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周二發布報告預測,2011年中國煤炭淨進口量將勁增63%至超過2億(yi) 噸,主要原因為(wei) 中國國內(nei) 煤炭產(chan) 量難以滿足旺盛的需求。與(yu) 此同時,中國第一大電煤進口國印度尼西亞(ya) 卻在收緊煤炭出口。專(zhuan) 家認為(wei) ,此舉(ju) 或將導致明年中國的煤炭供應形勢較為(wei) 嚴(yan) 峻。
花旗研究報告稱:“中國煤炭淨進口應從(cong) 2010年的1.43億(yi) 噸(預估)增加到2.33億(yi) 噸,供給缺口擴大,國內(nei) 和國際(煤炭)價(jia) 格應會(hui) 上漲。”並指出,巨大的需求或將推動明年中國煤炭合約價(jia) 格上漲8%。
報告同時稱,來自電力、鋼材和水泥生產(chan) 商的強勁需求將推動明年中國國內(nei) 的煤炭需求較今年增長7.3%,而煤炭供應僅(jin) 將增加4.8%至33.8億(yi) 噸,短缺形勢日益明顯。
與(yu) 此相印證的是澳新銀行經濟與(yu) 全球市場研究部日前發布的報告。該報告也稱,中國發電企業(ye) 明年1月煤炭供應可能出現短缺。市場的看漲情緒繼續支撐價(jia) 格,中國買(mai) 家已將詢購價(jia) 提高5美元/噸左右,以反映供應緊張的狀況,此外中國的電力公司和煤炭企業(ye) 已經啟動了合約談判。
有煤炭業(ye) 內(nei) 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由於(yu) 擔心今年冬季將遭遇嚴(yan) 寒,因此中國煤炭買(mai) 家在現貨市場的表現更加活躍,導致中國國內(nei) 電煤價(jia) 格連續數周上漲。
另據某大型發電集團人士透露,作為(wei) 中國目前第一大電煤進口國的印度尼西亞(ya) 遭遇煤炭供應緊張,從(cong) 而導致出口緊縮,可能是國內(nei) 煤炭供應短缺的主因。
但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資深專(zhuan) 家李朝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向記者表示,煤炭供應緊張的主因不是進口受阻,而是產(chan) 能利用不充分等問題。
據李朝林測算,五大發電集團每年從(cong) 印度尼西亞(ya) 等國家進口的電煤逐年攀升,今年可能超過1.1億(yi) 噸。但即使如此,全部進口電煤也不到五大集團用煤總量的10%,應當不會(hui) 成為(wei) “鬧煤荒”的主因。另一方麵,李朝林認為(wei) 中國完全可不進口電煤,而依靠自身資源解決(jue) 用煤問題。重點即在於(yu) 恢複部分民營中小煤礦的產(chan) 能,讓這些在煤礦國有化浪潮中被兼並和廢棄的煤礦重新為(wei) 滿足需求貢獻力量。
另外,作為(wei) 煤炭供應短缺及價(jia) 格高漲的應對之策,發電集團及鋼鐵、水泥等用煤大戶早已著手打造一體(ti) 化公司,向產(chan) 業(ye) 鏈上遊爭(zheng) 奪煤炭資源。李朝林認為(wei) ,鑒於(yu) 政府允許其他行業(ye) 進入煤炭產(chan) 業(ye) ,長遠來說發電、鋼鐵等行業(ye) 企業(ye) 在此領域很可能後來居上,但顯然不是今天。據了解,五大發電集團目前在上遊煤炭產(chan) 業(ye) 所擁有的產(chan) 量僅(jin) 能滿足其全部需求的10%左右,且中、低質煤居多,好煤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