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中美戰略與(yu) 經濟對話中,中方表達了對美國技術出口管製的關(guan) 注,希望了解美方關(guan) 於(yu) 逐步消除對華高技術出口障礙等措施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分析人士認為(wei) ,美放寬對華出口限製對雙方來說可實現互利雙贏,中美貿易合作有望邁出積極一步。
此外,中美雙方25日下午在北京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涉及能源、貿易、融資、核能利用等多個(ge) 方麵。市場人士認為(wei) ,在節能環保、清潔能源及新材料領域,美國有技術,中國有市場,優(you) 勢互補非常明顯。
放鬆管製是貿易平衡核心問題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希望美國能夠從(cong) 整體(ti) 上取消歧視性的對中國單一的出口管製。“這個(ge) 問題是中美貿易平衡的一個(ge) 核心和關(guan) 鍵的問題。如果這個(ge) 問題不解決(jue) 好,中美貿易平衡討論就沒有一個(ge) 機製。”
基於(yu) 1979年的《出口管理法》,美國長期實行對華出口管製,還在2007年將中國單列,專(zhuan) 門增加航空發動機等47個(ge) 出口管製項目,迫使中國用戶放棄進口美國產(chan) 品。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近期強調美方將進行實質意義(yi) 的改革。
今年5月以來,關(guan) 於(yu) “出口管製”的話題成為(wei) 中美雙方關(guan) 注的焦點。駱家輝此次訪華前夕公開表示,美國正在重新檢討對華高科技產(chan) 品出口管製政策。而在他訪華期間,該問題也是其回答最多的問題。中國則一直表示希望美方能夠采取切實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需要擴大出口提振國內(nei) 就業(ye) 。按照奧巴馬政府今年提出的“國家出口倡議”戰略,到2015年之前,美國出口額要翻一番,並創造20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在金融危機導致各國購買(mai) 力下降的背景下,中國無疑成為(wei) 美國擴大出口的重要對象。
美放鬆出口管製有利實現雙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hui) 副秘書(shu) 長湯敏認為(wei) ,美國有放鬆對華高科技產(chan) 品出口管製的可能性。
他指出,一方麵,美國對華出口管製產(chan) 品名單是冷戰時期確立的,很多產(chan) 品管製現在已經不合理。隨著科技一日千裏的發展,很多過去的機密現在已經不是機密。美方顯得過於(yu) 謹慎。另一方麵,美國限製高科技出口管製中的很多技術,並非美國獨有。美國若持續管製將使其失去許多機會(hui) 。
在限製高技術產(chan) 品流向中國的同時,美國國內(nei) 廠商也遭受巨大損失。當其他北約締約國已逐漸放寬對華出口高科技產(chan) 品之時,美國的出口份額卻逐年下降。嚴(yan) 格的管製迫使很多中國用戶放棄進口美國產(chan) 品,轉從(cong) 他國進口。據商務部數據,近年來中國高技術產(chan) 品進口快速增長,但自美進口比重從(cong) 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如果仍按2001年的進口比例推算,2009年美國對華出口至少損失330億(yi) 美元。
據測算,到2020年中國僅(jin) 在集成電路、機床和民用航天領域的進口需求就高達6000多億(yi) 美元,但其中恰恰有大量產(chan) 品受限於(yu) 美國出口管製。在美優(you) 勢產(chan) 品出口受限的情況下,中美貿易差額不是雙方競爭(zheng) 力的真實反映,依此調整兩(liang) 國經貿政策隻能造成更大的扭曲。
湯敏表示,若放鬆對華出口管製,將會(hui) 對改善我國對美貿易逆差有一定的影響。盡管影響力難以估量,但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等多位專(zhuan) 家表示,需要敦促美方放鬆管製。
金融危機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日益頻繁,美國頻頻向中國出口商品發起反傾(qing) 銷調查、實施出口限製,貿易保護主義(yi) 大有抬頭之勢。緩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此輪中美戰略與(yu) 經濟對話的重要議題。
梅新育表示,中美雙邊貿易現在規模已經很大,美方如果想要縮小中國出口規模並不容易,而且自身也需要付出巨大代價(jia) 。但他表示,在這麽(me) 大規模貿易之下,不發生貿易摩擦是不可能的。
湯敏表示,中美貿易摩擦近期頻發,需要防止出現貿易保護主義(yi) 。希望能通過對話加強友好協商,期望在雙邊貿易中,至少“大的貿易爭(zheng) 端可以擱置”。
此外,中國希望美國能夠平等對待赴美投資的企業(ye) 。陳德銘5月24日指出,希望美增強投資政策透明度和可預見性。在美國的《外資安全法》中,關(guan) 於(yu) “外國政府控製的交易”定義(yi) 含糊,任何類型的中國企業(ye) 和個(ge) 人到美國去投資都有可能被認定為(wei) 存在“政府控製”的因素,從(cong) 而受到投資安全審查。
湯敏表示,目前美國很需要接收國外直接投資,而中國可以通過對外投資減緩外匯儲(chu) 備增長壓力。觀察日本、韓國發展的曆程,到了一定的曆史階段,企業(ye) 必須走出國門尋求更多機會(hui) 。美方為(wei) 中國企業(ye) 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對其也有很多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