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貿易摩擦常態化考驗中國企業“成長智慧”

   現在,對於(yu) 很多中國外貿企業(ye) 而言,貿易摩擦已經遠非“反傾(qing) 銷”可以涵蓋——反補貼、反規避、產(chan) 業(ye) 損害、337調查、301報告……這些都成了中國企業(ye) 耳熟能詳的名詞。——從(cong) 年初到年尾,來自歐美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頻繁的、不同手段的貿易保護行動,一直如影隨形,讓數以萬(wan) 計的中國外貿企業(ye) 窒礙難行。


  “回顧2010年,貿易摩擦數量雖然略有下降,但是可以肯定,取得好結果是越來越難。常態化的貿易摩擦,已經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後危機時代必須應對的最大考驗之一。”廣東(dong) 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貿易保護行動“密集發難”

  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布的預警信息顯示,10月底以來,歐盟在終裁中對華鋁合金輪轂、葡萄糖酸鈉分別征收為(wei) 期5年22.3%和53.2%的反傾(qing) 銷稅;在初裁中對華銅版紙、三聚氰胺征收為(wei) 期6個(ge) 月的臨(lin) 時反傾(qing) 銷稅;在反傾(qing) 銷日落複審調查中對華聚酯切片維持征稅。此外,歐委會(hui) 還對華不鏽鋼緊固件、鋼絲(si) 繩發起反傾(qing) 銷日落複審調查,同時歐盟業(ye) 界呼籲對華不鏽鋼板、熱軋鋼卷發起反傾(qing) 銷立案調查。

  歐盟“密集發難”——市場這樣形容這一波來自中國最大出口市場的貿易保護風潮。

  事實上,在很多企業(ye) 看來,“愈演愈烈”才是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外貿行業(ye) 發起貿易保護行動的更真實寫(xie) 照。早在今年1月4日,也就是元旦假日後的第一個(ge) 工作日內(nei) ,就有來自美國的兩(liang) 項反傾(qing) 銷終裁和兩(liang) 項初裁通告發布;從(cong) 那時起,各種針對中國外貿產(chan) 業(ye) 的摩擦舉(ju) 措就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luan) ,應接不暇。

  市場分析認為(wei) ,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ti) 宏觀政策自顧傾(qing) 向強化,是導致對華貿易保護主義(yi) 升溫的根本原因。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說,濫用貿易救濟手段成為(wei) 歐美發達國家轉移自身經濟結構矛盾的手段之一,“說白了,就是讓中國企業(ye) 成為(wei) 其宏觀經濟複蘇進程緩慢的‘替罪羊’。”

  有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今年以來,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從(cong) 紡織、輕工等低附加值產(chan) 業(ye) 向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蔓延。可以預見,明年我國企業(ye) 麵臨(lin) 的貿易摩擦形勢將更為(wei) 複雜。

  中國企業(ye) 麵臨(lin) “立體(ti) 攻勢”

  今年9月16日,歐盟委員會(hui) 對中國數據卡發起反補貼調查,涉案金額約41億(yi) 美元,不僅(jin) 成為(wei) 迄今為(wei) 止中國遭遇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救濟調查,也是歐盟首次對中國同一產(chan) 品同時進行三種貿易救濟調查,在國際貿易救濟實踐中極為(wei) 罕見。

  透過這一案例,一些市場人士認為(wei) ,這表明一些國家針對中國產(chan) 品的貿易摩擦舉(ju) 措已經形成了“立體(ti) 攻勢”,保護措施從(cong) 具體(ti) 產(chan) 品層麵向產(chan) 業(ye) 政策、匯率製度等宏觀層麵延伸的態勢更加明顯。

  現在,對於(yu) 很多中國外貿企業(ye) 而言,貿易摩擦已經遠非“反傾(qing) 銷”可以涵蓋——反補貼、反規避、產(chan) 業(ye) 損害、337調查、301報告……這些都成了中國企業(ye) 耳熟能詳的名詞。

  商務部貿研院專(zhuan) 家姚玲則分析說,今年以來,由於(yu) 拒不承認我市場經濟地位,歐盟部分貿易救濟措施現長期化傾(qing) 向。此外,由於(yu) 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歐美動輒以“替代價(jia) 格”計算傾(qing) 銷幅度,導致對我涉案產(chan) 品征收反傾(qing) 銷稅的稅率往往極高,這些都加劇了貿易摩擦帶給中國企業(ye) 的不利影響。

  貿易保護主義(yi) 的深入還讓中國企業(ye) 麵對全方位的貿易壁壘舉(ju) 措。東(dong) 莞一家玩具企業(ye) 就向記者表示,以該行業(ye) 為(wei) 例,除了遭受反傾(qing) 銷調查外,今年3月中旬,美歐等地均大幅提升了消費進口玩具的安全標準,加上高昂的檢測費用,這也使得中國企業(ye) 出口麵臨(lin) 的“壁壘性門檻”不斷加高。

  摩擦常態化考驗企業(ye) 智慧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此前表示,由於(yu) 中國國際貿易地位的變化,“中國製造”遭遇“雙反”等貿易調查可能將常態化。

  商務部研究院11月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0秋季版)》則分析認為(wei) ,可以預見,明年我國企業(ye) 麵臨(lin) 的貿易摩擦形勢將更為(wei) 複雜。

  不可避免的貿易摩擦加劇形勢,考驗的是中國企業(ye) 的成長智慧。而在摩擦中成長,也成為(wei) 許多中國企業(ye) 的堅定選擇。

  深圳木地板企業(ye) 燕加隆集團,六年堅持打勝了七起知識產(chan) 權跨國訴訟,維護了自身的權益和市場份額,也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和國際競爭(zheng) 能力。這家企業(ye) 的負責人說,敢與(yu) 同歐美發達國家企業(ye) 博弈,爭(zheng) 奪話語權,最終讓全世界認識到不僅(jin) 有“中國製造”,也有“中國創造”,從(cong) 而為(wei) 未來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奠定基礎。

  然而,根據加入WTO協定,中國2016年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在此之前,包括美國在內(nei) 的很多國家對中國貿易救濟調查的數量和力度預計會(hui) 進一步加大。有專(zhuan) 家則認為(wei) ,未來5年中,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可能將貿易保護主義(yi) 發揮到極致,中國涉案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的範圍可能進一步擴大。

  “一方麵,對於(yu) 不合理的貿易限製,我國政府有關(guan) 部門應積極通過WTO和雙邊機製交涉、解決(jue) ,切實維護我國企業(ye) 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麵,我國企業(ye) 應審慎應對,高度重視出口產(chan) 品的技術創新,提高產(chan) 品的技術含量、獨創性、新穎性;一旦涉案,則應積極應訴和參與(yu) 產(chan) 業(ye) 內(nei) 的合作與(yu) 溝通、交流,用好行業(ye) 組織和商協會(hui) ,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並努力維持、擴大在歐市場份額。”姚玲說。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