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這個(ge) 素有“中國領帶名城”的浙江小城正在悄然進行著轉型。
2009年5月,嵊州被浙江省政府定為(wei) 浙江省產(chan) 業(ye) 集群轉型升級示範區20個(ge) 試點單位之一。讓嵊州人耿耿於(yu) 懷的一個(ge) 事實是,“我們(men) 的領帶占據了全國90%的市場以及全球40%的市場,但是卻一直沒有國際貿易的定價(jia) 權。”25日,嵊州市市場發展總公司總經理俞建華在“嵊州領帶杯2010年全國絲(si) 綢服裝設計大賽”新聞發布會(hui) 上告訴本報記者。
不止是領帶,事實上中國商品、特別是大宗商品在國際貿易上的話語權一直處於(yu) 尷尬地位。
“我國在國際貿易體(ti) 係的定價(jia) 權,幾乎全麵崩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6日在一次論壇上直言,“中國當前麵臨(lin) 的一大問題就是大宗商品定價(jia) 權的缺失”。
尷尬的事實
在國際貿易中,中國企業(ye) 似乎一直麵臨(lin) 著“中國買(mai) 什麽(me) ,國際市場就漲什麽(me) ;中國賣什麽(me) ,國際市場就跌什麽(me) ”的尷尬怪圈。
“鋼廠理論上是可以選擇少進貨,但其實我們(men) 作為(wei) 需方,卻沒有話語權。”有鋼企人士一針見血描述鐵礦石貿易中中國鋼企的困境。據了解,日前就在力拓高調表示把原材料定期定價(jia) 從(cong) 年度體(ti) 係轉成季度體(ti) 係的同時,淡水河穀則已經提議將第三季度麵向中國鋼鐵廠商的鐵礦石價(jia) 格(包括運費)較第二季度提高23%,至每噸160美元。
同樣,2009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chan) 品出口154.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47.75%,其中出口至歐洲市場的額度約為(wei) 87.9萬(wan) 美元,同比增長489%,然而光伏產(chan) 業(ye) 盡管是我國出口大戶,中國機電商會(hui) 光伏產(chan) 品分會(hui) 負責人孫廣彬卻告訴本報記者,我國太陽能光伏出口就陷入這個(ge) 怪圈,國內(nei) 企業(ye) 從(cong) 國外進口了高純度多晶矽料,生產(chan) 出電池組件,出售給國外廠商,然後國外廠商精加工後再賣高價(jia) 給國內(nei) 企業(ye) ,國內(nei) 企業(ye) 買(mai) 回來加工後再買(mai) 出去,如此折騰,“定價(jia) 權都不在國內(nei) 企業(ye) 的手上”。
同樣,還是在上述論壇上,姚堅算了這樣一筆賬。“鐵礦石談判由年度定價(jia) 轉為(wei) 季度定價(jia) 後,以現價(jia) 結算,中國鋼企按去年進口量全年要多付700多億(yi) 美元。”據介紹,從(cong) 2002年至今,進口鐵礦石價(jia) 格已經由不足30美元漲到150美元,而鋼材價(jia) 格僅(jin) 由2000元左右漲至目前的4400多元。
“在國際市場中,雖然我國占65%的鐵礦石進口量,但是沒有發言權。”姚堅說,不僅(jin) 是鐵礦石,石油、銅、糧食等大宗商品的進口也麵臨(lin) 類似局麵,供需矛盾突出,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海外收購遭遇阻力,對市場的非理性波動隻能被動適應。
而在出口方麵,以稀土為(wei) 例,我國擁有超過全球50%的稀土資源儲(chu) 量,並占據全球90%的市場份額,但1990年-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近10倍,平均價(jia) 格卻跌至1990年時的一半。
三大途徑尋求破局
“嵊州領帶的利潤率在10%-20%左右,如果能夠在國際貿易中掌握定價(jia) 權,那麽(me) 利潤率將更加可觀。”俞建華說,現在嵊州就在積極地參加浙江省的轉型試點工作,一方麵努力到四川等桑蠶絲(si) 原料的產(chan) 地去,爭(zheng) 取控製上遊原材料,另外一方麵積極打造自主品牌,“隻有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擁有話語權。”
孫廣彬也表示,和鐵礦石談判不同,未來我國還是有望獲得光伏電池的定價(jia) 權,“我國多晶矽體(ti) 原材料是完全能夠自給自足的,一旦掌握了交給加工技術,還是有希望獲得全球定價(jia) 權。”
不過,像中國絲(si) 綢這些國外需求大於(yu) 國內(nei) 需求的商品,則需要另辟蹊徑。“現實的情況是絲(si) 綢的大部分需求在國外,我們(men) 除了要積極擴大內(nei) 需,更重要是爭(zheng) 做絲(si) 綢強國,隻有我們(men) 自己的實力上去了,才能有話語權。”中國絲(si) 綢協會(hui) 秘書(shu) 長錢有清告訴本報記者,伴隨著產(chan) 業(ye) 實力的提升,以前去國外參觀,根本無法見到LV等國際名牌的製作過程,但是近幾年則可以進入生產(chan) 車間。“話語權不是靠嘴巴說的,而是要靠自己真正有了實力才能體(ti) 現。”錢有清說。
在姚堅看來,破解這一困局則有三大途徑,一、以市場手段整合國內(nei) 市場,在企業(ye) 間建立更穩固的協調與(yu) 合作關(guan) 係,不致被“分而治之”;二、有效利用反壟斷法及WTO規則,對國際礦石生產(chan) 商利用壟斷地位操縱市場的行為(wei) 進行反製;三、利用我國的大市場地位,采取多種金融手段,通過在國內(nei) 建立期貨市場、與(yu) 國外聯合協作等方式,增強我國企業(ye) 對市場價(jia) 格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