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是指經營企業(ye) 進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經加工或者裝配後,將製成品複出口的經營活動,包括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
2010年11月,東(dong) 莞實至名歸,升級為(wei) 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作為(wei) 我國加工貿易的發源地,東(dong) 莞依靠加工貿易起家而又提速轉型,這一過程具有深刻的標本意義(yi) 和觀察價(jia) 值。
東(dong) 莞是一個(ge) 奇跡。而加工貿易之於(yu) 奇跡的創造怎麽(me) 評價(jia) 也不為(wei) 過。
從(cong) 曆史看,東(dong) 莞的崛起,始自加工貿易生產(chan) 模式。改革開放初期,一無技術、二無資金的東(dong) 莞,憑借地緣、人緣的有利條件,率先引進港資,辦起了第一家來料加工企業(ye) 。此後,東(dong) 莞辦起了許許多多小作坊,除了吸收本地30萬(wan) 富餘(yu) 勞動力外,還完成了資金的積累。30年來,以加工貿易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東(dong) 莞外向型發展道路,雖不是一帆風順,但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僅(jin) 從(cong) 過去10年東(dong) 莞經濟發展的數據分析,我們(men) 發現,加工貿易始終是推動東(dong) 莞GDP增長的主動力:工業(ye) 總產(chan) 值中近八成來源於(yu) 加工貿易企業(ye) 創造;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有四成以上來自加工貿易淨出口。
從(cong) 現實看,東(dong) 莞從(cong) 事加工貿易的企業(ye) 目前已由過去單純的勞動密集型發展到“勞動、資金、技術三密集”為(wei) 主要形態。加工貿易不僅(jin) 對東(dong) 莞的高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wei) 全國創造了8%的進出口額和800多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截至今年6月,東(dong) 莞從(cong) 事加工貿易的企業(ye) 達11700多家,加工貿易累計吸收外資超過600億(yi) 美元,並以不到全國萬(wan) 分之三的土地創造出全國百分之八的加工貿易進出口。
“但是,加工貿易的粗放型發展,也給東(dong) 莞帶來土地、能源、人口和環境的壓力。我們(men) 深刻感受到,現階段不做加工貿易是不現實的,但繼續用粗放的方式來做加工貿易也是難以為(wei) 繼的。”東(dong) 莞市副市長江淩坦言。圍繞加工貿易企業(ye) 轉型升級,東(dong) 莞開始了一係列有效的探索。
新態勢:ODM企業(ye) 與(yu) 日俱增
自主創新和品牌戰略讓越來越多的東(dong) 莞企業(ye) 實現了從(cong) “生產(chan) ”到“設計+生產(chan) ”、從(cong) “生產(chan) 車間”到“企業(ye) 總部”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企業(ye) 逐漸掌握了市場的議價(jia) 權和主動權。
“議價(jia) 權”現在成了東(dong) 莞市加工貿易企業(ye) 老板接受記者采訪時最愛提及的一個(ge) 關(guan) 鍵詞。
“我們(men) 創科公司一年投入市場的新產(chan) 品超過300款,且價(jia) 格製訂全部由我們(men) 主導。”創科實業(ye) 有限公司總監何柏林說起這些非常自豪。而在以前,這是不可想象的。由於(yu) 來料加工企業(ye) 僅(jin) 相當於(yu) 跨國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沒有法人資格和獨立的財務,盈利方式是結算加工費,完全是照單生產(chan) ,沒有價(jia) 格自主權,更缺乏議價(jia) 能力,一旦低成本優(you) 勢喪(sang) 失,企業(ye) 的生存都會(hui) 麵臨(lin) 危機。
創科實業(ye) 有限公司1985年在香港成立,1988年在東(dong) 莞厚街鎮設立加工貿易企業(ye) ————東(dong) 莞厚街科技電業(ye) 公司。公司一直做電動工具、戶外園藝工具等代工業(ye) 務。由於(yu) 貼牌生產(chan) ,每接一筆訂單,價(jia) 格基本都是國外買(mai) 家說了算,如果碰到原材料漲價(jia) ,競爭(zheng) 對手降價(jia) 競爭(zheng) ,所獲得的加工費就更低。
