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cong)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外部環境對中國民營企業(ye) 的考驗尤為(wei) 嚴(yan) 峻。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型企業(ye) 的打擊、沿海地區的“用工荒”、原材料價(jia) 格的不斷上漲、資本市場與(yu) 樓市的誘惑,讓很多民營企業(ye) 的發展變得充滿變數。
在中國,與(yu) 市場接軌最緊密的往往是民營企業(ye) ,它們(men) 經常能把握先機,先於(yu) 其它類型企業(ye) 做出戰略調整。在中國謀求經濟轉型的當下,作為(wei) “船小好調頭”的民營企業(ye) ,轉型將成為(wei) 未來發展的唯一出路。
為(wei) 了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去年國家相關(guan) 部門先後出台了“新36條”等支持措施,麵對新的發展機遇,中國民營企業(ye) 有理由、有信心為(wei) 國家“十二五”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難以為(wei) 繼的盈利模式
經濟轉型,中國已經談論了30年,可是仍然在艱難進行。
長期對中國中小民企生存環境進行調查的錫恩谘詢公司的薑汝祥博士表示,國家助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事實上已有十多年,為(wei) 何效果不顯著?一個(ge) 重要的原因就在於(yu) ,企業(ye) 沒有真正形成自主創新的內(nei) 生動力,資源、勞動力等生產(chan) 要素價(jia) 格依然偏低,沒有形成對企業(ye) 的倒逼機製。
他認為(wei) ,如果企業(ye) 按照目前這種經營模式還能夠繼續掙錢,那麽(me) 轉型必然是挺難的。目前,許多企業(ye) 在舊有的發展方式下已經很困難了,他們(men) 目前的利潤空間很大程度上隻能來源於(yu) 兩(liang) 個(ge) 因素——靠簡單的對勞動力的壓榨去獲得利潤和降低對產(chan) 品的質量要求。
同時,隨著匯率近期連創新高,外向型製造企業(ye) 也更是雪上加霜。本月13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中間價(jia) 再次刷新最高紀錄,1美元對人民幣6.5997元,再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許多廠商與(yu) 客戶即使簽訂了合同,可是隨著原材料和匯率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出口企業(ye) 的老板仍可能麵臨(lin) 著虧(kui) 損。
“原材料價(jia) 格高漲,近期匯率又日日升,就算比之前提升了5個(ge) 百分點,但接得越多,虧(kui) 得越多。”這幾乎是所有出口型企業(ye) 的共同心聲。近期的匯率連創匯改以來新高之勢,如同鞭子一樣,不斷抽打著中國大量出口企業(ye) 敏感的盈利線。
例如,芭比娃娃的生產(chan) 成本是1美元,在美國沃爾瑪超市標價(jia) 10美元,中國的製造業(ye) 工廠要從(cong) 這1美元的成本價(jia) 中賺取利潤,而美國則在包括產(chan) 品設計、物流運輸、批發經營、終端零售這些環節獲取了9美元的價(jia) 值。
像這樣的在1美元裏壓榨利潤的“中國製造”遠銷世界各地的同時,我們(men) 的環境也正遭受著無法彌補的惡化。什麽(me) 叫轉型?不是讓這部分企業(ye) 不去做原來的產(chan) 品,而是要謀求更具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由原來的高能耗向低能耗轉變,由原來低成本的人工和原材料向技術創新和管理要利潤。不管是芭比娃娃還是牛仔褲的悲哀,單靠沒有品牌與(yu) 創新的競爭(zheng) 方式已經飽受詬病。
錫恩管理谘詢公司曾總結:中國民營企業(ye) 未來會(hui) 麵臨(lin) 四大“天花板”。第一是人民幣的升值,這會(hui) 讓出口型企業(ye) 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第二是原材料價(jia) 格的上漲,這會(hui) 讓相當一批中小型企業(ye) 舉(ju) 步維艱;第三是員工工資上漲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升,靠廉價(jia) 勞動力賺錢的模式走到了盡頭;第四是企業(ye) 管理層與(yu) 員工的對立,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ye) 中管理層脫離一線,管理方式粗暴,造成了勞資雙方的對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經濟發展方式不轉變,未來會(hui) 有40%左右的民營企業(ye) 麵臨(lin) 死亡或被淘汰的危險。
經濟轉型成為(wei) 趨勢
過去,無論是從(cong) 國際貿易領域還是國際投資領域,中國的民營企業(ye) 都令世界刮目相看,特別是跨國收購國際知名品牌給民族產(chan) 業(ye) 的複興(xing) 帶來了希望。然而,一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既給世界經濟蒙上陰影,也延緩了中國民營企業(ye) 前進的步伐。
前兩(liang) 年,經濟學家樊綱曾提出,從(cong) 技術進步發展的角度,中國隻有先做好世界工廠,才可能做好世界實驗室,服務業(ye) 才有可能有更好的發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才可能穩固。中國將來還需要轉移出兩(liang) 億(yi) 到兩(liang) 億(yi) 五的農(nong) 業(ye) 勞動力人口,才可能解決(jue) 現在的收入差距問題。而轉移農(nong) 業(ye) 勞動力人口的最有效方式,便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
