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香港出口展望:國際資金泛濫市場挑戰重重
概要
鑒於(yu) 全球經濟復甦減慢及電子產(chan) 品需求降溫,2011年香港的產(chan) 品貿易勢將放緩,出口總值料有8%增長。
為(wei) 促進增長,大部分發達經濟體(ti) 係的貨幣環境將仍然極度寬鬆,但是家庭仍須減輕債(zhai) 務,消費信心依然薄弱。
雖然發展中經濟體(ti) 係應該較為(wei) 穩健,但是資金湧入導致的通脹和資產(chan) 泡沫卻是個(ge) 潛在風險。不過,熱錢泛濫卻讓商品出口地受惠。
產(chan) 品方麵,儘管經濟不景氣,但環保產(chan) 品仍然大有需求,港商應多加注視。市場方麵,應特別留意商品出口地以及內(nei) 銷市場龐大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係。
與(yu) 此同時,香港出口商須應付一些風險和挑戰,特別是海外保護主義(yi) 加劇、人民幣再度升值、原材料價(jia) 格飛漲,以及珠江三角洲勞工成本攀升等。
2011年服務出口應繼續錄得增長,但其擴展勢頭會(hui) 有所調整,不會(hui) 如2010年般強勁,料將與(yu) 產(chan) 品出口溫和增長一致。
與(yu) 其他服務業(ye) 相比,旅遊服務出口將繼續有良好表現。由於(yu) IPO後的集資活動不明朗,金融服務出口或趨放緩,不過新的人民幣業(ye) 務會(hui) 為(wei) 金融服務收益進一步提供動力。
發達市場銀根寬鬆但節儉(jian) 成風
全球經濟在2010年初強勁復甦後,2011年料將放緩。為(wei) 支持增長,大部分發達經濟體(ti) 係的貨幣環境仍將極為(wei) 寬鬆。特別值得留意的是美國,該國已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以振興(xing) 經濟活動。英國固然可能擴大有關(guan) 措施的規模,而日本採用這種工具已經多年。相反,歐元區沒有採納量化寬鬆措施,但已向區內(nei) 銀行注入钜額流動資金,並放寬借貸條件。這些非傳(chuan) 統貨幣工具將進一步壓抑利率,為(wei) 資產(chan) 市場提供支持。不過,家庭仍須減輕債(zhai) 務,尤以美國和英國為(wei) 然。預期消費信心徘徊低位。
在這背景下,發達經濟體(ti) 係的消費者大致上仍然保守,持續審慎的態度抑製了炫耀性消費。雖然消費者需求料有增長,但會(hui) 再度著眼於(yu) 產(chan) 品價(jia) 值、功能和環保特性。有時,厲行節儉(jian) 的消費者或會(hui) 有意購買(mai) 時尚產(chan) 品,特別是新款數碼潮流產(chan) 品。不過,當部分在經濟衰退期間積壓的需求獲得滿足後,市場對高科技產(chan) 品和非必需品的需求應會(hui) 放緩。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由發達經濟推動的全球電子產(chan) 品周期已呈現到頂跡象,但鑒於(yu) 它盤踞正增長領域,相信會(hui) 繼續對亞(ya) 洲包括香港的出口有利。
熱錢湧入新興(xing) 市場前景較亮
與(yu) 大部分依賴放寬銀根的發達經濟體(ti) 係比較,不少新興(xing) 經濟體(ti) 係的復甦程度應更顯著。特別是以中國為(wei) 首的亞(ya) 洲發展中國家,增長勢頭更是穩健。區內(nei) 貿易保持蓬勃,多少應可緩和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帶來的部分衝(chong) 擊。亞(ya) 洲已演進為(wei) 一個(ge) 成熟的生產(chan) 平台,生產(chan) 工序分配在不同的生產(chan) 基地進行,對涉及一連串工序的電子業(ye) 來說尤其如此。隨著最終需求放緩,中間產(chan) 品的多次付運趨勢也相應減弱,欣欣向榮的區內(nei) 貿易縱使仍是有利香港出口的因素,然而其利好效應或會(hui) 褪色。