近年來,創科的管理者鑒於(yu) 代工企業(ye) 的發展局限性,毅然開始轉型,先後在東(dong) 莞投資成立兩(liang) 家獨資企業(ye) :東(dong) 莞創機電業(ye) 製品有限公司及東(dong) 莞厚街鴻亮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在創科公司的產(chan) 品展廳,記者見到不同種類的電鑽和設計新穎的吸塵器。何柏林告訴記者,這些產(chan) 品都是公司自己的品牌,在歐美市場占有率很高,其中創科的電動工具已經在北美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且他們(men) 的電動工具單價(jia) 要比國外同類的產(chan) 品高出10至20美元。
創科擁有產(chan) 品議價(jia) 權的底氣來自於(yu) 公司的自主創新和品牌戰略。從(cong) 2003年開始,創科成功收購了多個(ge) 歐美市場電動工具的高端知名品牌,並引進其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後,開始自主研發及生產(chan) 。公司也由原設備生產(chan) 商(OEM)轉型為(wei) 設計生產(chan) 商(ODM)進而發展為(wei) 品牌生產(chan) 商(OBM)。此外,公司還投資10億(yi) 元,在東(dong) 莞厚街鎮工業(ye) 園創建大型總部企業(ye) ————創科工業(ye) 園,占地麵積約28萬(wan) 平方米,計劃將以前分散在東(dong) 莞的7個(ge) 工廠都集中在這個(ge) 工業(ye) 園,進而大大提高協作生產(chan) 水平。
何柏林介紹,創科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公司總營業(ye) 額的2%至3%,公司在全球僅(jin) 工程師就擁有1600多名。現在創科每年開發300多種新產(chan) 品並主導製訂價(jia) 格。憑借超強自主研發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創科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得到大大提高,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國際金融危機。今年3到9月,企業(ye) 訂單比去年同期增加20%。目前,創科年產(chan) 值已由1985年創立時的300萬(wan) 美元增至2009年的30.75億(yi) 美元,增長了1000多倍。何柏林還告訴記者,創科工業(ye) 園還將成立“亞(ya) 太研發中心”,把原來在歐美等地的80%以上的研發中心分部移至厚街鎮新廠總部,致力於(yu) 提高企業(ye) 的研發技術含量。
這就是東(dong) 莞大力推崇的加工貿易轉型的理想路徑————從(cong) “生產(chan) ”到“設計+生產(chan) ”,從(cong) “生產(chan) 車間”到“企業(ye) 總部”轉變,以此增強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延長產(chan) 業(ye) 鏈,向“微笑曲線”兩(liang) 端升級。
事實上,通過4年的努力,東(dong) 莞不少企業(ye) 已從(cong) 原來單純的組裝加工,逐步轉向研發、設計、核心製造。單是近兩(liang) 年,加工貿易企業(ye) 就新增研發機構304個(ge) ,新增加工貿易高新技術企業(ye) 184家,全市出口300強企業(ye) 基本上都實現了“設計+生產(chan) ”的運作模式,ODM生產(chan) 製造產(chan) 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貿易出口超過60%。
此外,東(dong) 莞加工貿易的經營模式也隨之有所優(you) 化。目前,東(dong) 莞已有1600多家“非法人”來料加工企業(ye) 轉為(wei) 法人企業(ye) ,企業(ye) 的貿易方式趨向多樣化,改變了以往單一“大進大出”的經營模式。2009年,988家東(dong) 莞加工貿易企業(ye) 新創立了自主品牌。市場結構也出現喜人的變化,不少企業(ye) 從(cong) 隻做海外市場,轉為(wei) 兼顧內(nei) 外市場。今年1至9月,東(dong) 莞加工貿易企業(ye) 國內(nei) 銷售總額1496億(yi) 元人民幣,增長34%,占內(nei) 外銷總額的30%。
大突破:“不停產(chan) 轉型”模式
東(dong) 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最具有突破性意義(yi) 的就是成功摸索出一條來料加工企業(ye) “不停產(chan) 轉型”的模式,並示範廣東(dong) 省乃至全國。目前,已有1600多家企業(ye) 率先受益。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更何況東(dong) 莞實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期間遇到國際金融危機?
