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1日起,中國將統一內(nei) 外資企業(ye) 和個(ge) 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製度。專(zhuan) 家認為(wei) ,此舉(ju) 將為(wei) 內(nei) 外資企業(ye) 創建更加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
根據中國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通知,自12月1日起,中國將統一內(nei) 外資企業(ye) 和個(ge) 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製度。專(zhuan) 家認為(wei) ,此舉(ju) 將為(wei) 內(nei) 外資企業(ye) 創建更加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
然而政策一經公布,便隨即招來一些外商的抱怨,哀歎其“超國民待遇”即將終結,同時也不乏看到他們(men) 向一些國外媒體(ti) “揭露”中國投資環境變得不友善的言論。
中國投資協會(hui) 會(hui) 長張漢亞(ya) 30日說,中國並沒有對國外企業(ye) 增加超過國內(nei) 企業(ye) 的稅收。他說,中國國內(nei) 企業(ye) 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已經幾十年,中國這次統一內(nei) 外資企業(ye) 稅製的舉(ju) 措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guan) 規定,也是中國逐漸向國際規則靠近的體(ti) 現。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為(wei) 了鼓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一直對外資企業(ye) 實行比國內(nei) 企業(ye) 優(you) 惠的稅收政策,在稅收和土地使用上,外企一直享受著“超國民待遇”。
專(zhuan) 家表示,從(cong) 過去外資企業(ye) 的“超國民待遇”到現在中國努力縮短內(nei) 外資企業(ye) 的政策差距可以看出,中國對待外資的態度正悄然發生變化。
張漢亞(ya) 說,這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更加成熟了,中國意識到不應該隻為(wei) 了引資而犧牲本國的資源和損害自己的利益。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是中國為(wei) 籌集城鄉(xiang) 維護建設資金和擴大地方教育經費來源設立的專(zhuan) 項稅收和政府性基金,麵向所有享用城鄉(xiang) 公共設施和教育服務的單位和個(ge) 人征收。兩(liang) 項稅費開征20多年來,一直僅(jin) 對中國公民和內(nei) 資企業(ye) 征收。
中國財政部官員此前表示,把外資企業(ye) 納入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征收範圍,將拓寬地方政府城鄉(xiang) 建設和教育事業(ye) 投入的資金來源,也有利於(yu) 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促進城鄉(xiang) 建設和教育事業(ye) 發展。
張漢亞(ya) 說,中國即將對外資企業(ye) 征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占其總稅賦的比重很低,對於(yu) 一些在中國年淨利潤高速增長的外資企業(ye) 來說負擔不會(hui) 太明顯。
目前,中國對內(nei) 資企業(ye) 征收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以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e) 稅(1994年以前為(wei) 產(chan) 品稅、增值稅、營業(ye) 稅)實際繳納的稅額為(wei) 計征依據。其中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納稅人所在地為(wei) 市區、縣城(鎮)和其他地區,分別按照7%、5%、1%三檔稅率征收,教育費附加目前統一按3%的比率征收。
為(wei) 反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呼聲,中國自2008年1月1日起將內(nei) 外資企業(ye) 所得稅稅率統一為(wei) 25%,此前外資所得稅稅率是15%,而內(nei) 資企業(ye) 的稅率高達33%。不過對於(yu) 一些高科技外資企業(ye) 以及在開發區的外資企業(ye) ,張漢亞(ya) 透露,其稅率還是15%,依然比較優(you) 惠。
張漢亞(ya) 說,中國最新的統一內(nei) 外資企業(ye) 稅製的措施並不意味著中國外商投資環境在惡化,並稱稅收並不是唯一影響外商投資的因素。
他說,作為(wei) 擁有13億(yi) 人口的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市場巨大,而且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市場增長潛力巨大,這些都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也有專(zhuan) 家說,中國國內(nei) 穩定的政治環境以及豐(feng) 富的勞動力資源也將繼續吸引外資到來。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10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76.6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7.86%,這是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吸收外資連續第15個(ge) 月保持增長。
此外,前10個(ge) 月中國累計吸收外資820.0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5.71%,數據表明外資依然青睞中國這一投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