雖然以亞(ya) 洲為(wei) 首的發展中經濟應能為(wei) 香港出口提供動力,但是新興(xing) 世界也有風險。目前,本土需求在推動新興(xing) 經濟體(ti) 係方麵擔當較明顯角色,但要成為(wei) 增長動力則前路尚遙。更重要的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採取量化寬鬆措施,導致投機熱錢流入新興(xing) 市場,引致通脹加劇和資產(chan) 泡沫化,這對新興(xing) 經濟持續復甦的威脅也許更大。不過,弱美元有助抬高商品價(jia) 格,讓商品出口地受惠。資金湧入也會(hui) 推高新興(xing) 經濟體(ti) 係的貨幣價(jia) 值,削弱它們(men) 的出口競爭(zheng) 力。這些發展皆不利香港對新興(xing) 市場的出口。
潛在商機:由環保產(chan) 品到商品出口地
在大部分發達市場,節儉(jian) 及返璞歸真的趨勢將再度興(xing) 起。價(jia) 格仍是購物時主要的考慮因素,物有所值依然備受重視,為(wei) 價(jia) 格相宜又安全時尚的產(chan) 品帶來出口良機。值得注意的是,多項調查顯示,儘管目前刮起經濟逆風,但是消費者日益垂青環保產(chan) 品的趨勢卻很明確。例如在歐盟,Dresdner-Cetelem Kreditbank的調查結果顯示,除了產(chan) 品質素,環保元素也是歐洲消費者不願意為(wei) 較低價(jia) 錢而犧牲的重要特點。因此,除了傳(chuan) 統消費品,環保產(chan) 品也為(wei) 香港出口商和生產(chan) 商提供不少機遇。
跟需求呆滯的發達市場不同,多個(ge) 新興(xing) 市場均湧現商機。商品出口地潛力尤其優(you) 厚,例如巴西、智利、俄羅斯以及中東(dong) 的石油出口國,應能因發達經濟體(ti) 係的貨幣環境寬鬆而受惠。同樣重要的是內(nei) 銷市場龐大的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能緩和海外需求放緩造成的衝(chong) 擊。此外,內(nei) 地政府推動收入分配改革和鼓勵消費,並致力把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不單對消費品產(chan) 生龐大需求,對技術的需求亦必大增,其中包括內(nei) 地尚未具備的環保技術,值得港商注意。
香港供應商麵對的風險和挑戰
除了全球需求放緩以及和量化寬鬆措施有關(guan) 的威脅,保護主義(yi) 加劇將繼續對2011年前景構成重大威脅。發達經濟體(ti) 係正經歷一段增長緩慢和失業(ye) 率高企的時期,因此保護主義(yi) 情緒仍會(hui) 存在。特別是美國,目前美國對內(nei) 地態度強硬,採取連串反傾(qing) 銷及反補貼行動來限製內(nei) 地產(chan) 品,並不斷施壓以迫使中國內(nei) 地讓人民幣升值。這個(ge) 貨幣課題多年來扮演顯著角色,不論美國國會(hui) 有何變化,在可見未來仍是中美經貿關(guan) 係中的一根刺。
供應方麵,港商須應付內(nei) 地生產(chan) 和採購成本猛漲帶來的種種挑戰。首先,峰迴路轉的貨幣走勢對本港出口會(hui) 有重要影響,特別是美國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令美元蒙上陰影,而人民幣兌(dui) 美元再度升值,或會(hui) 進一步削弱2011年香港產(chan) 品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雖然大部分香港供應商仍然收取美金作為(wei) 出口貨款,但是人民幣升值意味他們(men) 以人民幣結算的部分生產(chan) 成本,若以美元計算便有所上升,利潤因而遭到蠶食。
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是香港出口商須應付的另一道難題。在美元偏軟的情況下,商品價(jia) 格料將持續高企。不過,對香港供應商構成最大挑戰的是珠三角勞工成本節節上升,因為(wei) 在全球經濟衰退時期被遣散的工人現在不願返回珠三角。雖然最近情況有所改善,但是僱主不得不提高工資以招聘和挽留工人。相信在2011年,工資上升和人手短缺仍是難以逆轉的趨勢。由於(yu) 出口商仍難提高產(chan) 品價(jia) 格,利潤勢必因為(wei) 勞工成本上漲、原材料價(jia) 格飛升及人民幣堅挺而減少。
對香港供應商的建議
