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國經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外部環境已與過去不同

    最近,全球經濟被濃重的疑慮與(yu) 恐慌情緒所籠罩。從(cong) 年初退出戰略的預期、美國等發達國家無就業(ye) 複蘇、冰島火山噴發到希臘主權債(zhai) 務危機,影響全球經濟複蘇前景的負麵因素接踵而至,世界經濟二次探底論再度發酵。

  中國經濟繼去年增長8.7%後繼續保持高增幅,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大幅反彈,國內(nei) 物價(jia) 上漲加快引發通脹憂慮與(yu) 加息猜想,加之政府出台樓市調控組合拳,隨即股市暴跌,境外中國經濟崩潰論便死灰複燃……

  然而,冷靜分析諸相關(guan) 因素,則可見當下經濟疑慮與(yu) 恐慌似乎反映出某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定勢。事實上,中國經濟向好趨勢不會(hui) 改變。

  首先,外部經濟環境畢竟與(yu) 過去兩(liang) 年不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最深刻根源在於(yu) ,冷戰後世界經濟持續增長激起普遍的利好預期、投機泛濫和監管缺失,最終釀成巨大金融衍生泡沫,泡沫破裂引起全球流動性短缺和經濟衰退。

  但隨著各國聯手推出救市和刺激計劃,流動性短缺大為(wei) 緩解,眾(zhong) 多國家已不同程度地擺脫衰退,走向複蘇。當前希臘主權債(zhai) 務危機的確使歐元區再次麵臨(lin) 流動性短缺的困擾,但其程度與(yu) 影響範圍畢竟不能與(yu) 美國相比。在全球麵臨(lin) 何時與(yu) 如何實施退出戰略時,希臘債(zhai) 務危機反倒減緩了實施退出戰略的緊迫性。聯係起來看,在主要發達國家剛呈現複蘇勢頭、歐盟與(yu)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推出希臘救助方案的背景下,幾乎不存在發達國家集體(ti) 實施退出戰略從(cong) 而引發國際資本撤離新興(xing) 大國和全球經濟再探底的可能性。

  危機後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恰恰是複蘇而非衰退跡象。據最近消息,美國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已有459家公布今年一季度業(ye) 績,盈利水平有望同比增長56.6%,77%的公司業(ye) 績超預期,美國有望抵禦希臘債(zhai) 務危機影響。固然,實施希臘救助方案難免影響歐元區經濟複蘇力度,歐元貶值卻可能有利歐元區出口,從(cong) 而部分抵消救助方案引發的流動性短缺。

  其次,國內(nei) 經濟政策的綜合效用將逐步顯現。應當承認,兩(liang) 年來,中國政府堅持反危機、保增長、調結構與(yu) 促民生相統一,成功擺脫衰退威脅。但經濟增長加快和物價(jia) 指數上揚又激起加息猜想。美國等發達國家強壓人民幣升值,希臘債(zhai) 務危機拖累歐盟複蘇,以及歐元貶值導致人民幣實際升值,也引發對中國出口滑坡的憂慮。政府調控房地產(chan) 措施出台後,輿論聚焦地方政府債(zhai) 務,擔心中國經濟趨勢再次下行。

  但是,外部市場畢竟已有很大改觀。受冰島火山噴發和希臘救助方案影響,歐元區難免複蘇乏力,但不大可能再現負增長。正因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已被公認為(wei) 全球反危機的中流砥柱,即使希臘債(zhai) 務危機影響中國對歐元區出口,但它也可能促使美國等發達國家慎重考慮人民幣升值訴求。

  與(yu) 危機前相比,中西部大開發戰略已經形成規模效益,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拉動作用舉(ju) 世矚目。當前物價(jia) 指數上漲很大程度上與(yu) 極端氣候變化導致糧食蔬菜減產(chan) 有關(guan) ,屬於(yu) 短期季節性而非趨勢性現象。自去年底以來,央行小步調高銀行準備金,就是要刻意避免倉(cang) 促加息引發恐慌。2008年底,中央政府緊急推出4萬(wan) 億(yi) 元刺激方案,未將民間資本納入視野。經濟回暖後,民間資本仍然投資無門,遂大量湧入樓市,導致房地產(chan) 泡沫急劇膨脹。在通脹預期增強時出台房地產(chan) 調控措施,恰恰有助於(yu) 避免泡沫突然爆裂引發經濟硬著陸。調控房地產(chan) 可能拖累上遊產(chan) 業(ye) ,但它也有利於(yu) 抑製生產(chan) 價(jia) 格指數的上漲。

  尤其是在調控房地產(chan) 措施出台後,又適時推出鼓勵民間資本的“新36條”。在內(nei) 外經濟仍有不確定性背景下,對民間資本的這一堵一泄,將為(wei) 中國經濟注入巨大內(nei) 生性活力。

  最後,宏觀調控的關(guan) 鍵是把準趨勢,講究節奏與(yu) 力度。尤其經曆危機衝(chong) 擊後,世界經濟與(yu) 中國經濟互動具有特殊敏感性,任何消極不利因素都可能迅速被放大擴散開來,形成普遍的社會(hui) 恐慌。

  當全球經濟被新恐慌情緒籠罩時,需要克服危機反應式的思維定勢,冷靜理性地分析研究,切忌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近期,對內(nei) 需盡快出台鼓勵和引導民資投資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領域的實施細則,讓“新36條”真正落地,提高民資投資質量,實現與(yu) 房地產(chan) 調控措施的有效鏈接,促進結構調整和穩定可持續發展;對外須從(cong) 可持續發展與(yu) 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堅決(jue) 頂住人民幣升值壓力,避免引發金融動蕩和貧富差距急劇拉大。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