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今年我國出口壓力將加大

  日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對外貿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在參加泉商相關(guan) 論壇時表示,在世界經濟複蘇的推動下,2010年我國進出口形勢好於(yu) 預期,但目前世界各國宏觀經濟運行呈現“冰火兩(liang) 重天”,美歐日基本處於(yu) 通縮狀態,而巴西、印度、中國等新興(xing) 國家出現通脹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各方貿易摩擦加劇,加之生產(chan) 要素價(jia) 格上漲、貿易保護等因素,2011年我國出口壓力將增大,增速將有所回落。

  2010年:形勢好於(yu) 預期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2009年我國已經成為(wei) 第一出口大國。外貿形勢對國民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李健在演講中表示,2010年我國進出口實現了較快恢複性增長,好於(yu) 2010年年初預期。“受發達國家複蘇放緩和2009年同期基數的影響,下半年我國月度進出口增速趨緩,但是總體(ti) 上仍然實現較快增長,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機陰影。”李健介紹說,“據統計,2010年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達到23934.1億(yi) 美元,超過2009年全年,同比增長了36.3%。其中,出口12705.9億(yi) 美元,增長32.7%;進口11228.2億(yi) 美元,增長40.5%;貿易順差1477.7億(yi) 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05.6億(yi) 美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的數據,2010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額增長率比同期以美元計價(jia) 的世界貿易增長率高出10多個(ge) 百分點。”

  據介紹,我國優(you) 勢出口商品在2009年增勢良好,主要出口商品大都實現了較快增長。2010年前三季度,機電產(chan) 品出口6677.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4.5%;高新技術產(chan) 品出口3482.4億(yi) 美元,增長36.1%。勞動密集型商品中,紡織品出口同比增長29.4%;服裝增長19.5%;鞋類增長26.9%;家具增長32.8%;箱包增長39.0%。成品油、鋼材等出口也出現大幅增長。與(yu) 此同時,大宗資源能源進口平穩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民營企業(ye) 進出口在2010年增長強勁。“隨著進出口企業(ye) 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加強自主營銷,一般貿易增長呈現略快於(yu) 加工貿易的態勢,2010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長速度分別為(wei) 36.5%和28.4%。”李健說,“在各類外貿經營主體(ti) 中,外商投資企業(ye) 進出口規模仍然居首位,出口同比增長31.6%,進口增長39.8%;國有企業(ye) 進出口增長速度逐月回落,2010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長25.5%,進口增長40.0%;以民營企業(ye) 主為(wei) 主的其他企業(ye) 繼續顯示出較強的增長活力,出口增長43.7%,進口增長54.6%,進出口規模已經超過國有企業(ye) 。”

  另外,從(cong) 市場上來看,發展中市場好於(yu) 發達市場。“盡管發達國家需求疲弱,但是由於(yu) 供求的互補性強,我國與(yu) 主要發達國家雙邊貿易增長平穩。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同比增長了32.9%,對美國增長29.8%,對日本增長31.3%。同期,我國與(yu) 新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大幅增長。對東(dong) 盟進出口同比增長42%,對韓國增長35.5%,對印度增長45.2%,對巴西增長45.8%。海峽兩(liang) 岸貿易受到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鼓舞,也出現了大幅增長。”李健說。

  在李健看來,外貿實現較快恢複性增長的原因有三。一是從(cong) 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實現恢複性增長已成定局,2010年增速將達到4.8%。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經濟複蘇勢頭比較強勁,投資和貿易均出現較快回升。新增需求大都集中在工業(ye) 製成品上。發達國家個(ge) 人消費雖然回升緩慢,但基本生活消費品,尤其是物美價(jia) 廉的中低檔消費品需求增長穩定。二是從(cong) 國內(nei) 看,我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中采取了一係列有力措施穩定外貿發展,出口企業(ye) 並沒有受到重創。相反,通過要素整合和結構優(you) 化,增強了綜合實力。主要出口產(chan) 業(ye) 在國際分工中已經形成了產(chan) 業(ye) 鏈長、集聚度高和規模經濟的優(you) 勢,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比較完善,使得“中國製造”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三是2009年同期基數較低,2010年以來進出口商品不僅(jin) 數量增長,價(jia) 格也較大幅度回升。