香港出口商製訂業(ye) 務策略時,必須留意全球貿易環境的發展,以及潛在的風險和挑戰。在傳(chuan) 統市場,香港出口商應調整其市場推廣策略,以配合後衰退時期消費行為(wei) 的轉變。為(wei) 此,港商應採取平衡價(jia) 格、品質和環保元素的產(chan) 品策略。同時,港商亦宜把業(ye) 務分散至新興(xing) 市場,特別是商品生產(chan) 地和內(nei) 銷市場龐大的國家。至於(yu) 內(nei) 地,香港供應商應借助內(nei) 地政府推動高科技產(chan) 業(ye) 如環保和新能源的措施,擔當夥(huo) 伴角色,為(wei) 海外技術供應商與(yu) 內(nei) 地企業(ye) 穿針引線。
對於(yu) 海外的保護主義(yi) ,港商應密切留意海外市場有關(guan) 法規的最新發展,不單涵蓋影響香港出口的貿易限製,還有在歐美市場角色日益重要的環保規例。至於(yu) 生產(chan) 成本飆升,港商須探討能否把部分生產(chan) 活動遷移到珠三角以外其他成本較低的內(nei) 地省份,以及內(nei) 地以外其他具競爭(zheng) 力的區內(nei) 生產(chan) 基地。更重要的是,港商應把產(chan) 品結構升級,從(cong) 簡單加工轉為(wei) 高增值、高科技活動。港商不應再觀望猶豫,必須採取行動,免遭淘汰。
香港服務出口的發展
繼2010年強勁復甦之後,香港的產(chan) 品出口增長在2011年應會(hui) 有所放緩。因此,預料香港的服務經濟,以及與(yu) 貿易和製造業(ye) 關(guan) 係密切的運輸及離岸貿易等行業(ye) 將溫和增長,2011年服務出口收益的增幅將較2010年低。
在預計延續至2010年第四季的貨運高峰期過後,2011年初空運服務需求將迅速轉弱。隨著旺季結束,發達國家的消費開支估計會(hui) 轉趨保守,空運增長將進一步回復正常。
雖然麵對著華南地區其他機場的競爭(zheng) ,香港仍可繼續領先,然而海運服務將受到深圳港口越來越大的壓力。2010年深圳港口迅速復甦,預料2011年在吞吐量方麵可進一步超越香港。
2011年海運貨物轉運仍會(hui) 對海運服務需求作出重大貢獻,不過,國際出口市場放緩,加上亞(ya) 洲區內(nei) 貿易增長料趨溫和,將壓抑海運服務的整體(ti) 需求。此外,「商貿服務」買(mai) 賣毛利受到的壓力日增,明年離岸貿易收益的增長將會(hui) 減少。
2011年旅遊服務出口及訪港旅客人數將繼續有良好表現。貨幣升值及航班安排改善對刺激短途旅客市場有利。長途旅客市場亦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持續復甦,而澳洲、德國及法國等客源市場應較英美市場表現為(wei) 佳。由於(yu) 人民幣升值,以及內(nei) 地實行便利措施,允許深圳人(戶籍居民及非戶籍居民)採用個(ge) 人遊方式訪港,中國內(nei) 地對旅客人數及旅遊收益的貢獻將進一步擴大。
全球經濟正為(wei) 美國第二階段量化寬鬆政策作準備,預料亞(ya) 洲各國將進一步推出反製及反通脹措施,全球金融市場難免出現更大波動。
雖然IPO活動會(hui) 繼續迅速增加,來港上市的國家和所涉行業(ye) 進一步多元化,不過IPO後活動會(hui) 受到市場持續不明朗的影響。
儘管如此,人民幣業(ye) 務範圍擴大,以及越來越多境外機構及投資者參與(yu) ,例如內(nei) 地政府在港定期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以及更多非金融跨國公司發行債(zhai) 券,金融服務出口將進一步受惠。繼2010年5月麥當勞(McDonald’s)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後,據報道卡特彼勒(Caterpillar)亦準備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
2011年,香港可能有人民幣計價(jia) 股票上市,而內(nei) 地或會(hui) 批準由港股組成的交易所買(mai) 賣基金(ETF)在內(nei) 地交易所上市。上述發展不僅(jin) 擴大香港的金融服務出口,而且會(hui) 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