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9月宣布,美國針對中國進口的輪胎將征收3年期高達18億(yi) 美元的懲罰性關(guan) 稅。美國表示,中國對美國進口輪胎在2001年到2004年間快速增加三倍,威脅了美國1.5萬(wan) 個(ge) 工作機會(hui) ,因此啟動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時的保護條款,征收高達35%的懲罰性關(guan) 稅。隨後圍繞著輪胎特保案,中美雙方在世貿組織框架體(ti) 係下,按照遊戲規則,進行了一係列的較量,時隔兩(liang) 年多,世界貿易組織終端解決(jue) 仲裁小組於(yu) 2010年12月13日發布仲裁報告,宣布美國勝訴。
兩(liang) 敗俱傷(shang) 是影響不大還是雪上加霜?
受“特保案”影響,2010年1~10月中國出口美國轎車胎2595.3萬(wan) 條,同比下降25.5%;出口額8.4億(yi) 美元,下降23%。而提起特保案的美國,今年上半年相關(guan) 類型輪胎進口總量增加21%,進口價(jia) 格上漲30%;特保措施雖然使中國對美輪胎出口明顯下降,但美國卻不得不向其他國家擴大進口。
韓泰輪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海峰告訴記者,由於(yu) “輪胎特保案”已經持續了較長一段時間,企業(ye) 有相對充分的時間來進行調整應對,韓泰輪胎已經將部分需要向美國出口的輪胎轉移到了韓國進行生產(chan) ,進行合理規避,“實際上不單韓泰輪胎,多數輪胎企業(ye) 都已在多個(ge) 國家設有生產(chan) 基地,必要時可以靈活轉移,所以總體(ti) 上,‘輪胎特保案’中方敗訴對國內(nei) 輪胎生產(chan) 企業(ye) 的實際影響並不大。”
山東(dong) 盛泰輪胎一名負責人告訴筆者,近段時間,天然橡膠等輪胎原材料價(jia) 格屢創曆史新高以及國外輪胎企業(ye) 對國內(nei) 輪胎市場的覬覦,他們(men) 的生產(chan) 成本直線上升已成事實;中國輪胎生產(chan) 企業(ye) 外貿依存度是非常高的,60%左右的輪胎都是出口到國外,15%以上出口到美國。此次失敗,意味著我們(men) 產(chan) 能過剩的局麵將更加嚴(yan) 重,對整個(ge) 中國輪胎產(chan) 業(ye) 來講是雪上加霜。“WTO的裁定結果讓我們(men) 很失望,對中國輪胎企業(ye) 的未來發展有點悲觀”他說。
特保案以中國敗訴,輪胎價(jia) 格即將上揚似乎成了普遍共識,一場輪胎價(jia) 格上漲風暴似乎即將上演。“輪胎進貨價(jia) 格已經上漲。”廣州萬(wan) 力輪胎的代理商——湘潭華怡奔達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德明告訴記者,“美國輪胎特保案對國內(nei) 輪胎造成了一定影響。”
不少專(zhuan) 家認為(wei) ,特保案中國敗訴已引起其他地區市場的連鎖反應。繼美國輪胎“特保案”之後,巴西、印度等十幾個(ge) 國家也相繼發難,我國輪胎出口嚴(yan) 重受阻。現在歐盟已傳(chuan) 出信息,有可能對中國輪胎進行反傾(qing) 銷調查,以後中國輪胎將麵臨(lin) 更加嚴(yan) 峻的出口局麵。
增強中國輪胎企業(ye) 競爭(zheng) 力迫在眉睫
中國輪胎出口麵臨(lin) 更加嚴(yan) 峻和複雜的環境。輪胎行業(ye) 必須采取多種措施渡過難關(guan) :由出口主導型向內(nei) 需拉動型轉變;通過技術升級突破貿易壁壘;不斷開發新品和開拓新興(xing) 市場;走出低層次價(jia) 位競爭(zheng) ,實現品牌化發展。
一、出口主導型向內(nei) 需拉動型轉變
中國輪胎生產(chan) 企業(ye) 外貿依存度是非常高的,60%左右的輪胎都是出口到國外。這就決(jue) 定了我國輪胎利潤主要來自出口利潤,而在國內(nei) 的市場占有率比較低。特保案中國敗訴,解決(jue) 輪胎企業(ye) 生存問題的關(guan) 鍵,在於(yu) 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長期以來,我國的輪胎出口商品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最低端,一直靠價(jia) 格低廉取勝,正是因為(wei) 憑低廉價(jia) 格去占領市場,才屢屢被扣上傾(qing) 銷的帽子。低廉價(jia) 格不僅(jin) 把汙染等問題留在了國內(nei) ,把福利拱手給了國外,而且在國際貿易上屢屢碰壁。類似“兩(liang) 頭不討好”的狀況並非輪胎行業(ye) 獨有,這就倒逼我國要盡快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實現出口主導型向內(nei) 需拉動型轉變升級。
