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國土資源部展開的"全國稀土等礦產(chan) 開發秩序專(zhuan) 項整治"增強了稀土產(chan) 業(ye) 上遊的盈利能力外,11月初,商務部副部長陳健針公開表示"2011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不會(hui) 大幅下降"。以此判斷,中國稀土還將占據全球產(chan) 量的絕大多數,也就向市場釋放出稀土價(jia) 格不會(hui) 出現大幅波動的信號。但不可否認,影響稀土價(jia) 格的外部因素還包括美元指數及大宗商品價(jia) 格。2010年,我國為(wei) 達到節能環保目標,在稀土開采環節下達的開采量規模比2009年減少了25%;在生產(chan) 冶煉環節,下達的計劃量同比減少23%。
11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介紹,根據海關(guan) 數據,1-9月份我國出口的稀土總量為(wei) 3.22萬(wan) 噸,平均單價(jia) 為(wei) 每噸1.48萬(wan) 美元。其中對日本的出口量是1.6萬(wan) 噸,占49.8%,同比增長167%;對美國的出口量是6200噸,占比19%,同比增長5.5%。
此外,目前中國稀土總儲(chu) 量占全球的30%左右,但是提供了全球80%-90%的生產(chan) 和貿易總量。姚堅認為(wei) ,"建立全球經濟秩序需要全球合作,希望有稀土資源的其他國家能進一步開發稀土資源,為(wei) 全球產(chan) 業(ye) ,特別是高技術產(chan) 品提供稀土。"
興(xing) 業(ye) 證券(601377)分析師羅人淵認為(wei) "美元指數及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確會(hui) 對稀土價(jia) 格產(chan) 生一定影響",但宏觀形勢的改變還受製於(yu) "稀土產(chan) 品的國內(nei) 價(jia) 格與(yu) 國際價(jia) 格差距較大、稀土並不具有國際期貨價(jia) 格,特別是美元的上漲趨勢形成難以判斷,以及影響市場流動性收緊的變化主要自來於(yu) 我國,我國不易出現如2007年一般的連續加息情況等因素",這可以理解為(wei) 市場基本麵並未發生重大改變,稀土價(jia) 格波動受美元指數及大宗商品價(jia) 格影響有限,更多依存於(yu) 稀土市場供需變化。
羅人淵還表示,"前期可以判斷為(wei) 獲利了結的下跌已經結束,伴隨年底經濟活動降溫會(hui) 抑製行情啟動,待市場逐步恢複活躍後,稀土板塊將有望重新成為(wei) 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