2009年東(dong) 莞GDP增幅僅(jin) 為(wei) 5.3%,從(cong) 1980年開始東(dong) 莞經濟平均每年增長20%。一時間,東(dong) 莞轉型來到了十字路口:是保持眼前經濟增長還是繼續實施產(chan) 業(ye) 轉型的“遠景規劃”?東(dong) 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忍得住暫時的陣痛、忍得住暫時速度的放緩、忍得住暫時收入的減少、忍得住社會(hui) 的非議”。
東(dong) 莞就是用這“四個(ge) 忍得住”凝聚了各方的改革共識,持續地推進加工貿易升級轉型試點工作,並從(cong) 強化企業(ye) 轉型意識、解決(jue) 關(guan) 鍵政策障礙、幫助企業(ye) 提升技術、搭建企業(ye) 內(nei) 銷平台著手,製定了《關(guan) 於(yu) 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意見》、《東(dong) 莞市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工作方案》及一係列配套政策,設立10億(yi) 元加工貿易升級轉型專(zhuan) 項資金,設立10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支持加工貿易企業(ye) 融資……
在此番攻堅克難的轉型探索中,最具突破性意義(yi) 的就是成功摸索了一條來料加工企業(ye) 不停產(chan) 轉型的路徑,示範廣東(dong) 省乃至全國。
據了解,作為(wei) 一種貿易方式,加工貿易區別於(yu) 一般貿易和補償(chang) 貿易的地方在於(yu) ,它是指從(cong) 境外保稅進口全部或部分原材料及零部件,經境內(nei) 企業(ye) 加工或裝配後,製成品複出口的經營活動。來料加工是加工貿易方式中的一種,來料加工企業(ye) 並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如果不轉型,企業(ye) 無法擴大經營範圍、不能搞自主研發、不能注冊(ce) 商標和申請專(zhuan) 利,也無法享受任何優(you) 惠政策,更談不上融資和內(nei) 銷。這樣的企業(ye) 在廣東(dong) 有近15000家,在東(dong) 莞有近7000家,占該市加工貿易企業(ye) 總量的六成多。
按照現行國家法規,來料加工企業(ye) 轉型的實質就是把原來的來料加工企業(ye) 注銷,新設立一家三資企業(ye) 。但是,一旦注銷來料加工廠,企業(ye) 必然要先停產(chan) ,待轉型企業(ye) 設立後方可複產(chan) ;如果在來料加工廠注銷前在原址先行設立轉型的三資企業(ye) ,隻能領取籌辦營業(ye) 執照,但不能開展經營活動,無法辦理加工貿易合同進口原材料開展生產(chan) 。據說以前加工貿易企業(ye) 轉型要停產(chan) ,一停大半年。在這期間,企業(ye) 有訂單不能接,並且原先簽好的合同要毀約,需要賠償(chang) 大筆毀約金。
如何破解企業(ye) 轉型停產(chan) 的難題?據東(dong) 莞市外經貿局副局長方見波介紹,2008年6月,該市外經貿會(hui) 同工商、海關(guan) 、稅務等7個(ge) 部門聯合出台《東(dong) 莞市來料加工企業(ye) 就地不停產(chan) 轉三資企業(ye) 操作流程及指引》,確立了來料加工企業(ye) 不停產(chan) 轉三資企業(ye) 的操作,率先在廣東(dong) 省解決(jue) 了來料加工企業(ye) 轉型遇到的停產(chan) 問題,即讓投資方先設立一個(ge) 籌辦性質的三資企業(ye) ,一段時間內(nei) 允許的來料加工企業(ye) 和這個(ge) 三資企業(ye) 在同一處所並存運作。企業(ye) 使用新舊注冊(ce) 的海關(guan) 登記編碼,按同一企業(ye) 辦理餘(yu) 料結轉手續,並在原來料加工合同核銷前,允許轉型三資企業(ye) 辦理加工貿易合同。
來利眼鏡製品(東(dong) 莞)有限公司轉型就受益於(yu) 這樣的新政策。去年,當得知來利眼鏡製品(東(dong) 莞)有限公司為(wei) 謀求更大發展打算轉型時,樟木頭鎮政府派專(zhuan) 人全程服務協助,短短20天時間裏就幫企業(ye) 在外經貿、稅務、海關(guan) 等部門辦全了相關(guan) 手續,讓企業(ye) 在“就地不停產(chan) ”的情況下成功轉型為(wei) 三資企業(ye) 。
來利眼鏡製品(東(dong) 莞)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向輝說:“我們(men) 的轉型能夠如此成功,如此快,完全得益於(yu) 當地政府、社區、外經貿等各部門的大力指引。每次我們(men) 遇到問題,政府、社區、外經貿各部門都在第一時間提供解決(jue) 方案。我們(men) 按照指引操作,進展非常快。有了三資企業(ye) 這一身份,有了一個(ge) 發展的空間,我們(men) 很有信心在這邊發展。”
