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還是不轉,這是一個(ge) 問題。
對於(yu) 曾經為(wei) 深圳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三來一補”出口加工型企業(ye) 來說,如今正麵臨(lin) 著一場轉型升級難題。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從(cong) 深圳市加工貿易企業(ye) 協會(hui) 獲悉,一場由政府積極推動的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運動,意外遭到深圳近3800家來料加工型企業(ye) 的“冷遇”。
已轉型企業(ye) 不到一成
從(cong) 今年6月開始,深圳市加工貿易企業(ye) 協會(hui) 對該市來料加工企業(ye) 轉型升級工作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調查,調查的結果讓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鄭建國很是擔憂。據不完全統計:已完成轉型的企業(ye) 不到10%,不希望轉型的占20%,而持觀望態度的達到65%以上。
據鄭建國介紹,目前深圳有近3800家來料加工型企業(ye) 需要升級轉型,主要分布在機電、電子、五金、塑膠、服裝、鞋業(ye) 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
早在去年,深圳市就按照廣東(dong) 省政府《關(guan) 於(yu) 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若幹意見》的要求,啟動了深圳境內(nei) 來料加工型企業(ye) 轉型升級的各項工作,要求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來料加工廠到2012年基本完成轉型。
來料加工企業(ye) 屬於(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相比競爭(zheng) 優(you) 勢明顯不足。以代工出口為(wei) 主的經營模式也極大地製約著企業(ye) 在產(chan) 品內(nei) 銷、創建品牌、自主創新等方麵的發展,不利於(yu) 企業(ye) 轉型發展和做大做強。
為(wei) 了推進加工企業(ye) 轉型升級工作,深圳市政府推出一係列政策措施。如對轉型成功首年產(chan) 值達500萬(wan) 元的企業(ye) ,根據企業(ye) 稅收的情況,可給予高達100萬(wan) 元的獎勵。
然而,巨額獎金並沒有讓企業(ye) 心動,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目前完成轉型升級的企業(ye) 僅(jin) 有200多家。
多年積弊加大轉型升級難度
“省政府要求在未來兩(liang) 三年內(nei) 完成加工貿易企業(ye) 轉型升級工作,但現在大多數企業(ye) 態度不積極,都還處於(yu) 觀望狀態。”鄭建國稱,之前出口加工企業(ye) 都能享受國家出口退稅和其他稅收優(you) 惠政策,而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加工企業(ye) 必須完成公司注冊(ce) 登記,由此將導致轉型後企業(ye) 稅收負擔增加。“大多數觀望的企業(ye) 都擔心稅收加重而不願意轉型。”
去年6月,深發工藝家俬有限公司從(cong) 一個(ge) 家具出口加工廠完成轉型後成為(wei) 一家外商投資公司。公司總經理潘文武稱,擔心轉型後稅收增加僅(jin) 是企業(ye) 不願意轉型的一方麵。而在另一方麵,由於(yu) 加工貿易企業(ye) 扶持政策優(you) 勢已經不再明顯,很多企業(ye) 都在考慮是否繼續在深圳把廠辦下去。
據潘文武介紹,近年來出口加工企業(ye) 在經濟危機後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即使升級轉型也麵臨(lin) 諸多生存難題。“比如廠房土地產(chan) 權不清、生產(chan) 經營條件不達標、環保審批不合格等。加上轉型升級手續繁雜,這使很多加工企業(ye) 都認為(wei) 轉型成本過高。”
潘文武稱,深圳大部分加工企業(ye) 隻是著眼於(yu) 現在,而沒有看到企業(ye) 的長遠發展。“大多數加工貿易企業(ye) 都是中小企業(ye) ,企業(ye) 改造的意識和動力不強。”據他了解的情況,目前深圳真正願意轉型的加工企業(ye) 很少,大多數仍延續多年來接訂單加工生存的經營模式,而多年的積弊使得轉型升級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