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元宵節的前一天,廣州初春的濕冷天氣絲(si) 毫沒有改變的跡象,與(yu) 廣園西路金龍盤外貿服裝城的冷清相互呼應。
金龍盤外貿服裝城是廣州三元裏片區的一個(ge) 外貿服裝批發市場,這裏做外貿的檔主們(men) 很大一部分依靠外銷獲得利潤。
然而,他們(men) 現在的日子很不好過。人民幣匯率與(yu) 原材料價(jia) 格一起節節攀升,令檔主們(men) 焦慮卻又無計可施。
今非昔比的“洋生意”
行走在廣州三元裏片區以及小北路片區,常常能碰上許多非洲客商。他們(men) 大部分都是做服裝外貿生意的。
“2007年以前生意好做多了。”在金龍盤外貿服裝城經營外貿服裝檔口的老張說。老張回憶,2007年以前,他生意的主要來源就是銷售服裝給非洲客戶,當時賣一條牛仔褲基本能賺到2元以上。“現在來的人沒那麽(me) 多咯,而且就算他們(men) 要買(mai) 我也不一定敢賣。”
不敢賣的原因是沒有利潤,而利潤正是被節節攀高的人民幣匯率“偷”走了。老張算了一筆賬:2007年以前,一條褲子非洲客戶願意出28元購買(mai) ,現在1美元隻能兌(dui) 換6塊多人民幣,而外國人在購買(mai) 時是以美元為(wei) 標準喊價(jia) 的。同樣一條褲子,現在對方隻願出23元。
金龍盤外貿服裝城的另一個(ge) 檔主王女士每天都麵臨(lin) 著這樣的尷尬。一名非洲顧客來她的檔口談買(mai) 賣,他認為(wei) 王女士開出的價(jia) 格不合理,他老練地拿起計算器,按出自己認為(wei) 合理的價(jia) 格。王女士搖搖頭說了幾個(ge) “NO”,買(mai) 賣失敗。
虧(kui) 損中堅持還是轉行?
王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金龍盤外貿服裝城一條普通牛仔褲價(jia) 格為(wei) 二三十元,除了高匯率使得生意趨於(yu) 慘淡之外,他們(men) 拿貨的成本也漲了。
老張對記者說,一條牛仔褲現在的進貨價(jia) 格比以前多出1塊多。“材料價(jia) 格漲,工人工資也漲,褲子怎麽(me) 可能不漲價(jia) ?”
去年以來,我國通脹壓力越來越大。去年10月以來,棉花也加入了漲價(jia) 大潮,這直接導致了服裝業(ye) 成本的上漲。據新華社報道,去年下半年以來,麵料價(jia) 格環比上半年上漲了60%以上,令企業(ye) 經營壓力陡增。
老張指著一條車工相對複雜的牛仔褲對記者說:“這條褲子我剛開35元人家也不要,但是出廠價(jia) 就要三十幾元。”他又指著一條相對簡單的牛仔褲說:“這一堆,要是有人能全拿,一條10塊錢我都願意出手,但是沒人要。”
他解釋說,這樣的褲子廠家的成本其實也要十多元,因為(wei) 這些褲子裏頭有一部分有些瑕疵,所以廠家以8元賣給他,“我現在賣一條褲子也就掙個(ge) 一塊錢。”老張說,曾經有一些非洲客人在他這兒(er) 定了一大單貨,交了定金之後,發現掙不了錢就跑了,而囤積的貨很可能賠錢處理。
老張稱自己已經陷入虧(kui) 損。他說,金龍盤外貿服裝城裏不少人都出現了虧(kui) 損,還有一些人轉行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該服裝城看到,除了一層和二層有較多檔口還在開張外,三樓以上則是空鋪林立,打著一些招租廣告。
對於(yu) 未來可能麵臨(lin) 的虧(kui) 損,王女士和老張都無計可施。“如果現金比較多,我或許考慮自己開廠,這樣就可以節省中間的成本。”老張想了一會(hui) 兒(er) 說。
服裝行業(ye) 或麵臨(lin) 洗牌
即使有了現金,現在開服裝廠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持續攀高的原材料成本正在考驗整體(ti) 利潤率本就較低的廣東(dong) 製造業(ye) 。據相關(guan) 測算,廣東(dong) 服裝企業(ye) 產(chan) 品利潤普遍在3%左右,但是由於(yu) 國內(nei) 企業(ye) 議價(jia) 能力較低,多數企業(ye) 選擇以自己的方式“消化”漲價(jia) 壓力。人民幣匯率的攀升對處於(yu) 高成本壓力下的服裝企業(ye) 無疑是雪上加霜。有人計算,如果人民幣升值1%,那麽(me) 會(hui) 有近20%的企業(ye) 逼近盈虧(kui) 臨(lin) 界點;如果人民幣升值5%,估計將有一半以上的企業(ye) 麵臨(lin) 倒閉。
廣東(dong) 省服裝服飾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劉嶽屏也說:“人民幣升值將給服裝出口加工企業(ye) 帶來嚴(yan) 重打擊,目前國內(nei) 服裝加工企業(ye) 的利潤普遍在5%以內(nei) ,如果人民幣升值6%,則可能導致服裝出口企業(ye) 虧(kui) 損。”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張的服裝城檔口生存艱難,隻不過是整個(ge) 行業(ye) 大形勢在最末端的體(ti) 現而已,上遊的服裝企業(ye) 也麵臨(lin) 著生死抉擇。除了原材料成本和高匯率帶來的壓力外,去年以來就不斷突出的勞動力成本上漲,今年正更加強烈地衝(chong) 擊著處於(yu) 風雨飄搖之中的服裝製造業(ye) 。
春節過後,在廣州各大城中村和服裝企業(ye) 集中區,招工廣告隨處可見。去年加薪之後,物價(jia) 飛漲,工人們(men) 對薪酬的期望抬得更高了。對此,老板們(men) 在開工與(yu) 盈利之間左右為(wei) 難。廣州有小型服裝製造企業(ye) 的老板表示,實在沒辦法隻有放棄開廠。
事實上,逐漸走出金融海嘯的陰霾之後,我國的服裝出口也有所回暖。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紡織服裝行業(ye) 出口金額累計888.7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2.09%,其中服裝出口532.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6%。
然而,隱憂無法被這些樂(le) 觀的數字抹煞掉。有分析說,經濟回暖使國外訂單增多,但服裝出口訂單普遍利潤低微,有的企業(ye) 為(wei) 了留住客戶不得不保本甚至虧(kui) 本接單。而人民幣升值後部分出口產(chan) 品可能轉向國內(nei) 市場銷售,也將加劇內(nei) 銷市場的競爭(zheng) 態勢。
有業(ye) 內(nei) 人士預測,“三高”壓力可能刺激行業(ye) 進行重新洗牌,如果企業(ye) 不進行產(chan) 業(ye) 升級和結構調整,就很可能被淘汰。
然而,對於(yu) 這些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服裝製造企業(ye) 和服裝貿易商來說,薪酬上漲尚且讓他們(men) 無計可施,更遑論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升級?這正如同身體(ti) 正在一點點陷入泥潭時,還要求他們(men) 向上起飛,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