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據英媒稱,今年,中國科技公司在華爾街的融資規模驟降。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22日報道,美國迪羅基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科技公司今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籌資額不足20億(yi) 美元(1美元約合7元人民幣),比2018年全年籌資總額少了大約74%。
報道稱,這表明,阿裏巴巴在紐約IPO並創紀錄地籌得250億(yi) 美元、鼓勵數以百計中國科技公司紛紛效仿的5年後,潮流已經轉向。今年在中國內(nei) 地上市的科技公司共籌得83億(yi) 美元,比去年增長了20%以上。
報道還注意到,與(yu) 此同時,上海科創板7月開市交易以來已迎來50多宗IPO。
中國最大風投公司之一啟明創投的主管合夥(huo) 人梁頴宇說:“我們(men) 的一些公司已申請在科創板上市。香港市場目前的表現也相當不錯。”盡管香港社會(hui) 動蕩,但恒生指數今年已上漲3%。
梁頴宇說,一些中國公司認為(wei) ,本地投資者更有可能重視它們(men) 的市場潛力。她還說,還有其他好處,比如不必飛到美國去會(hui) 見投資者。
有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在認真考慮出台一項阻止中國企業(ye) 在美國上市的禁令,這也嚇倒了中國企業(ye) 。
但瑞士信貸集團亞(ya) 太股票資本市場部門主管約翰遜·徐表示,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數量減少並不預示著中國企業(ye) 赴華爾街籌資行為(wei) 永久性畫上句號。
約翰遜·徐說:“這是周期性的。”他還說,可獲得充足的私人資本意味著,中國的初創企業(ye) 無需匆忙在公開市場上出售股票。
約翰遜·徐說,自2017年包括數字閱讀平台閱文集團和在線保險公司眾(zhong) 安保險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以來,人們(men) 的觀點在發生轉變,逐漸將香港視為(wei) 一個(ge) 可行的上市地。
他說:“那批交易向投資者和發行者證明的是,香港可以成為(wei) 科技公司成功上市之地。”
高盛公司的阿倫(lun) ·阿爾特說,盡管中國科技公司在紐約的IPO籌資額大幅減少,但簡單地作同比比較無法反映出更廣泛的情況。
阿爾特說:“IPO金額大幅下降是因為(wei) 2018年的表現太好了。”他還說,今年迄今為(wei) 止,中國科技公司通過各種途徑——不僅(jin) 通過IPO,也通過增發和可轉債(zhai) 等其他手段——在美國籌集的資金達到160億(yi) 美元,超過去年約130億(yi) 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