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原生銦供應國,然而,這一壟斷性資源優(you) 勢卻沒有體(ti) 現出“中國價(jia) 值”,銦資源價(jia) 格長期遭受外國廠家的壓製。
在經曆了年初短暫的行業(ye) 回暖後,目前的銦價(jia) 正麵臨(lin) “有市無價(jia) ”的尷尬。“近期銦價(jia) 顯現出疲弱跡象,需求也不旺,預計報價(jia) 還將有小幅下滑。”天津稀有金屬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工作人員王先生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據王先生介紹,目前銦價(jia) 為(wei) 現貨商詢價(jia) 2778元~3000元/千克 (不含稅),市場價(jia) 格則為(wei) 3100元/千克。而在今年8月份,銦價(jia) 還維持在3600元/千克,短短幾個(ge) 月間整整下降了500元。
事實上,產(chan) 量僅(jin) 為(wei) 銀的1%的銦一直被外界看好。按照產(chan) 業(ye) 分析人士的估值,銦的合理價(jia) 值應在2000~3000美元/千克,也就是目前銦價(jia) 的大約6倍。稀缺戰略資源因何遭遇價(jia) 格“尷尬”?《每日經濟新聞》對此進行了調查。
19家企業(ye) 聯合爭(zheng) 奪定價(jia) 權
相關(guan) 資料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原生銦供應國,然而,這一壟斷性資源優(you) 勢卻沒有體(ti) 現出 “中國價(jia) 值”,銦資源價(jia) 格長期遭受外國廠家的壓製。
7月16日,19家中國具有銦出口資質和配額的企業(ye) 就MB(MetalBul-letin,英國《金屬導報》周刊)的精銦報價(jia) 問題發表聯合聲明:認為(wei) MB報道的精銦價(jia) 格不能代表當前中國市場的主流價(jia) 格;2010年6月中旬以來,中國廠商未曾以MB所報道的低價(jia) 出貨,上述企業(ye) 要求MB公正地發布即時市場價(jia) 格,否則將聯合業(ye) 內(nei) 人士拒絕參照MB的報價(jia) ,並拒絕向其提供任何有關(guan) 信息。
19家企業(ye) “激烈”行動背後正是中國在國際銦市場缺少話語權的具體(ti) 體(ti) 現。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自6月9日以來。MB對銦金屬的最低報價(jia) 就一直維持在520美元/千克,中國企業(ye) 對此明確提出異議,認為(wei) MB報價(jia) 低於(yu) 市場主流價(jia) 格;MB聲稱其報道的低價(jia) 確為(wei) 中國出口的不含稅價(jia) 格。在幾次與(yu) MB溝通未果的情況下,中國企業(ye) 通過公開申明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場。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e) 協會(hui) 銦業(ye) 分會(hui) (以下簡稱銦業(ye) 分會(hui) )也表態稱,中國是銦最主要的原產(chan) 地,理應在銦的價(jia) 格問題上更有話語權。
“從(cong) 6~7月份,銦業(ye) 分會(hui) 就MB低報中國銦價(jia) 格與(yu) 對方進行了一個(ge) 半月的艱難磋商,最後迫使MB正視中國企業(ye) 的要求,提高了報價(jia) 。”銦業(ye) 分會(hui) 會(hui) 長趙立奎表示。
約九成小銦廠退出市場
銦礦多伴生在有色金屬硫化礦物中,特別是硫化鋅礦,其次是方鉛礦、氧化鉛礦、錫礦等,需通過相關(guan) 工藝才能提煉出銦,目前包括株冶集團、中金嶺南、ST鋅業(ye) 、ST珠峰、羅平鋅電等企業(ye) 都有銦業(ye) 務。方正證券銦業(ye) 分析師鄧新榮表示,對於(yu) 株冶集團等企業(ye) 來說,銦並不是主營業(ye) 務,而是副產(chan) 品,生產(chan) 成本低,因此價(jia) 格也往往不高,這也造成了銦價(jia) 格一直被市場低估。
“從(cong) 根本上來說,銦市場一直處於(yu) 供大於(yu) 求局麵,長期無序的價(jia) 格戰也讓銦產(chan) 業(ye) 很受傷(shang) 。”雲(yun) 南遠洋銦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煉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作為(wei) 中國最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之一,雲(yun) 南省已探明的銦儲(chu) 量占到了全國的40%左右。以個(ge) 舊地區為(wei) 例,當地銦資源富集於(yu) 鉛、錫、鋅、銅等礦中,原先精加工銦廠有乘風有色金屬、雲(yun) 錫集團、自立礦冶廠等企業(ye) ,另有十餘(yu) 家粗加工銦廠。
據林煉煥介紹,由於(yu) 國內(nei) 在產(chan) 業(ye) 鏈延伸方麵的科技投入不夠,致使銦的深加工產(chan) 品不能生產(chan) ,國內(nei) 下遊行業(ye) 直接消費少,精銦必須依賴出口。但是來自歐美及銦主要消費國日本的廠家需求持續低迷,加上走私現象猖獗,出口市場隻能不斷以低價(jia) 進行競爭(zheng) 。
與(yu) 銦價(jia) 的低迷相比,各種提取銦的原材料價(jia) 格卻在不斷上漲,另外,環保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嚴(yan) 格,許多小銦廠被迫關(guan) 閉。“整體(ti) 關(guan) 閉了90%,現在隻剩下2家了。”林煉煥稱。
個(ge) 舊市雙龍貴金屬實業(ye) 有限公司高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提煉銦的各種輔助材料價(jia) 格一直上漲,擠壓了粗銦的利潤空間。由於(yu) 沒有成熟的處理銦生產(chan) 廢水的方法,這些企業(ye) 承受著巨大的環保壓力。“國家實行節能減排之後,光環保一項就讓銦廠的成本增加了20%。”
壓力不止於(yu) 此,2007年6月18日開始,我國對銦出口實行許可證和配額管理,並征收15%的關(guan) 稅。而在此前,出口銦可以享受退稅13%。一進一退之間利潤的巨大下滑也讓林煉煥下定決(jue) 心關(guan) 閉了小銦廠,轉行做銅業(ye) 生意了。在個(ge) 舊頗有實力的乘風有色金屬也停止了銦業(ye) 生產(chan) ,據公司段總經理介紹,由於(yu) 沒有利潤,廠裏雖然擁有銦出口配額,但也不得不停止生產(chan) 。
根據銦業(ye) 分會(hui) 的統計,從(cong) 2007年開始,我國精銦產(chan) 量連續3年逐年下降。為(wei) 此,國家在政策上又進行了一番調整,從(cong) 2009年7月1日起,對“未鍛軋銦、廢碎料”的出口暫定關(guan) 稅由原先的15%下調為(wei) 5%,“銦粉末”出口暫定關(guan) 稅由10%下調為(wei)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