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外貿:“從大到強”進行時

   國際金融危機對外貿的衝(chong) 擊,表麵上是對外貿增長速度的衝(chong) 擊,實質上是對外貿發展方式的衝(chong) 擊。在有關(guan) 市場人士看來,中國外貿雖然規模龐大,但既有“內(nei) 憂”也有“外患”:我國外貿還有一些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地方;貿易摩擦明顯增多、處在國際貿易分工價(jia) 值鏈低端、貿易不平衡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我國要從(cong) 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型的發展訴求愈發強烈。

  維基泄密氣候談判玄機 美國陰謀論震驚坎昆 多銀行僅(jin) 供16央企房貸

  發改委:12月CPI不會(hui) 破五 深圳民間吸金泛濫 高回報誘上鉤 專(zhuan) 家稱潛在通脹可達30% 579家債(zhai) 主雲(yun) 集太子奶債(zhai) 權人大會(hui) 盤點最有出息富二代美女(組圖) BTV長盛:沒通脹就沒有財富增長   在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外貿發展方式加快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前不久,本報記者就相關(guan) 問題采訪了對外經貿大學國際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

  外貿轉型須主動而為(wei)

  記者:後危機時代,我國外貿發展的內(nei) 外環境更加複雜,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國外貿發展麵臨(lin) 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趙忠秀:從(cong) 國內(nei) 形勢看,我國仍麵臨(lin) 工業(ye) 化、信息化、城市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任務,經濟結構升級的壓力將持續存在,社會(hui) 發展的空間也十分巨大。從(cong) 國外形勢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優(you) 化資源配置的步伐加快,競爭(zheng) 日趨激烈,各國經濟的互動越來越強,關(guan) 聯度越來越高。後危機時代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歐美發達國家過度消費的模式有所收斂調整,國際需求萎縮,同時國際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

  我國外貿自身發展也麵臨(lin) 著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外貿數量和規模發展較快,質量和效益提高較慢;工業(ye) 製成品出口技術含量偏低的產(chan) 品所占比重還較大;出口產(chan) 品中,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自主品牌的產(chan) 品所占比重還比較低;外貿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麵臨(lin) 著資源、環境、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的約束;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進口規模和結構也將持續擴大和優(you) 化;隨著外貿規模的擴大,我國麵臨(lin) 的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嚴(yan) 峻。

  記者:對外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外貿還有哪些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地方?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需要外貿發展方式作出哪些適應性的轉變?

  趙忠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意味著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chan) 業(ye) 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chan) 業(ye) 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相應地,外貿發展方式也要轉變。

  記者:加快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麵是“十二五”期間外貿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更好地處理擴內(nei) 需與(yu) 穩外需之間的關(guan) 係?重視發展內(nei) 需是不是意味著對外需的放鬆?

  趙忠秀:要實現我國經濟社會(hui) 長期健康發展,應堅持擴大內(nei) 需和穩定外需相結合,促進內(nei) 外需協調發展。要破除將外需與(yu) 內(nei) 需對立的錯誤認識,內(nei) 需不足不是由於(yu) 出口旺盛造成的。

  發展內(nei) 需絕不局限於(yu) 吃飯穿衣這樣狹窄的領域,我國社會(hui) 發展需求空間巨大,欠賬很多,大有可為(wei) 。國際金融危機凸顯了我國穩定外需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的重要性。應當進一步穩定出口退稅、出口信貸、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在品牌建設、技術創新、市場多元化、企業(ye) “走出去”等方麵提供支持,同時促進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降低國內(nei) 流通交易成本和國際貿易交易成本。

  提升服務貿易競爭(zheng) 力

  記者:我國出口與(yu)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競爭(zheng) 加劇,已成為(wei) 貿易保護主義(yi) 的“重災區”。我們(men) 應該如何應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yi) ,更好地參與(yu) 經濟全球化進程?