  2011年:增速將會(hui) 回落

  “但是,對當前貿易形勢不能盲目樂(le) 觀。”李健指出,首先,2010年的較快增長是危機後的恢複性反彈。2010年下半年,隨著經濟刺激計劃作用消退,發達國家複蘇力度普遍減弱。歐盟一些成員仍未擺脫債(zhai) 務危機威脅。美國就業(ye) 和消費等主要經濟數據低迷。日元大幅升值則嚴(yan) 重拖累了日本經濟複蘇步伐。發達國家需求不振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全球經濟麵臨(lin) 調整,大家都希望通過擴張出口走出危機,所以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和貿易摩擦形勢十分尖銳。其次,人民幣存在著持續升值的壓力。最後,國內(nei) 經營成本2010年全麵上漲,沿海地區用工短缺已成為(wei) 普遍現象,用工成本提高了20%以上。所以,現在許多出口企業(ye) 有貨也不敢貿然簽訂合同。因為(wei) 按原來的價(jia) 格可能要虧(kui) 損,提價(jia) 在近期又很難被客戶接受。“最後的統計數字還沒有出來,但據估計2010年我國進出口可能增長30%左右,出口增長20%以上,但是與(yu) 2008年相比,實際增長幅度也就是10%左右。”李健透露。

  展望2011年,李健表示,世界經濟將繼續緩慢複蘇走勢,但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下行風險沒有消失。另外,國際商品價(jia) 格可能高位波動。因此,外貿既麵臨(lin) 更多的困難,也存在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世界經濟將在緩慢複蘇中進行調整。近中期內(nei) ,發達國家經濟仍然受到房地產(chan) 市場低迷、失業(ye) 率居高不下、政府債(zhai) 務沉重等一係列問題困擾。通過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方案、鼓勵設備更新和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放慢財政緊縮和金融改革步伐,發達經濟體(ti) 有可能避免二次探底,但是經濟增長將徘徊在低於(yu) 危機前水平。為(wei) 走出困境,主要發達國家不得不調整其經濟結構。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自身發展動力正在增強,相互間貿易與(yu) 投資合作加深,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一些出口依賴較高的國家受到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影響,也加緊推進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所以,2011年將是世界經濟緩慢增長和調整之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其中發達國家將增長2.2%,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將增長6.4%。在結構性問題解決(jue) 之前,外需不可能出現較大程度反彈。”李健說。

  其次,國際貿易摩擦形勢更為(wei) 嚴(yan) 峻和複雜。世界經濟緩慢增長和調整,將推動跨國投資複蘇和新一輪產(chan) 業(ye) 轉移,有利於(yu) 國際貿易的繼續擴大。大宗資源能源商品的需求有新興(xing) 經濟體(ti) 工業(ye) 化進程支撐,加上主要貨幣流動性過剩和投機因素,價(jia) 格在波動中維持高位。工業(ye) 製成品市場由於(yu) 總供給大於(yu) 總需求,一些發達國家正重振出口,各國圍繞擴大外需進行著包括價(jia) 格競爭(zheng) 在內(nei) 的激烈競爭(zheng) 。當前,主要經濟體(ti) 政策目標分化,協調更加困難。美國出口了新一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加劇了美元持續向下調整,引起某些國家連鎖的匯率幹預和貶值行動。這表明結構調整的利益損失很難均衡。保護主義(yi) 將不可避免地抬頭。多邊貿易體(ti) 製和新一輪多邊談判將遭遇更多障礙,我國遭遇的各種貿易摩擦和限製將增加。

  與(yu) 此同時,我國將加快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李健說,我國已進入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階段,消費、投資和產(chan) 業(ye) 結構都將變化。傳(chuan) 統增長方式受到資源、能源、勞動力、內(nei) 需、國際市場容量等越來越大的製約。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第一年,國家將采取有針對性的宏觀調控政策,更加強調協調和可持續增長,積極有效擴大內(nei) 需、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推進中西部地區開發開放的力度將加大,這些都要求我們(men) 加快外貿方式轉變。

  “總體(ti) 上看,在戰勝全球金融危機,做到較快恢複性增長之後,我國外貿發展正麵臨(lin) 外部需求增長緩慢、各種貿易摩擦加劇、原有優(you) 勢弱化、要素成本普遍升高等困難。”李健分析說,“同時,也存在許多有利條件。一是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興(xing) 市場較快增長,給外貿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二是我國國際影響力增大,應對貿易保護主義(yi) 的能力增強;三是已經形成出口產(chan) 業(ye) 門類齊全、集聚度高、規模大的綜合競爭(zheng) 優(you) 勢;四是宏觀調控有利於(yu) 開放型經濟健康發展,為(wei) 外貿持續增長提供堅實的基礎。”

