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貿易統計數據的背後:中國順差 全球受益

  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的經濟分析人士一致認為(wei) ,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之下,一國出口的商品完全是由該國生產(chan) 的假定,已不能真實反映全球貿易複雜的現實;一國對另一國的順差也不能被簡單地解讀為(wei) 隻有該國在受益。

  “基於(yu) 商品原產(chan) 地規則的現行國際貿易統計方法有其合理性,但不能作為(wei) 評估當下雙邊貿易關(guan) 係的最終依據,更不能成為(wei) 判斷雙邊經貿關(guan) 係真正受益者的唯一標準。”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說。

  屠新泉說,評判誰是國際貿易的受益者,根本上要從(cong) 商品的增值角度來看。“隨著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的深化,商品貿易的增值鏈條變得很長、很複雜,很多國家,包括對中國持有逆差的國家,都從(cong) 這一增值鏈上受益,而中國往往處在附加值較低的終端。”

  以筆記本電腦為(wei) 例。上海海關(guan) 的一項實地調研表明,中國生產(chan) 的惠普筆記本電腦出口到美國後,市場售價(jia) 約為(wei) 1000美元,其中美國公司在銷售環節獲利169.6美元,中國企業(ye) 得到的加工費僅(jin) 為(wei) 30.3美元,隻占售價(jia) 的3%左右。然而,在現行的貿易統計規則之下,每一部電腦的所有成本都算在了中國身上。

  亞(ya) 洲開發銀行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一份報告《iphoness是如何誇大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的》,指出即使中國購買(mai) 更多美國企業(ye) 發明、設計的高科技產(chan) 品,也不會(hui) 增加美國的出口,原因是這些產(chan) 品中的大部分都是在中國生產(chan) ,而以原產(chan) 地為(wei) 標準的貿易統計方式意味著中國“進口”的美國產(chan) 品價(jia) 值最終都會(hui) 算在中國身上。

  報告以美國蘋果公司的產(chan) 品為(wei) 例稱,iphoness手機完全由美國公司設計和擁有,多數元件由其他國家生產(chan) ,中國隻進行了組裝,在一部批發價(jia) 格為(wei) 179美元的iphoness上,僅(jin) 得到6.5美元。然而,在統計貿易數據時,每一部iphoness的所有成本都算在了中國身上,造成了對中美貿易關(guan) 係的扭曲。

  該報告進而指出,以傳(chuan) 統的貿易統計方式計算,中國去年因出口iphoness而帶來的對美貿易順差為(wei) 19億(yi) 美元,而一旦將從(cong) 美國進口的零部件的價(jia) 值以及中國加工之外的環節所帶來的價(jia) 值排除之後,將出現美國對中國4810萬(wan) 美元的順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趙晉平說,iphoness是傳(chuan) 統貿易統計方法如何扭曲中外貿易關(guan) 係的一個(ge) 很好例證。事實上,“中國製造”不僅(jin) 是中國創造價(jia) 值的過程,更是其他國家創造價(jia) 值的過程。

  趙晉平說,“中國製造”是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分工和多個(ge) 國家共同合作的結果。中國製造業(ye) 出口的50%以上由外商在華投資企業(ye) 完成。其中,高新技術產(chan) 品和機電產(chan) 品的出口中,分別有83%和75%來自外商投資企業(ye) 。這意味著,中國從(cong) 其他國家進口原材料、零部件,有時還有機械設備,然後在中國完成加工組裝。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10月在對法國參議院的演講中說,人們(men) 所說的“中國製造”其實隻是在中國組裝,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它的商業(ye) 價(jia) 值來自產(chan) 品在中國組裝前的許多國家。因此,“製成品原產(chan) 國”這一概念正在逐漸過時。

  他舉(ju) 例說,中國出口美國的蘋果ipods產(chan) 品近90%的價(jia) 值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如果對貿易統計數據進行調整,以反映不同國家對產(chan) 品貢獻的實際價(jia) 值,那麽(me)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應該減半。

  中國海關(guan) 總署署長盛光祖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外商投資企業(ye) 通過加工貿易給中國“製造”和“轉來”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因此它們(men) 既是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也是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受益者。

  “外商投資企業(ye) 利用中國廉價(jia) 的勞動力等生產(chan) 要素從(cong) 事加工貿易,獲得其中絕大部分利潤,而中國僅(jin) 得到少量加工費。但是,以原產(chan) 地為(wei) 標準的貿易統計方式意味著加工費之外的大量價(jia) 值也被轉移到了中國身上。”盛光祖說。

  盛光祖說:“由於(yu) 加工貿易的存在,中國從(cong) 日韓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大量進口加工裝配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為(wei) 成品或半成品後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原來屬於(yu) 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歐美的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內(nei) 地。”

  “以商品原產(chan) 地為(wei) 標準來計算雙邊貿易時,中國對那些製造業(ye) 資本輸出比較多的國家,往往持有大量順差。這隻是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的外在表現形式,貿易增值鏈上的所有參與(yu) 者都是受益者,而中國往往隻是扮演加工者的角色。”屠新泉說。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