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美國進口凶猛 國產大豆棉花承壓

汪前進建議,作為(wei) 中國最大的棉花生產(chan) 基地,新疆的棉花生產(chan) 對國家棉花安全無疑有著重大的意義(yi) 。為(wei) 了增強新疆棉花產(chan) 業(ye) 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需要在穩定棉花價(jia) 格和實施良種補貼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國家財政的支持力度。要盡快研究製定棉農(nong) 利益保護機製,製定最低保護價(jia) 政策。比如,參照目前已經建立的水稻、小麥的保護性收購政策,盡快出台棉花最低保護價(jia) 收購政策,以確保棉花產(chan) 業(ye) 的健康穩定發展。

日前,美國農(nong) 業(ye) 部公布最新一期的美國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展望報告,預計新一市場年度(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美國對中國的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將達到創紀錄的200億(yi) 美元,中國將超越加拿大成為(wei) 美國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的頭號市場;大豆和棉花是美國對華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的主力品種,而中國的這兩(liang) 種農(nong) 產(chan) 品預計在新一年度將繼續減產(chan) 。

美國農(nong) 業(ye) 部的報告顯示,在2010/11市場年度的第一季度,大豆出口金額占到了美國對華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金額的77%,豆油出口金額超過了去年同期的2.6億(yi) 美元;棉花出口金額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億(yi) 美元。

而根據美國農(nong) 業(ye) 部發布的另外兩(liang) 份研究報告,預計2010/2011市場年度,中國大豆產(chan) 量為(wei) 1440萬(wan) 噸,與(yu) 2009/10年度的1470萬(wan) 噸相比減少30萬(wan) 噸,與(yu) 2008/2009年度的1554萬(wan) 噸相比,減少114萬(wan) 噸。

在棉花方麵,2010/2011市場年度,美國農(nong) 業(ye) 部預計中國棉花產(chan) 量為(wei) 653.2萬(wan) 噸,2009/2010年度中國的棉花產(chan) 量為(wei) 696.7萬(wan) 噸,2008/2009年度中國棉花產(chan) 量為(wei) 799.1萬(wan) 噸,中國棉花也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

中國農(nong) 民對種植大豆和棉花的興(xing) 趣近年來越來越弱。黑龍江省大豆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王小語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無論與(yu) 糧食作物還是其他經濟作物相比,大豆都不是農(nong) 民的最優(you) 選擇,種一畝(mu) 大豆的效益與(yu) 種同樣麵積的水稻、玉米相比,要少一半左右。”

王小語介紹,如果一塊土地既可以種水稻,也可以種玉米和大豆,按照黑龍江的一般水平,每畝(mu) 可以收到800~1000斤的水稻,以目前的收購價(jia) 每斤1.36元計算,農(nong) 民的收入在1000元以上;同樣,每畝(mu) 可以收玉米1000斤左右,以當前收購價(jia) 每斤0.93元左右計算,可以收入900餘(yu) 元;而種大豆每畝(mu) 隻能產(chan) 約260斤,現在收購價(jia) 格每斤1.9元,收入隻有500元左右,比玉米和水稻要少一半。

種其他經濟作物也比種大豆收入高。種植一畝(mu) 紅小豆,產(chan) 量與(yu) 種植大豆差不多,但是紅小豆的價(jia) 格每斤在3~4元,收入也比種大豆多出一半,如果種土豆等經濟作物收入會(hui) 更高,與(yu) 糧食作物和其他經濟作物相比,大豆都處於(yu) 弱勢。王小玉說,農(nong) 民現在種植大豆的意願不強,一般到每年4月大豆開始種植,現在還不能確定今年大豆的種植麵積,但是如果大豆種植效益不高的問題得不到解決(jue) ,維持大豆種植麵積穩定將麵臨(lin) 很大的壓力。

美國農(nong) 業(ye) 部預計,2010/11市場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5700萬(wan) 噸,與(yu) 上一年度的5033.8萬(wan) 噸相比,增加666.2萬(wan) 噸。

與(yu) 大豆相類似,農(nong) 民對種植棉花的興(xing) 趣也在減弱。記者此前在安徽、河南了解到,與(yu) 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機械化程度日漸提高相比,棉花的機械化作業(ye) 程度很低,加上棉花的蟲害升級較快,棉花蟲害防治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盡管2010年下半年棉花價(jia) 格大幅飆漲,棉花種植麵積下滑的趨勢還未得到有效遏製。

中國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認為(wei) ,棉花價(jia) 格仍然停留在每噸3萬(wan) 元左右的高位,加上勞動力成本增加,部分中小紡織企業(ye) 出現停產(chan) 現象,但是訂單並沒有減少,這些中小企業(ye) 沒有接的訂單轉移到了國內(nei) 的其他大型企業(ye) ,因此預計今年國內(nei) 將消費1000萬(wan) 噸左右的棉花,國產(chan) 棉花供應量不足的缺口將通過進口來填補。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