾(zhong) 和媒體(ti) 應對國產(chan) 乳品進行監督,但報道不能以點帶麵。另外,經過調研發現,國內(nei) 大型乳粉廠,他們(men) 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強度很高,產(chan) 品是可靠的。隨著對三聚氰胺的專(zhuan) 項整治,質監部門在生產(chan) 和加工環節實施嚴(yan) 格嚴(yan) 厲的處罰措施,現在國內(nei) 乳品應當說沒有問題。但是,畢竟受到三鹿事件影響,老百姓心裏不踏實,香港、澳門沒有那麽(me) 多奶粉消費人群,訂單也少,內(nei) 地遊客去了後,一下子就把那邊的奶粉搶光了。

新京報:你覺得這種情況今後會(hui) 延續嗎?

劉佩智:我覺得這是暫時的,國產(chan) 奶粉通過目前的整治,管理也在完善,企業(ye) 信譽也在加強,會(hui) 逐漸好起來。

“皮革奶”廠家早已整治

新京報:近日又出現“皮革奶”的傳(chuan) 聞,引發公眾(zhong) 新的不信任,食品安全委有沒有對此進行調查?

劉佩智:經過調查,2009年之前,“皮革奶”已經銷聲匿跡,但2009年再次出現一個(ge) 廠家生產(chan) “皮革奶”,當年就已經徹底治住。現在農(nong) 業(ye) 部發文,隻是要求在全國再次清查一遍。網上說又現皮革奶,其實不是這個(ge) 情況。

新京報:針對食品添加劑的爭(zheng) 論,你怎麽(me) 看?

劉佩智:添加劑的問題很專(zhuan) 業(ye) ,目前的情況是,沒有添加劑,很多食品做不了,保鮮、防腐等問題無法解決(jue) ,但濫用添加劑就有麻煩。比如,前段所說的“一滴香”,公眾(zhong) 爭(zheng) 論強烈。後來,經過衛生部多方麵調查論證,現在出來結果,“一滴香”不存在安全方麵的問題,而是標誌不清,欺騙消費者。

三個(ge) 副總理管理表明中央重視

新京報:作為(wei)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能介紹一下這個(ge) 機構的特點嗎?

劉佩智:這個(ge) 委員會(hui) 是依照2009年實施的《食品安全法》成立的,主任由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擔任,副主任分別是回良玉副總理和王岐山副總理,16個(ge) 部委的負責人都是食品安全委員會(hui) 成員。委員會(hui) 下設專(zhuan) 門辦事機構,就是我們(men) 這個(ge) 辦公室。

新京報:三位副總理管食品安全,是否意味著監管難度大?

劉佩智:國務院下設的其他小組和辦事機構,很多都是一位副總理負責,而食品安全委員會(hui) 由三位副總理來管,一方麵體(ti) 現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食品安全管理戰線太長,從(cong) 田間到餐桌,涉及多個(ge) 部門。如果由一個(ge) 部門負責,僅(jin) 聯席會(hui) 議就很難召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hui) 成立不到一年半時間,已召開三次聯席會(hui) 議,協調解決(jue) 問題。

新京報:食品安全委辦公室能替代職能部門的職責嗎?

劉佩智:對於(yu) 食品監管的職能部門,我們(men) 稱之為(wei) “1+4”。衛生部是綜合牽頭部門,因為(wei) 標準是他們(men) 出的,風險評估也在他們(men) 那裏,所以由衛生部牽頭。另外,種植養(yang) 殖在農(nong) 業(ye) 部,加工生產(chan) 在質監總局,流通領域歸口工商總局,餐飲及大食堂等由食品藥品監督局負責。我們(men) 的主要職責概括起來是指導、監督、協調,不能取代這些職能部門的職責。例如,整治問題奶粉,則主要由衛生部牽頭。我們(men) 不僅(jin) 針對上述5個(ge) 部門,還對各級政府進行指導、監管和協調。

食品安全靠一部法律徒步難行

新京報:如果食品方麵出了問題,如何追責?

劉佩智:根據各個(ge) 部門的職責分工,大體(ti) 上都能追查到。哪個(ge) 環節出了事情,就會(hui) 追究哪個(ge) 部門的責任。但是,在兩(liang) 家邊緣的地方,存在互相推諉的情況。

新京報:今後是否會(hui) 對食品安全方麵的法律法規再做完善?

劉佩智: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從(cong) 立法到執法需要一個(ge) 過程,現在這麽(me) 短時間修改法律,不太可能。當然,靠一部法律也徒步難行,今後會(hui) 根據這個(ge) 母法製定一些法規和行政規章,這些都將會(hui) 逐步出台。

他舉(ju) 例說,我國食品生產(chan) 加工單位44.8萬(wan) 家,其中80%為(wei) 10人以下的小企業(ye) 、小作坊;食品經營主體(ti) 約323萬(wan) 家,有證餐飲單位約210萬(wan) 家;種植養(yang) 殖環節主要靠2億(yi) 多農(nong) 民散戶生產(chan) ,監管對象多。

三鹿事件後國內(nei) 品牌嬰幼兒(er) 奶粉幾乎無人問津

“‘三鹿奶粉’事件,2200萬(wan) 患兒(er) 接受檢查,報告患兒(er) 30萬(wan) ,5萬(wan) 人住院治療,這一活生生的事例帶給我們(men) 的是天大的民生之痛。”談到三聚氰胺事件時,劉佩智說,該事件發生時,全國乳製品生產(chan) 企業(ye) 1500多家,嬰幼兒(er) 配方奶粉生產(chan) 企業(ye) 40多家,奶站20393個(ge) ,奶牛規模化養(yang) 殖率僅(jin) 19.8%,市場集中度過低。由於(yu) 企業(ye) 缺乏規模,導致惡性競爭(zheng) ,忽視奶源基地建設,促發奶源大戰,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談及後果時,劉佩智說,該事件不僅(jin) 損害公眾(zhong) 健康,而且影響整個(ge) 乳品行業(ye) 聲譽,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國外品牌。據統計,三鹿事件後的2009年,我國乳製品進口由12.06萬(wan) 噸猛增到59.7萬(wan) 噸;高端嬰幼兒(er) 進口奶粉所占份額接近90%。現在市場上,國產(chan) 品牌嬰幼兒(er) 奶粉幾乎無人問津,而國外品牌價(jia) 格普通百姓難以企及。

建議嚴(yan) 懲和轉型並舉(ju) 消除管控死角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