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讓我國麵臨(lin) 的國內(nei) 國際環境出現雙重調整的情況,目前我國已經成為(wei) 出口世界第一、進口世界第二的貿易大國。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日前表示,未來5年內(nei) ,我國有可能成為(wei) 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如何使我國從(cong) “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則至關(guan) 重要。
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在由商務部、北京工商大學等單位主辦的“首屆貿易強國論壇”上表示,在實現我國向貿易強國邁進的道路上,應使服務貿易發展與(yu) 貨物貿易發展結合起來,同時應對國內(nei) 外貿易進行一體(ti) 化研究規劃,讓內(nei) 外貿協調發展。
大而不強需改變
陳文玲認為(wei) ,我國貨物貿易在世界上的占比已經達到20%,在產(chan) 品價(jia) 格和質量上仍有較強比較優(you) 勢。但應該看到,我國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地位較低,在貿易規則的形成上難以發揮主導作用,國家沒有形成長期的貿易戰略,中國企業(ye) 也不能在全球配置資源。這些都是我國與(yu) 貿易強國的差距。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王曉紅博士直言,我國貿易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王曉紅建議,應該推動加工貿易轉型,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同時,需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使服務貿易與(yu) 對外投資和貨物貿易相結合。此外,需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培育服務外包的企業(ye) 和品牌。
商務部市場調控專(zhuan) 家、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則建議,在未來的貿易發展中,中國應繼續實施科技興(xing) 貿戰略,加強政策引導,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優(you) 化商品結構;同時要加強宏觀調控,規範出口秩序。
內(nei) 貿外貿需協調
專(zhuan) 家認為(wei) ,內(nei) 外貿協調發展應當是我國在“十二五”期間著重解決(jue) 的課題之一。
中國商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王耀認為(wei) ,目前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嚴(yan) 重滯後,且存在巨大逆差。未來中國在金融、谘詢等服務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服務業(ye) 做強則可為(wei) 服務貿易做強奠定基礎。
他同時表示,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讓許多中國的貿易夥(huo) 伴擔心進口大量中國產(chan) 品會(hui) 影響到本國就業(ye) ,“但如果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則會(hui) 為(wei) 當地創造就業(ye) 。”他認為(wei) ,這樣會(hui) 使中國麵臨(lin) 的貿易壓力有所減小。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王曉東(dong) 表示,目前中國內(nei) 貿領域在批零關(guan) 係、營銷通道等方麵存在一些障礙,使得外貿企業(ye) 很難進入內(nei) 貿流通領域,一定程度造成內(nei) 外貿的脫節。“應該讓那些外貿企業(ye) 可以有機會(hui) ‘轉回來’,進入內(nei) 貿領域,從(cong) 而實現內(nei) 外貿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