2010年中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chan) 大國,國內(nei) 輪胎企業(ye) 應該思考,這些汽車能不能全部用上我們(men) 自己國家的輪胎,從(cong) 主要依賴出口轉向內(nei) 需,筆者認為(wei) 這才是最終解決(jue) 問題的主動措施。
二、通過技術升級突破貿易壁壘
中美特保案的發生,中國輪胎企業(ye) 的應對措施應該是通過創新大大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通過技術升級突破貿易壁壘;通過產(chan) 品創新擴大利潤空間,推動了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今年中國輪胎市場上賽輪輪胎先後推出了雪地胎、高速胎、低噪胎等百餘(yu) 個(ge) 高附加值產(chan) 品。雙星輪胎成功研發出了“歐盟配方”,撬開了被業(ye) 內(nei) 認為(wei) 技術門檻最高的歐盟輪胎市場,連續10個(ge) 月實現大幅增長;福臨(lin) 輪胎還研發出了30英寸輪胎這一超高端產(chan) 品。
三、不斷開發新品和開拓新興(xing) 市場
35%的特保關(guan) 稅將我國部分輪胎產(chan) 品擋在了美國市場之外,卻加快了國內(nei) 輪胎企業(ye) 對新產(chan) 品的開發與(yu) 新興(xing) 市場的開拓。2010年,我國對日本、韓國、印尼等國產(chan) 品相應擴大了出口,大力開發巴西、南非、俄羅斯等新興(xing) 市場,同時搶抓日、韓和印尼等國擴大對美出口騰出的各自國內(nei) 市場空間,拓展出口,取得了明顯效果。
產(chan) 品品牌多元化也是競爭(zheng) 力增強的原因之一。福臨(lin) 輪胎旗下就有10個(ge) 品牌,在不同的國家、不同地區投入不同的品牌,抗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中策橡膠副總經理葛國榮先生說:“今年以來公司出口美國的產(chan) 品受到了影響,公司主要通過開發新品和新市場來解決(jue) ,一是增加SUV輪胎,二是向中東(dong) 和非洲地區加大出口。”
采訪時,中策橡膠一位負責人表示,“公司同時進行了產(chan) 品係列的調整,並沒有完全放棄美國市場,而是針對美國市場的需求,去搶占具有高附加值的領域。具體(ti) 地說,就是采用綠色環保材料,研發、製造具有低噪音、高濕地抓地性、高耐磨、低滾動阻力、節油性好、舒適性和操控性佳的適用於(yu) 中高檔轎車及SUV車型的輪胎。”
這位負責人舉(ju) 例說,以前公司出口美國的產(chan) 品中有一款低檔車的輪胎,其售價(jia) 在32.4美元,現在公司減少了這款輪胎的銷售,轉而出口兩(liang) 款更高附加值的產(chan) 品,售價(jia) 分別達到48.17美元和74.02美元,“這就在出口總量相對減少的情況下,保證了出口金額的穩定。”
此外,中策在半鋼輪胎產(chan) 能跟不上銷售需求的情況下,今年針對美國市場增加了全鋼輪胎的出口量。2010年,中策對美國等156個(ge) 國家的出口銷售仍然增長43.2%。
四、走出低層次價(jia) 位競爭(zheng) ,實現品牌化發展
中國近年來,輪胎企業(ye) 數量不少,但幾乎沒有自己的品牌,企業(ye) 為(wei) 搶占國際市場,大幅降價(jia) ,惡性無序競爭(zheng) 激烈。尤其是最近幾年,輪胎出口價(jia) 格竟降了將近一半,從(cong) 而成為(wei) 國外對我國輪胎反傾(qing) 銷的重要證據。有鑒於(yu) 此,我們(men) 有必要加大行業(ye) 整合力度,避免低層次價(jia) 位競爭(zheng) ,實現輪胎品牌化發展。當企業(ye) 擺脫無序競爭(zheng) 時,自然會(hui) 在輪胎國際貿易中擁有舉(ju) 足輕重的話語權。
結語:此次美國輪胎特保案中國敗訴,對中國輪胎帶來極大影響,雖然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認為(wei) ,這是有些政治人物多次以貿易平衡為(wei) 借口,是對中美貿易狀況分析的一個(ge) 偏差,沒有做出客觀的評價(jia) ,但從(cong) 中國輪胎企業(ye) 自身的發展來看,不失為(wei) 一個(ge) 自我完善,及時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增強自身競爭(zheng) 力的機遇。不斷創新、自我調節,努力增強中國國內(nei) 輪胎企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將成為(wei) 輪胎企業(ye) 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