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產(chan) 品出口提升,通信業(ye) 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隻有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完善定價(jia) 機製,才是最終突破貿易壁壘的真正辦法。
消息人士近日透露,華為(wei) 、中興(xing) 通訊再遭“安全門”,丟(diu) 失美國運營商SprintNextel數十億(yi) 美元采購大單;聯想起9月份歐盟對中國數據卡發起反補貼調查,我國通信業(ye) 正在被貿易保護的陰霾所籠罩。
在日前商務部發布的2010年秋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中,對貿易保護主義(yi) 的闡述相比以往用了更大的篇幅和更緊迫的字眼。報告還特別指出,“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從(cong) 紡織、輕工等低附加值產(chan) 業(ye) 向新能源、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蔓延。”
出口提高摩擦升溫
通信業(ye) 所遭遇的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實際上和產(chan) 品出口比重的提高相伴而行。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chan) 品出口6677.2億(yi) 美元,其中高新技術產(chan) 品出口3482.4億(yi) 美元,增長36.1%,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ge) 百分點。
持續走高的出口比重,大大刺激了歐美等發達經濟體(ti) 的神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部主任劉雪琴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發達經濟體(ti) 紛紛提出通過擴大出口促進經濟複蘇。各國試圖擴大出口勢必導致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加劇,保護主義(yi) 抬頭,貿易摩擦增多。”
同時,本輪經濟複蘇與(yu) 結構調整交織在一起,很多國家對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寄予厚望,但由於(yu) 各國發展模式存在嚴(yan) 重的路徑依賴,結構調整無法一蹴而就,所以對本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的保護變本加厲。
保護措施多管齊下
“中國機電產(chan) 品在獲得政府各種優(you) 惠政策後價(jia) 格本就具有競爭(zheng) 力。”劉雪琴指出,“金融危機之後,這些產(chan) 業(ye) 幾乎不可避免地會(hui) 成為(wei) 頭號保護對象。”在商務部的這份報告中,對貿易保護的闡述鮮見地列舉(ju) 了今年9月16日歐盟對中國數據卡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案例—歐盟首次對中國同一產(chan) 品同時進行三種貿易救濟調查,這次事件也被定義(yi) 為(wei) “迄今為(wei) 止中國遭遇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救濟調查”。
所謂三種貿易救濟調查,是指反傾(qing) 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這在國際貿易救濟實踐中“極為(wei) 罕見”。尤其是反補貼調查,應訴主體(ti) 為(wei) 政府,一旦成立則勢必影響我國產(chan) 業(ye) 政策。而除了貿易救濟措施之外,歐美等國還善於(yu) 使用各種非關(guan) 稅壁壘施行貿易保護。
據某通信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部人士透露,知識產(chan) 權在現代貿易戰中,越來越成為(wei) 一種可隨意利用的工具。據悉,在美國有大小幾百家專(zhuan) 門從(cong) 事知識產(chan) 權起訴的公司,他們(men) 被業(ye) 內(nei) 人士戲稱為(wei) “專(zhuan) 利流氓”。“美國的司法製度決(jue) 定了‘專(zhuan) 利流氓’的生存。”該人士表示,一方麵在美國打官司訴訟成本很高,另一方麵即使企業(ye) 決(jue) 心應訴,陪審團也會(hui) 傾(qing) 向於(yu) 認為(wei) 第三世界國家侵犯專(zhuan) 利權。
“所以絕大多數時候,企業(ye) 都選擇私下了結。”該人士無奈地告訴記者。不過,像中興(xing) 通訊、華為(wei) 這樣一心想打入歐美高端通信市場的企業(ye) ,不但要了解“本地特色”,恐怕還需更多積極的應對策略。
競爭(zheng) 力是根本
在數據卡事件中,除了商務部表示“強烈不滿”和“嚴(yan) 重關(guan) 切”之外,半官方機構中國機電產(chan) 品進出口商會(hui) 也積極組織企業(ye) 抗辯。顯然,目前通過企業(ye) 自身的努力已經很難打破一些非市場阻礙,企業(ye) 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
據記者了解,為(wei) 打消歐美市場的疑慮,中興(xing) 通訊、華為(wei) 這樣的通信巨頭都會(hui) 聘請當地遊說、谘詢和律師團隊協助競標,同時也會(hui) 與(yu) 當地廠商簽訂大額采購合同以此爭(zheng) 取市場認可。
劉雪琴建議,企業(ye) 應該努力提高產(chan) 品的附加值,打造核心競爭(zheng) 力,同時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定價(jia) 機製,將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等因素考慮進成本,這才是規避貿易風險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