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guan) 總署昨日公布數據,2010年1~12月,中國累計進口大豆5480萬(wan) 噸,2009年是4255萬(wan) 噸,大幅增加1225萬(wan) 噸,同比增長28.8%。分析人士表示,2010年大豆進口年增量創下曆史最高紀錄,預計2011年大豆進口增幅將放緩。
中國海關(guan) 可查詢的數據顯示,2005~2010年,中國曆年進口的大豆數量分別為(wei) :2659萬(wan) 噸、2824萬(wan) 噸、3082萬(wan) 噸、3744萬(wan) 噸、4255萬(wan) 噸、5480萬(wan) 噸,進口金額同比增長33.5%,其中大豆進口數量增幅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大幅度。
對於(yu) 大豆進口量的巨幅增加,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2010年有關(guan) 部門一度限製從(cong) 阿根廷進口豆油,正常年份我國從(cong) 阿根廷進口的豆油約有100萬(wan) ~200萬(wan) 噸,為(wei) 了彌補豆油進口減少的空缺,相應的大豆進口量就會(hui) 增加。
海關(guan)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進口食用植物油687萬(wan) 噸,2009年為(wei) 816萬(wan) 噸,減少129萬(wan) 噸,如果以大豆來折算,進口大豆含油率在19%左右,要填補少進口的129萬(wan) 噸大豆油缺口,需要進口約700萬(wan) 噸大豆。
2010年上半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價(jia) 格一度走低,黑龍江博朗投資谘詢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兆福告訴記者:“當時每蒲式耳大豆價(jia) 格最低不到900美分,進口大豆到達中國口岸價(jia) 格每噸隻要3100~3200元人民幣,價(jia) 格很低,刺激食用油加工企業(ye) 大量購買(mai) 。”到2010年年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價(jia) 格已經最高漲至每蒲式耳1300美分以上,甚至接近1400美分。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中國食用油加工企業(ye) 大豆加工產(chan) 能“大躍進”也是大豆進口量創下曆史最高紀錄的重要原因。
中糧集團油脂部副總經理昌木平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底,中國大豆壓榨產(chan) 能約8000萬(wan) ~9000萬(wan) 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稱,2010~2011年我國至少有15個(ge) 日壓榨能力超過1000噸的大豆加工項目竣工投產(chan) ,2年之內(nei) 新增大豆壓榨能力超過1600萬(wan) 噸。預計到2011年底,我國大豆壓榨能力將超過1億(yi) 噸。在目前的食用油企業(ye) 中,益海嘉裏集團2009年大豆加工量為(wei) 885萬(wan) 噸,中糧集團415萬(wan) 噸,嘉吉公司352萬(wan) 噸,分列大豆加工量的前三位。
劉兆福預計2011年大豆進口數量還會(hui) 有所增加,增量將減少,他說:“從(cong) 南美限製進口大豆油的禁令已經解除,另外國產(chan) 大豆供應量有所增加,加上2008年以來國家收儲(chu) 的大豆已經保管了3年,今年相信會(hui) 有一部分投入市場,這也會(hui) 減少對大豆進口的需求。”2008年以來,有關(guan) 部門在東(dong) 北國產(chan) 大豆主產(chan) 區臨(lin) 時收儲(chu) 了500萬(wan) ~600萬(wan) 噸大豆,目前投放市場的數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