目前,和“來利”一樣成功轉型的來料加工企業(ye) 已有1600多家。對於(yu) 東(dong) 莞探路的意義(yi) ,廣東(dong) 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高度評價(jia) :“推動來料加工企業(ye) 由‘非法人企業(ye) ’轉為(wei) ‘法人企業(ye) ’,既無先例可循,又涉及外經、海關(guan) 、工商、稅務、環保、消防等眾(zhong) 多部門,協調難度大。特別是要保證企業(ye) 不停產(chan) 就地轉型,難度很大。東(dong) 莞通過上下協調,爭(zheng) 取上級政策突破,內(nei) 部加強統籌,1600多家企業(ye) 率先成功轉型,為(wei) 全省推動來料加工企業(ye) 不停產(chan) 轉型摸索出一條全省適用、便捷的路子。”
再出發:5年關(guan) 注5大方麵
試點是動力、機會(hui) ,也是壓力。東(dong) 莞為(wei) 再次出發悉心謀劃,監管模式創新、產(chan) 業(ye) 提升、經營模式轉變、製造環節轉移及和諧勞動關(guan) 係將成為(wei) 其今後5年布局重點。
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說:東(dong) 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具有很好的借鑒和示範意義(yi) ,此次將東(dong) 莞列為(wei) 試點城市,是希望東(dong) 莞能繼續為(wei) 全國的加工貿易轉型探索新經驗。廣東(dong) 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寄語東(dong) 莞:切實抓好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試點工作,在推進來料加工企業(ye) 不停產(chan) 轉型、推動加工貿易企業(ye) 擴大內(nei) 銷等方麵摸索更多的好做法,同時從(cong) 戰略的高度、跨越的高度,從(cong) 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大方向、大環境出發,拿出更多更好的創新舉(ju) 措。
“這次會(hui) 議以後,我們(men) 將緊緊抓住試點城市先行先試的機遇,再用5年的時間,繼續在5個(ge) 方麵為(wei) 全國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探索積累經驗。”在11月16日的授牌大會(hui) 上,東(dong) 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淩告訴記者。
江淩提到的5個(ge) 方麵包括:在監管模式創新方麵,構建三方聯網審批和管理的先進模式,東(dong) 莞將以實現加工貿易計劃合同審批管理向實際合同審批管理轉變為(wei) 目標,以推進加工貿易信息化管理為(wei) 主要手段,建設地方電子口岸,構建地方商務部門、屬地海關(guan) 及加工貿易企業(ye) 三方聯網審批和管理的先進模式,並逐步擴展到外匯、稅務、檢驗等部門,實現部門管理資源共享;在產(chan) 業(ye) 提升方麵,再投100億(yi) 元實施“科技東(dong) 莞”工程,東(dong) 莞在過去五年投資50億(yi) 元的基礎上,未來五年再投100億(yi) 元,繼續實施“科技東(dong) 莞”工程,支持更多的工業(ye) 設計等公共技術平台建設,幫助中小加工製造業(ye) 進行自主創新,還將強化加工貿易產(chan) 業(ye) 退出機製,加大對“四純兩(liang) 小”(純電鍍、純漂染、純洗水、純印花和小規模造紙、小規模製革)加工貿易企業(ye) 的淘汰力度;在經營模式轉變方麵,組建東(dong) 莞特色口岸保稅物流中心,東(dong) 莞將與(yu) 屬地海關(guan) 合作,根據東(dong) 莞加工貿易產(chan) 品生產(chan) 製造的實際情況,分行業(ye) 、分企業(ye) 製定加工貿易產(chan) 品內(nei) 銷審價(jia) 體(ti) 係,構建加工貿易內(nei) 銷便利化支撐體(ti) 係,同時在東(dong) 莞市主要通關(guan) 口岸建立“進口保稅、出口監管和出口退稅”“三倉(cang) 功能合一”平台,組建東(dong) 莞特色口岸保稅物流中心,替代加工貿易產(chan) 品“香港一日遊”的運作模式;在製造環節轉移方麵,與(yu) 中西部合作建產(chan) 業(ye) 轉移園。東(dong) 莞將繼續與(yu) 廣東(dong) 省東(dong) 西兩(liang) 翼乃至中西部地區合作建立產(chan) 業(ye) 轉移園,引導玩具、製鞋、家具、毛織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將用工需求大、附加值低的加工製造環節有序轉移出去,在東(dong) 莞發展研發設計、核心製造和成品出口,形成產(chan) 業(ye) 鏈在更大區域進行配套的分工合作模式;在和諧勞動關(guan) 係方麵,推行民主管理和集體(ti) 協商工資製度。江淩表示,東(dong) 莞將繼續開展以關(guan) 愛企業(ye) 員工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城市暖流”行動,推廣和培育以人為(wei) 本的企業(ye)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