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個(ge) 月,我國外貿順差繼續減少,未來出口麵臨(lin) 的國際國內(nei) 壓力仍然很大,目前包括美國在內(nei) 的多國都希望增加出口,而中國卻在努力擴大進口。對此,商務部認為(wei) ,在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經濟轉型的戰略背景下,要轉變觀念,以超越貿易範疇的眼光,更寬廣的“大經貿”視野,來看待順差減少的現象。
進口增長超出口 順差漸收窄
海關(guan) 統計顯示,今年前11月,我國貿易順差同比下降3.9%,比2008年同期則下降了34%。11月份中國出口、進口值同時刷新曆史最高紀錄,但進口增長高過出口增長近3個(ge) 百分點, 使11月份成為(wei) 今年第六個(ge) 進口增速超過出口的單月。
自2008年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出現十年以來的首次雙下降以後,直到2009年11月才又恢複了正增長,長達12個(ge) 月的負增長,使2009全年順差同比減少34%。
展望2011年,出口形勢仍然麵臨(lin) 諸多挑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15日舉(ju) 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指出,目前出口仍處於(yu) 恢複性增長階段,需要麵對國際國內(nei) 雙重壓力,國內(nei) 的最大壓力來自成本上升,這已經導致部分訂單轉向周邊國家,根據浙江的統計,當地已有10% 至20%的訂單因成本上升而外流至其他國家;國際的壓力則主要體(ti) 現在匯率的變動,國際市場競爭(zheng) 的加劇,尤其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包括美國和德國在內(nei) 的多個(ge) 國家均已出台鼓勵本國產(chan) 品出口的政策。
而中國卻將提升擴大進口的重要性。“要像重視出口那樣重視進口”,姚堅說。為(wei) 此,明年將在促進進口便利化和降低關(guan) 稅和非關(guan) 稅壁壘等方麵進一步采取措施。
由此,似可預見,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持續十多年的外貿順差高速增長期,將告一段落了。
擴大進口 增強實力
對此,包括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內(nei) 的官員曾多次表示,順差的減少,有利於(yu) 我國貿易平衡和國際收支的平衡。中國也曾反複聲明,中國從(cong) 來不刻意追求巨額貿易順差,希望保持貿易平衡。中國迅速增長的貿易順差,也是近年來美歐甚至一些新興(xing) 市場對華貿易摩擦增多,要求人民幣升值呼聲漸高的重要原因。
但減少貿易順差,並不一定意味著要減少出口,而是要擴大進口,其意義(yi) 遠超貿易範疇。實際上,在我國多年的順差格局中,加工貿易是占主導的,而加工貿易又是外資唱主角。今年前11月,我國一般貿易不僅(jin) 是逆差,而且逆差還增長了13倍,加工貿易則順差增長23%,加工貿易順差相當於(yu) 總體(ti) 順差規模的1.7倍。由外資企業(ye) 完成的加工貿易順差,則占總體(ti) 加工貿易順差的83%。說明我國的出口無論自有技術含量還是品牌都還處於(yu) 低端和弱勢。
姚堅強調,首先要從(cong) 觀念上,明確擴大進口對於(yu) 引進技術、產(chan) 業(ye) 升級的促進作用。據商務部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技術引進合同年均增長達到35.6%,技術引進質量明顯提高,技術引進合同的技術費在合同中所占比重從(cong) 2006年的67%增長到2010年的85%,預計“十一五”期間我國引進技術合同總金額將超過1200億(yi) 美元。
姚堅指出,與(yu) 美歐日等技術強國的合作,提升了我國製造業(ye) 的水平。借助技術引進,以電子通信為(wei) 主的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以冶金、化工、紡織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技術改造成效明顯,具備一定自主設計生產(chan) 能力的重大技術裝備產(chan) 業(ye) 已基本形成。
而裝備製造業(ye) 正是我國提升出口競爭(zheng) 力的著眼點。姚堅透露,我們(men) 在擴大進口的同時,還要創造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擴大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裝備製造產(chan) 品出口,在這方麵,除了技術的升級,我們(men) 還需加強海外營銷網絡的建設。
近期中國通過消化吸收引進技術而創造自主知識產(chan) 權,進而打入國際市場的典型例子,應數高鐵。本月初,美國通用電氣已與(yu) 中國南車簽訂在美國成立合資公司的框架協議,將在美國本土生產(chan) 高速列車。
姚堅認為(wei) ,美國政治人物多次以貿易平衡為(wei) 借口,壓人民幣升值,實際是對中美經貿關(guan) 係的錯誤解讀,隻盯著貿易逆差這一“冰山一角”,卻忽略了極具廣泛性的中美經貿關(guan) 係下的共同利益,實際上,中美在服務業(ye) 、財政、金融、投資等方麵都具有廣闊的合作潛力。
這一思維,也應適用於(yu) 中國的對外經貿關(guan) 係。現在推動中國企業(ye) 走出去,也提到了與(yu) 當年吸引外資同樣的高度。此次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企業(ye) 間的投資,比如華為(wei) 和湖南三一重工將在印度設立基地和產(chan) 業(ye) 園,也是雙方經貿合作的重點,而不僅(jin) 僅(jin) 是進出口。
實際上,中國企業(ye) 走出去,也帶動了中國產(chan) 品走出去。2009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帶動出口近300億(yi) 美元。今年前11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ye) 務新簽合同額已扭轉了連續9個(ge) 月負增長的不利態勢,實現同比增長3.6%,其中11月當月更是同比猛增近91%。
近期各國出台的擴大出口政策,也將有利於(yu) 中國進口更需要的產(chan) 品。姚堅介紹,未來進口將主要著眼於(yu) 節能環保等重點行業(ye) ,他呼籲美國放寬對中國的高技術出口限製。據報道,為(wei) 實現奧巴馬年初許下的讓美國出口五年內(nei) 翻番的諾言,美國正在重新清理出口管製清單。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已經明確指出,要增創外貿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優(you) 化進口結構,擴大進口規模,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
因此,跳出順差增減的角度,從(cong) 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的“大經貿”廣角,才能實現真正的對外經貿合作可持續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