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清晰地發出了一個(ge) 信號:中央關(guan) 於(yu) 擴大進口已經達成共識。
一位消息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間外部環境預計將持續偏緊,這主要表現在與(yu) 主要貿易夥(huo) 伴之間的貿易摩擦以及以美國為(wei) 代表的對人民幣匯率的持續施壓。
在這種判斷下,包括擴大進口、鼓勵企業(ye) “走出去”等政策,將被提到新的戰略高度。
中國國際商會(hui) 會(hui) 長萬(wan) 季飛表示,從(cong) 目前的趨勢看,到201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肯定可以突破4萬(wan) 億(yi) 美元。
轉變外貿發展方式
十二五外貿“專(zhuan) 項規劃”中“調結構”、“加快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是關(guan) 鍵語。對外經貿大學國際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指出,關(guan) 於(yu) 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一直在提,尤其是在持續通脹的2007年更是引起多方爭(zheng) 執。
“當時對於(yu) 外貿平衡爭(zheng) 論的焦點是到底應該通過限製出口的方式,還是通過積極平衡的方式,即保持高速出口的同時,擴大進口來平衡。”他說。
趙忠秀說,這種爭(zheng) 論目前似乎達成了共識:擴大進口。這在執行層麵上,可能表現在對於(yu) 大宗商品、資源類商品進口進一步便利化等措施。
“中國過去是長期缺乏外匯的狀態,因此重視出口、忽視進口,”萬(wan) 季飛指出,“近年來貿易順差不斷增大,外匯高儲(chu) 帶來了很大經濟風險,這使得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增大。”
因此,他認為(wei) ,出口值得關(guan) 注,也要統籌進出口,優(you) 化進口結構,多進口大型設備、高新技術、原材料。這樣既能兼顧內(nei) 外,為(wei) 出口留下空間,也能減少貿易摩擦。
中國國際商會(hui) 副會(hui) 長張偉(wei) 則解釋說,實際上,2010年全年都在做“擴大進口”這項工作,並在上海成立了一個(ge) 以推動進口為(wei) 目的的進口商品中心。
“如果要把進口環節做好的話,將會(hui) 極大地推動中國的經濟,”他指出,這表現在中國政府將積極進口大量高科技產(chan) 品,“因為(wei) 中國市場非常大,特別需要進口大量的高科技產(chan) 品。”
而作為(wei) 傳(chuan) 統出口大戶的紡織行業(ye) 似乎也有進口大宗商品的需要。中國紡織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孫瑞哲對此表示,目前對於(yu) 紡織行業(ye) 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國際資源[0.58 -6.45%]集中度不斷提高,對中國產(chan) 業(ye) 威脅加大。因此,對於(yu) 包括棉花、羊毛、化纖原料以及人造纖維的前期儲(chu) 備非常重要。
“走出去”將提到新高度
擴大進口政策的目的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萬(wan) 季飛認為(wei) ,與(yu) 擴大進口一脈相承的是,“走出去”也將被提到新的戰略高度。
但“窩裏鬥”卻是擺在眾(zhong) 多“走出去”企業(ye) 麵前的一個(ge) 心病。張偉(wei) 對此的建議是,要製定政策,使“走出去”的中國企業(ye) 不能互相打架。“具體(ti) 地說,就是對走出去的國企與(yu) 民營企業(ye) 公平對待,使得在境外的民營企業(ye) 可以與(yu) 國企聯合作戰,形成整體(ti) 國家利益。”他指出。
此外,熟悉國際規則的人才,也是需要突破的瓶頸。“目前我們(men) 不差錢,”萬(wan) 季飛笑稱,“主要需要儲(chu) 備一批有國際視野經驗和能力的人才。”
張偉(wei) 則進一步解釋說,文化差異也是目前企業(ye) “走出去”的最大困難。具體(ti) 地說就是,缺乏對投資所在國規則、法律、稅務等相關(guan) 部門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