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是甘肅省重要的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創匯基地,這裏加工出口了全國40%的杏產(chan) 品、60%的金針菜、70%以上的白瓜籽,慶陽市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數量連續7年位居甘肅省第一位。
而慶陽市的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企業(ye) 大多數雲(yun) 集在有“旱碼頭”之稱的慶城縣驛馬園區。驛馬園區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貿易,在經曆國際金融危機“寒流”後,今年出現複蘇跡象,許多企業(ye) 負責人感慨地說,應對金融危機是企業(ye) “強身健體(ti) ”的大課堂。
在以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出口聞名國內(nei) 的慶城縣驛馬出口創匯示範園區,隨著全球經濟複蘇“春天”的到來,這個(ge) 園區的出口企業(ye) 變得更加強壯,呈現出勃勃生機。
曆經風雨沉浮後,驛馬出口創匯園區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截至今年10月底,園區企業(ye) 出口創匯700萬(wan) 美元,同比增長22%;完成出口創匯5億(yi) 元,同比增長32%。
比這份答卷更具亮色的,是這些數字背後所蘊藏的各個(ge) 企業(ye) 紛紛謀求經濟轉型和產(chan) 業(ye) 提升的巨大變化。
發端於(yu)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直接波及到這個(ge) 依賴國際市場生存的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企業(ye) 群體(ti) 。一時間,產(chan) 品出口受阻,企業(ye) 資金鏈條“吃緊”。為(wei) 了解決(jue) 驛馬園區內(nei) 中小企業(ye) 資金短缺的困難,慶城縣政府加強了政銀、政企、銀企合作步伐,不斷優(you) 化地方金融生態環境,確保企業(ye) 平穩健康發展,抵禦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2009年,慶城縣連續召開了3次銀企座談會(hui) ,給園區企業(ye) 協調周轉資金,以緩解困境。
金融危機雖然帶來慘痛的損失,同時也是檢驗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基地產(chan) 業(ye) 鏈是否完整、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水平高低的一次“大考”。在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時,慶城縣清醒地認識到,園區企業(ye) 自身發展模式有問題,企業(ye) 不但經營範圍雷同,而且技術含量偏低、生產(chan) 規模較小,同質化經營造成各個(ge) 企業(ye) 紛紛爭(zheng) 原料、搶市場,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整體(ti) 競爭(zheng) 力。
經過深入調研和論證,慶城縣提出,將驛馬園區建設成甘肅省“高規格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集中區、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區、城鄉(xiang) 一體(ti) 化試驗示範區”,這是一個(ge) 全新的定位。
為(wei) 了讓園區企業(ye) 拉長產(chan) 業(ye) 鏈,慶城縣政府引導企業(ye) 搞起了循環經濟。以前亨陽土特產(chan) 公司加工的酸棗仁,將果仁加工了,果殼卻白白扔掉了,慶城縣瞄準這個(ge) 商機引導立康活性炭公司利用酸棗殼,生產(chan) 活性炭。去年立康公司活性炭銷售收入達200餘(yu) 萬(wan) 元。
思路一變天地寬。在驛馬園區,白瓜籽仁賣到市場了,白瓜籽皮卻白白扔掉了;蘋果汁提取了,剩下的蘋果渣如何處理?蘋果枝條怎麽(me) 辦?……把這些“邊角廢料”“吃幹榨淨”作為(wei) 突破口,慶城縣加大了有針對性的招商力度,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的下遊環節精深加工。目前,借著剩下的蘋果枝條,驛馬園區正在引進板材企業(ye) ,生產(chan) 壓縮板。以前隻能賣原料的甘草,現在也“引”來了下遊企業(ye) ,開始把甘草加工成單鉀鹽和雙鉀鹽,現在也成了可以直接出口的產(chan) 品。
在金融危機麵前,驛馬園區出口企業(ye) 沒有選擇“集體(ti) 貓冬”,而是奮起“苦練內(nei) 功”。他們(men) 把危機作為(wei) “倒逼”企業(ye) 提升發展的動力,在“寒冬”中積蓄能量,產(chan) 業(ye) 技術升級熱潮興(xing) 起。
慶城縣果仁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白瓜籽仁銷到德國、法國、美國、比利時等7個(ge) 國家。但以前這些白瓜籽仁主要靠人工手揀,勞動量大,效率低,成本高。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果仁公司意識到,增強發展實力必須從(cong) 單純依靠人力要素的投入,轉變到依靠技術進步、效率提高上來。麵對國外客戶對產(chan) 品質量越來越挑剔的態度,果仁公司克服資金緊張的困難,不但引進了紫外線殺菌機,還從(cong) 英國進口了一台色選機。這台機器會(hui) 自動根據白瓜籽的顏色,將飽滿度高的白瓜籽挑選出來,不但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還降低了人工成本。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這台色選機按每天工作10小時計算,能挑選24噸白瓜籽,而以前,一名女工一天最多能挑選50公斤。
“去年7月至11月,訂單直線下滑,甚至發展到接不到一份訂單,產(chan) 品銷不出去,那時感覺真有點撐不下去了。”一年前突如其來的遭遇,至今還讓驛馬園區的慶陽市寶源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範守仁心有餘(yu) 悸。而在一年後,範守仁依然煩惱。但如今他的煩惱卻是,公司產(chan) 品供不應求,工人卻招不來,人手緊張。
市場恢複得這麽(me) 快,得益於(yu) 範守仁在危機中采取了化危為(wei) 機的舉(ju) 措。危機來臨(lin) 後,範守仁開始積極調整產(chan) 品結構,公司根據市場需要,大力開發膨化蘋果脆片以及蘋果粉等新產(chan) 品,博得了市場青睞。
更重要的是,在危機中,範守仁開始了“目光向內(nei) ”的轉變。以前,寶源公司一直滿足於(yu) 國際市場的利潤,在開發國內(nei) 市場上沒有下太大功夫。去年,公司在蘭(lan) 州高薪聘請了一名銷售經理,專(zhuan) 門開拓西藏、新疆、寧夏等西北市場。並在北京開設了一個(ge) 銷售窗口,試圖拿下整個(ge) 北方市場。同時,他還將目光瞄向了南方市場。
和寶源公司一樣,整個(ge) 驛馬園區的企業(ye) 也都認識到了多元化市場的重要性,他們(men) 開始細分國際市場,瞄準新興(xing) 國家,加大了新興(xing) 市場的開拓力度。去年,他們(men) 針對籽仁主要消費國美國、英國等市場需求下滑的現實,新開拓了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等國市場,而且產(chan) 品主要出口國家轉向了荷蘭(lan) 、加拿大等國。新開拓的市場讓園區企業(ye) 嚐到了甜頭。僅(jin) 白馬亨陽公司去年就向澳洲出口了籽仁121噸,占其出口量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