  趙忠秀:企業(ye) 層麵,要加強中國產(chan) 品國際競爭(zheng) 力,提高出口產(chan) 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避免出口價(jia) 格過低和市場過度集中引發的貿易摩擦。麵對實際發生的貿易保護主義(yi) 事件,企業(ye) 應當積極應對,不回避,不搭順風車。政府層麵,積極進行雙邊、區域和多邊貿易談判,就貿易摩擦問題進行積極有效的磋商和溝通,為(wei) 中國企業(ye) 爭(zheng) 取寬鬆的外部環境。積極利用區域和多邊貿易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對針對中國企業(ye) 的歧視性保護主義(yi) 措施進行反擊,以維護中國企業(ye) 的正當利益。社會(hui) 中介層麵,行業(ye) 協會(hui) 要積極發揮組織、協調功能,應對和反擊貿易保護主義(yi) ,同時監督企業(ye) 自律,避免不必要的貿易糾紛。

  記者:我國貿易不平衡問題仍較突出,長期貿易不平衡不利於(yu) 我國外貿可持續發展。我國外貿發展方式必須要作出哪些主動性的轉變?

  趙忠秀: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加快培育戰略型、支柱型產(chan) 業(ye) ,發展高端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wei) 核心,以品牌、技術和營銷為(wei) 重點,打造新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大力推動外貿發展方式從(cong) 規模速度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實現對外貿易規模、效益同步增長,使貿易商品結構和貿易方式結構更加優(you) 化,促進外貿發展從(cong) 低端要素向高端要素轉型。

  記者:成為(wei) 貿易強國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戰略目標。2009年我國出口居世界第一,進口居世界第二,已是貿易大國,那麽(me) 還要具備什麽(me) 樣的條件才能進入貿易強國的行列?

  趙忠秀:嚴(yan) 格來講我國是貨物貿易大國,要發展成為(wei) 貿易強國,除了強化傳(chuan) 統優(you) 勢以外,必須提升服務貿易競爭(zheng) 力,增強價(jia) 值鏈優(you) 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確立服務貿易在新一輪開放中的戰略地位。加大製造業(ye) 企業(ye) 創新力度,創造新型資源優(you) 勢,加快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發揮戰略產(chan) 業(ye) 的前向連鎖和後向連鎖的拉動作用,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經濟發展。

  記者:當前,我國處在國際貿易分工價(jia) 值鏈低端,以加工製造業(ye) 為(wei) 主,自主品牌不足10%。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必須更加注重由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轉變。“十二五”期間,較為(wei) 合理的加工貿易調整的量化目標是什麽(me) ?當前外貿企業(ye) 轉型是否具備足夠的內(nei) 在動力和外在動力?為(wei) 促進外貿企業(ye) 的轉型升級,國家層麵還應該給與(yu) 哪些支持與(yu) 鼓勵?

  趙忠秀:一方麵,有實力的企業(ye) 將通過集約型發展模式進行技術創新,生產(chan) 高技術、高附加值產(chan) 品,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和自主品牌,逐步向國際分工價(jia) 值鏈高端延伸;另一方麵,勞動力資源豐(feng) 富、廉價(jia) 仍是我國生產(chan) 要素的比較優(you) 勢,中國也會(hui)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發展加工貿易、代工、貼牌的貿易方式,延續勞動力為(wei) 基礎的比較優(you) 勢。

  目前我國加工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接近50%,“十二五”期間可降至略高於(yu) 40%的水平,這有利於(yu) 優(you) 化我國企業(ye) 在全球生產(chan) 網絡中的地位。對企業(ye) 的轉型升級,政府應積極鼓勵,在技術升級和創新方麵給予更多的政策優(you) 惠,鼓勵企業(ye) 加大研發力度,形成創新發展的激勵和壓力環境;鼓勵企業(ye) 創新自主品牌,為(wei) 轉型升級的企業(ye) 提供更優(you) 惠和更有保障的融資支持,建立起相應的鼓勵機製。

  人民幣適度升值是利好

  記者: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似乎不可避免,您對未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有多高,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ye) 的影響會(hui) 有多大,外貿企業(ye) 應該如何應對?

  趙忠秀:短期看,人民幣升值不利於(yu) 中國出口,會(hui) 降低出口企業(ye) 利潤,並且可能因出口減少導致國內(nei) 就業(ye) 壓力加大,並降低中國吸引FDI的優(you) 勢。長期看,適度的人民幣升值促使提高企業(ye)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淘汰落後產(chan) 能,有利於(yu) 國內(nei)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中國外貿結構調整。出口企業(ye) 應積極使用各種外匯市場工具如期貨、期權、掉期等進行套期保值,提高適應匯率波動的能力,並通過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提升技術含量,提高議價(jia) 能力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