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wei) 美國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的最大市場,其中,美國大豆功不可沒。而在進口大豆的低價(jia) 衝(chong) 擊下,國產(chan) 大豆壓榨企業(ye) 再現停工。
美國農(nong) 業(ye) 部數據顯示,2010財年上半年,由於(yu) 中國對美國大豆的旺盛需求,美國農(nong) 產(chan) 品對華出口金額增加約30億(yi) 美元,達到106億(yi) 美元,中國成為(wei) 美國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的最大市場。
與(yu) 美國大豆潮水般湧入中國沿海港口相比,國內(nei) 大豆主產(chan) 區黑龍江省的一些大豆加工企業(ye) 正處於(yu) 停產(chan) 的靜默中。黑龍江東(dong) 源油廠總經理聶孝軍(jun) 已經停掉了他的大豆油壓榨廠,他說:“進口大豆太便宜,壓榨國產(chan) 大豆賺不了錢。”
美國農(nong) 業(ye) 部5月1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4月29日,過去一年中國訂購了2190萬(wan) 噸的美國大豆,與(yu) 上一年同期的1820萬(wan) 噸相比,增加了370萬(wan) 噸,占到同期美國大豆出口訂購量的58.6%。在中國大豆進口增加的推動下,美國全年大豆出口訂購量將從(cong) 去年的3240萬(wan) 噸增加到今年的3740萬(wan) 噸。
與(yu) 國產(chan) 大豆相比,美國大豆的一大優(you) 勢是低價(jia) 。美國大豆今年4月份的港口FOB(即船上交貨)價(jia) 格為(wei) 379美元,折合人民幣不到每噸3000元,運到中國後價(jia) 格優(you) 勢仍然明顯。九三油脂集團總經理田仁禮對記者說,國家規定的大豆收儲(chu) 價(jia) 格約每噸3750元,進口大豆到港分銷價(jia) 格是每噸3200元~3300元,價(jia) 差每噸在500元左右。
黑龍江陽霖油脂集團總經理劉玉霖告訴記者:“企業(ye) 生產(chan) 現在是斷斷續續,加工國產(chan) 大豆不是賺不到錢,而是虧(kui) 錢。目前四級豆油的價(jia) 格每噸約7500元,豆粕價(jia) 格每噸約2900元,加工一噸大豆隻有16%能變成豆油,79%變成豆粕,也就是加工一噸大豆賣出豆油、豆粕後的收入隻有3500元左右,但是收購國產(chan) 大豆的成本每噸3800元~3900元,每噸要虧(kui) 幾百元。”
為(wei) 了保護國產(chan) 大豆,國家對東(dong) 北大豆進行政策性收儲(chu) ,大豆收儲(chu) 價(jia) 格定為(wei) 每斤1.87元,收購期限為(wei) 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大豆市場價(jia) 格基本在這個(ge) 價(jia) 位上波動。大豆收儲(chu) 上個(ge) 月已經結束,在低價(jia) 進口大豆的衝(chong) 擊下,黑龍江大豆的市場收購價(jia) 格已經降至每斤1.72元上下,黑龍江大豆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王小語表示,在黑龍江富錦地區,大豆價(jia) 格降至每斤1.5元。而價(jia) 格的走低,也讓農(nong) 民出現惜售心理,大豆加工廠依然收不到大豆。
王小語也指出,價(jia) 格一路走低除了受進口大豆衝(chong) 擊外,也與(yu) 部分地區國產(chan) 大豆雜質和水分較高有關(guan) 係,另外部分糧商故意壓低價(jia) 格希望囤積牟利。
美國農(nong) 業(ye) 部樂(le) 觀預計,2010財年,包括美國大豆在內(nei) 的油籽出口金額將增加14億(yi) 美元達到244億(yi) 美元,受此推動,美國全部農(nong) 產(chan) 品的出口金額將達到1045億(yi) 美元,同比增加80億(yi) 美元,創下出口金額曆史第二紀錄。美國農(nong) 業(ye) 部評估2009~2010年度,中國總的大豆進口量為(wei) 4600萬(wan) 噸,2010~2011年度,大豆進口量將躥升至4900萬(wan) 噸。
對於(yu) 國產(chan) 大豆麵臨(lin) 的危局,中國大豆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萬(wan) 寶瑞此前在《求是》撰文稱,加工國產(chan) 大豆成本高,利潤空間小,加工企業(ye) 普遍不願意使用國產(chan) 大豆。表現之一是內(nei) 資企業(ye) 收購千家萬(wan) 戶農(nong) 民的大豆,要承擔收購的短途運費、包裝費、場地費的支出,每噸國產(chan) 大豆的收儲(chu) 成本高達75元,而在沿海進口1噸大豆的上述成本隻有25元左右。加上我國大豆主產(chan) 區主要在東(dong) 北,而大豆加工企業(ye) 卻集中在東(dong) 南沿海,東(dong) 北大豆運到沿海需70元/噸的運輸成本,進口大豆在沿海加工則免除了這一部分成本。以上三項成本加在一起,在沿海加工國產(chan) 大豆要比加工進口大豆每噸多付170元,內(nei) 資企業(ye) 誰加工國產(chan) 大豆多,誰就虧(kui) 損多。因此萬(wan) 寶瑞建議通過組建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實現規模化種植,大豆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與(yu) 加工企業(ye) 形成產(chan) 銷一體(ti) 化,實施產(chan) 業(ye) 化經營,是農(nong) 民和企業(ye) 取得雙贏的最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