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貿易商鍾育才此刻正在海南,正與(yu) 多家水泥廠談判煤炭進口業(ye) 務。
“其中一家水泥廠提出明年的供應量要達到30萬(wan) 噸。”鍾育才告訴本報,如若以現今規格為(wei) 11A的越南煤81美元/噸計算,僅(jin) 此單合同交易金額即有1.6億(yi) 元人民幣之多。
多位華南煤炭經銷商對記者證實,從(cong) 12月中旬以來,眾(zhong) 多電廠和水泥廠紛紛與(yu) 他們(men) 接洽,谘詢外煤進口情況。
五大電力集團中的一家廣西公司燃料部負責人對記者抱怨,廣西電廠相當部分煤源來自貴州,但現今貴州為(wei) 保障自身煤炭供應,限製煤炭出省,使得貴州煤價(jia) 水漲船高,“在此前提下,先前價(jia) 格高的進口煤反而有優(you) 勢”,由是公司開始接觸進口煤市場。
越南和南非煤倒掛
以十多年進口越南煤的曆煉,林惠江對越南煤價(jia) 格行情信手拈來。
“十月和十一月份根本不敢進口越南煤。”林惠江說,以規格為(wei) 11A的越南煤為(wei) 例,在國慶過後即已達到81美元/噸,加上關(guan) 稅、碼頭費用已超過北方煤運至廣州港及欽州港價(jia) 格,但十二月份國內(nei) 煤價(jia) 飆漲,價(jia) 格已超過越南煤價(jia) ,使得越南煤重新吃香。
林惠江為(wei) 廣西萬(wan) 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萬(wan) 通)國貿部經理,其透露,11A的越南煤加2美元/噸的運費及機吊費等費用,相比於(yu) 國內(nei) 同等熱量煤種仍有10-15元/噸的價(jia) 差,目前其進口的越南動力煤相當部分主要供應給華潤在華南的電廠。
與(yu) 林惠江說法形成對應的是,由於(yu) 澳洲、印尼暴雨洪水,俄羅斯等歐洲國家暴雪天氣使得煤炭需求急升,國際煤價(jia) 上周上漲超過6%。
“並非所有國家都如此,也不能具體(ti) 到每一家廠家上麵。”林惠江解釋,越南、南非兩(liang) 國受天氣影響不大,且產(chan) 量持續提升,“像南非6000大卡的動力煤,12月底在廣州星沙港,如果5萬(wan) 噸起運,價(jia) 格可以做到965元/噸”,較之國內(nei) 煤超千元的價(jia) 格更加優(you) 惠。
林惠江強調,外煤的調價(jia) 不如國內(nei) 般如此頻繁,像越南煤炭,調價(jia) 多是三個(ge) 月才調一次,所以會(hui) 出現現貨價(jia) 格指數較高,但實際進口價(jia) 卻低於(yu) 國內(nei) 的局麵,“如果不低,就在國內(nei) 沒有競爭(zheng) 力”。
上述廣西燃料部負責人亦告訴記者,進口國外煤為(wei) 不得已之舉(ju) ,“國內(nei) 價(jia) 格鐵板一塊,降不下去,而國際煤價(jia) 有多種選擇,價(jia) 格可調空間彈性較大”。
“需要注意的是南非和俄羅斯,這些新興(xing) 煤炭供應國願意以較低價(jia) 銷售煤炭給中國企業(ye) ,特別是電廠和水泥廠。”廣西東(dong) 興(xing) 市嘉鑫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表示,歐洲市場、日韓等國的煤炭增量需求不大,而國內(nei) 增長空間仍可預見,外企此舉(ju) 是為(wei) 長遠合作埋下伏筆。
增加進口以減虧(kui)
數據顯示,前11月我國累計淨進口煤炭1.3億(yi) 噸。這一數字已超過去年全年的淨進口量即1.03億(yi) 噸,大大超出業(ye) 內(nei) 人士年前猜測。
“12月份再進口1000萬(wan) 噸沒有多少疑問。”煤炭專(zhuan) 家黃騰表示,煤炭進口即是應對局部煤炭緊張的重要調劑,亦是電企應對煤企漲價(jia) 的重要手段。
中投顧問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wei) ,迫於(yu) 不斷上漲的價(jia) 格壓力,這兩(liang) 年已經有不少電力企業(ye) 越來越多地依賴進口煤炭的供應,“在今後幾年,中國煤炭進口量總體(ti) 上仍然會(hui) 保持繼續增長的趨勢。”
根據電監會(hui) 的數據,2010年前三季度,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ye) 務全虧(kui) ,虧(kui) 損額5億(yi) 元至30億(yi) 元不等。5家集團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也普遍較高,均在80%以上;財務費用負擔重,5家總計達518.42億(yi) 元,同比增長13.51%。
“到了四季度,火電企業(ye) 的虧(kui) 損麵更是至少達到60%,最讓人憂心的是,以前一些優(you) 質的火電企業(ye) 也開始虧(kui) 損了。而河南、山西和江浙更是全麵虧(kui) 損。”五大電企一負責人表示,進口價(jia) 格稍低的外國煤可以減少一些虧(kui) 損。
上述負責人表示,今年電煤鐵路運量約為(wei) 18億(yi) 噸左右,現今縱使簽訂了重點煤合同,“但履約兌(dui) 現率怎麽(me) 保障呢?”
根據發改委披露的信息,2010年30萬(wan) 噸以上重點電煤合同的抽查兌(dui) 現率不足50%。而來自煤礦、電企和鐵路係統三方,對於(yu) 2010年煤炭產(chan) 運需銜接的兌(dui) 現率的統計卻分別為(wei) 95%、60%和100%,三者數據差距懸殊。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hui) 會(hui) 長王戰軍(jun) 認為(wei) ,出現該情況的原因有多方麵因素,難以確認責任人,例如:一些水電大省在豐(feng) 水期,拒絕接受電煤;而在枯水期,需要電煤時,鐵路運力又緊張,因此導致合同難以兌(dui) 現。但電企則指責煤企單方麵提價(jia) ,違背合同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