中國作為(wei)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具有多層次性和不平衡性。但是,我們(men) 的對外開放和參與(yu) 國際分工不能長期停留在這一水平上,不應隻依靠發揮勞動力便宜的比較優(you) 勢,而應在發揮比較優(you) 勢的同時,努力提高競爭(zheng) 優(you) 勢,將利潤的獲取不要僅(jin) 僅(jin) 停留在製造這一環節。
我國民營經濟的主體(ti) 是中小企業(ye) ,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ye) 數量已經超過1億(yi) 家,占中國企業(ye) 總數的99%;中小企業(ye) 創造的最終產(chan) 品和服務的產(chan) 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60%,上繳稅收接近國家稅收總額的50%,中小企業(ye) 還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ye) 崗位。
一份民建中央專(zhuan) 題調研報告《後危機時代中小企業(ye) 轉型與(yu) 創新的調查與(yu) 建議》,卻引起人們(men) 對當前中小企業(ye) 發展現狀的關(guan) 注與(yu) 不安。這份報告透露,中國中小企業(ye) 目前平均壽命僅(jin) 3.7年。而目前,歐洲和日本企業(ye) 的平均壽命是12.5年、美國企業(ye) 8.2年、德國500家優(you) 秀中小企業(ye) 有1/4存活了100年以上。在一家媒體(ti) 日前舉(ju) 辦的中國民營企業(ye) 創富榜評選中,華為(wei) 技術有限公司在各項主要經營指標上均占據了絕對優(you) 勢,名列創富榜主榜和經濟責任榜榜首。作為(wei) 一個(ge) 創新型科技企業(ye) ,華為(wei) 公司超越了連續多年占據創富榜首位的傳(chuan) 統鋼鐵製造企業(ye) ——江蘇沙鋼集團,與(yu) 華為(wei) 公司一起進入十強的還包括美的集團、比亞(ya) 迪、聯想、中興(xing) 通訊、三一重工等企業(ye) ,這些企業(ye) 無一不是近年來在研究開發上進行了巨額投資的創新型企業(ye) ,而過去在創富榜中上榜的民營企業(ye) 基本集中在房地產(chan) 、外貿零售和服裝紡織業(ye) 等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這似乎正反映了我國當前產(chan) 業(ye) 轉型的發展趨勢。
找尋新力量:創新與(yu) 管理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指出,經濟發展的出路就在於(yu) 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提高勞動特別是具有知識和技術的勞動在增長中的貢獻,換句話說,就是要從(cong) 粗放增長轉向集約增長。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企業(ye) 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ti) 。
中國經濟的崛起需要依賴不斷的技術創新,創新不僅(jin) 使企業(ye) 擺脫價(jia) 格接受者的被動地位,而且更可以在一定時期內(nei) 獲得超過機會(hui) 成本的超額利潤,即“先驅者利潤”,從(cong) 而使企業(ye) 走上不斷壯大之路。對於(yu) 民營企業(ye) 而言,技術創新是出路也是優(you) 勢。
有研究表明,大約有70%的重大創新是由已被認識到的市場需求驅動的。我國的民營經濟誕生於(yu) 競爭(zheng) 性產(chan) 業(ye) 領域,民營企業(ye) 的產(chan) 權特性和運行機製決(jue) 定了它是以贏利為(wei) 目標的經濟體(ti) 。現代的市場競爭(zheng) 已經由過去單純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為(wei) 核心轉變到以創新競爭(zheng) 為(wei) 核心,由於(yu) 民營企業(ye) 固有的製度優(you) 勢,使其終將成為(wei) 我國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
專(zhuan) 家指出,技術創新的主體(ti) 則是人,一個(ge) 企業(ye) 對人才的重視則體(ti) 現在管理上。但是目前更多的是眾(zhong) 多的民營企業(ye) 還缺乏專(zhuan) 業(ye) 管理意識,不明白“管理出效益”的真諦。過去民營企業(ye) 多是由白手起家開始,同時也由於(yu) 沒有規範的管理運作體(ti) 係,在崗位設定和人員操作流程設定上存在經驗判斷,沒有辦法合理評估人員能力與(yu) 工作量,崗位職責模糊,無形中人為(wei) 製造了企業(ye) 的內(nei) 部管理問題。事實證明,一個(ge) 具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企業(ye) 往往是優(you) 秀管理的先行者。
專(zhuan) 家研究發現,對於(yu) 企業(ye) 的發展有三點是最關(guan) 鍵的:一是從(cong) 源頭來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二是對企業(ye) 所處的外部環境做出正確判斷,做出正確的決(jue) 策;三是指引企業(ye) 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重要的地方。
2011年中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將成為(wei) 實際行動,而經濟轉型對民營企業(ye) 極為(wei) 有利。民營企業(ye) 要實現曆史性的發展,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無論是從(cong) 產(chan) 品、技術、設計,單純地依靠模仿和代加工永遠不會(hui) 強大起來。因此,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是民營企業(ye) 實現突破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