  綜合上麵的分析,李健認為(wei) ,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仍將持續增長,但出口麵臨(lin) 的壓力將加大,增長速度將回落至中低水平。“進出口將增長8%左右,進出口總額有望突破3萬(wan) 億(yi) 美元,外貿順差的規模將繼續得到控製。”李健預計道。

  應對:做好六大方麵

  李健進一步分析說,2011年國家宏觀政策走向將呈現四大特征:當前,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的各種因素仍然存在,貨幣政策可能進一步收緊,財政政策也將有保有壓,宏觀調控的重點將由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轉向調整和優(you) 化經濟結構,增強增長的可持續性;人民幣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仍將有一定幅度的升值;國家支持出口的基本政策,包括出口退稅、加工貿易、融資和保險等不會(hui) 有大的調整,但是對“高能耗、高汙染和資源性”產(chan) 品出口政策可能繼續收緊,而進口體(ti) 製改革將更為(wei) 急迫,除了對進口先進技術、關(guan) 鍵設備和零部件、資源性產(chan) 品進口繼續加大鼓勵和支持外,也會(hui) 探索進一步開放其他工業(ye) 品,包括消費品進口的市場;貿易、投資便利化將繼續推進,政府服務功能亟須加強。

  “從(cong)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信息看,2011年中國外貿將更加注重協調發展,這是對近一年來形勢變化提出的思考調研成果。”李健指出,會(hui) 議在提出推動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強調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努力增加進口,促進貿易平衡,健全開放型經濟體(ti) 係;既要繼續做好引資,提高引資質量,還要促進引資與(yu) “引智”相結合,發揮外資在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升級、區域協調等方麵的積極作用;此外還特別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相較製造業(ye) 滯後的服務業(ye) 開放。

  對於(yu) 人民幣升值這一焦點,李健認為(wei) ,可以預見,未來人民幣匯率麵臨(lin) 的升值輿論壓力不小。“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可能不斷走高,升值是一個(ge) 中長期趨勢。應該說,人民幣升值最直接衝(chong) 擊的是中國的出口和外向型企業(ye) 。因此人民幣升值幅度必須在企業(ye) 可承受的範圍內(nei) ,保證對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不構成太大衝(chong) 擊。我認為(wei) ,2011年人民幣升值幅度不會(hui) 高於(yu) 2010年太多。一些企業(ye) 反映人民幣2011年最多升值5%-6%是可以承受的,這有一定道理。”李健表示。

  “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企業(ye) 利潤將減少;通脹壓力加大,企業(ye) 成本將增加。因此,2011年外貿企業(ye) 的利潤水平將降低,企業(ye) 麵臨(lin) 的各種困難將更加明顯。”為(wei) 此,李健建議出口企業(ye) 應從(cong) 以下六大方麵展開應對。

  第一,認清新形勢。我國將向中等收入國家轉型,沿海地區原有的低成本優(you) 勢正在弱化,傳(chuan) 統的中低端消費品在主要發達市場也已接近飽和,國家不會(hui) 再一般性地支持那些主要靠拚資源、拚價(jia) 格的出口。

  第二,培育新優(you) 勢。今後的發展將更多依賴技術進步和創新,依賴承接國際新一輪產(chan) 業(ye) 轉移,依賴提升人力資源企業(ye) 管理水平,依賴綜合實力競爭(zheng) 。

  第三,延伸產(chan) 業(ye) 鏈。加工貿易一方麵要從(cong) 簡單加工向精深加工、從(cong) 低端製造向核心元器件製造、研發、設計和物流等環節、從(cong) 代加工向代設計和自創品牌發展,另一方麵從(cong) 沿海向條件較好的中西部轉移。

  第四,市場多元化。更多地構建自主營銷網絡,更努力地開拓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市場,更好地利用東(dong) 盟等自貿區的優(you) 惠待遇。

  第五,統籌內(nei) 外需。有的企業(ye) 可能還會(hui) 專(zhuan) 注於(yu) 國外市場,更多企業(ye) 則需要國際國內(nei) 市場兩(liang) 條腿走路,增大回旋餘(yu) 地。

  第六,經營國際化。行業(ye) 龍頭企業(ye) 應當在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基礎上,提高高端要素競爭(zheng) 力,通過擴大對外投資,利用國際上的資源、技術人才、營銷等優(you) 勢要素,發展成為(wei) 具有全產(chan) 業(ye) 鏈要素配置和整合能力的國際化經營企業(ye) 。希望有更多的由中國走出去的跨國公司,讓別人為(wei) 我們(men) 打工。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