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了2010年的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多重考驗的“中國製造”正在逐漸失去其低價(jia) 競爭(zheng) 的優(you) 勢。
在外貿企業(ye) 利潤一年不如一年的情況下,“中國製造”正在嚐試另一條出路———出口轉內(nei) 銷,兩(liang) 條腿走路。這是1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cong) “環球產(chan) 品采購交易會(hui) ”上獲得的信息。然而,在記者的采訪中,部分企業(ye) 也表示,內(nei) 銷之路並不好走。
外貿利潤在縮水
“外貿企業(ye) 的利潤一年不如一年,”上海卡拉優(you) 尼服飾有限公司業(ye) 務經理賀春柳感歎道,“然而我們(men) 必須要接單來保證工廠的運營以及生產(chan) 規模,這樣才能養(yang) 活工廠的工人。”2010年以來,原材料成本上漲及匯率變動,令得外貿利潤變得越來越薄。
根據環球資源的調查顯示,2010年8月,環球資源供應商中有33%認為(wei) 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對於(yu) 其挑戰最大,其次分別是價(jia) 格競爭(zheng) 、勞動力短缺、買(mai) 家不願意接受漲價(jia) 、人民幣升值,以及貿易保護。
“2010年下半年,我們(men) 開始放棄接單,那時候做外貿服裝,就是給加工廠做嫁衣。”在做不如不做的壓力下,賀春柳告訴記者。
來自青島益佳針棉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的針棉八部經理徐敏霞也告訴記者,“去年配布已經同比上漲了40%~50%,而人力成本漲幅在20%左右。”在企業(ye) 利潤不斷被縮減的時候,青島的益佳針棉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為(wei) 了節省費用,這次的產(chan) 品展出也隻來了徐敏霞一個(ge) 人。
同樣,賀春柳透露,為(wei) 了減少成本,他們(men) 上海工廠的生產(chan) 線如今已經隻剩下2條,“2011年可能隻會(hui) 保留一條,應付一些小單用。”
與(yu) 此同時,為(wei) 了解決(jue) 人力成本上升的問題,部分企業(ye) 已開始將工廠內(nei) 遷。“我們(men) 在安徽有4個(ge) 工廠,30多條生產(chan) 線。”徐敏霞指出,做外貿的時候不得不選擇一些內(nei) 地的工廠,“並不是說內(nei) 地工廠會(hui) 比沿海工廠的成本便宜多少,而是沿海的工廠即使是高價(jia) 也沒有時間來接我們(men) 的單。”
然而今年開始,徐敏霞又開始頭疼了,“1月1日開始,出口產(chan) 品要求驗貨。這個(ge) 對我們(men) 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本來出貨周期就非常緊張,如果再要驗貨,直接的後果就是延誤船期。”另外,驗貨直接帶來的問題是,成本的增加。寧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童裝老板告訴記者,“一單貨無論500件或者5000件,現在的驗貨價(jia) 格在上千元。而攤到每一件產(chan) 品上,我們(men) 的利潤又被稀釋。”
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指出,內(nei) 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對中國出口影響很大,至少在“十二五”期間,外需將很難再現前些年那樣顯著的擴張。“我們(men) 認為(wei) ,中國紡織出口‘高增長,低成本’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取而代之的將是‘低增長,高成本’時代,同時,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也將越來越多地麵臨(lin) 增長‘天花板’,出口放緩將成為(wei) 常態。”
內(nei) 銷的艱難嚐試
出口放緩及利潤的擠壓,已經讓部分外貿企業(ye) 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內(nei) 市場。
根據環球資源介紹,此次交易會(hui) 上來自國內(nei) 的買(mai) 家就包括好孩子、上海樂(le) 巢家居、美特斯邦威、上海雅多服飾及凡客誠品等。
然而,與(yu) 2010年相比,這一次同樣是由環球資源舉(ju) 辦的環球產(chan) 品采購交易會(hui) ,來了解產(chan) 品的買(mai) 家明顯少了很多。
“展位的空調有些冷,”賀春柳站著打了個(ge) 哆嗦,“去年第一天開始我們(men) 就非常忙碌。可是今天一早上來詢問的不多,有希望發展成客戶的僅(jin) 有泰國的一家公司。”
之所以產(chan) 生這樣大的落差,因為(wei) 這一次的交易會(hui) 是以中國內(nei) 需市場為(wei) 主。“市場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環球資源副首席執行官區乃光表示。
然而這些外貿企業(ye) 要開始轉型內(nei) 銷,還有多少路要走?
來自深圳的魅動E族銷售經理郭珍蘭(lan) 告訴記者,“客戶中做內(nei) 銷的也不少,但是內(nei) 銷客戶定的量很小,所以我們(men) 不得不提高單價(jia) 。”賀春柳也告訴記者,其實自己的公司從(cong) 2008年就開始嚐試內(nei) 銷,甚至推出了一個(ge) 新的品牌。“但是我們(men) 的主營業(ye) 務仍舊是外貿。”
寧波市鄞州凱欣羊毛衫廠負責人徐高峰道出了其中緣由,做內(nei) 銷並不容易。首先便是與(yu) 外貿完全不同的付款方式,“做內(nei) 銷對於(yu) 付款要求基本是3:6:1,或者是3:5:2,即在交付了30%的訂金以後,每一次提貨就結算清貨款,最後的10%或者20%的貨款可以在45天以內(nei) 付清。”徐高峰指出。
然而對於(yu) 企業(ye) 來說,做內(nei) 銷時最希望的就是能及時結款,這樣才有資金去購買(mai) 下一批貨源的原材料。“現在上遊的紗廠白坯也在每噸4萬(wan) 元,染色的紗線要到每噸6萬(wan) 元。”成本的提升壓力非常大,對於(yu) 資金的流動要求就更高。
徐高峰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們(men) 便遇到了內(nei) 銷付款方式帶來的風險。“我們(men) 最近有個(ge) 客戶定了30萬(wan) 元的貨,付了30%的訂金以後,拿了部分貨卻資金鏈斷裂,我們(men) 隻好把這部分庫存壓著,但是資金流不回來,我們(men) 也沒辦法再接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