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集中掛牌交易算起,科創板10月29日迎來“百日”。據統計,截至10月29日,科創板已有166家企業(ye) 申報,其中已上市36家,這些公司首發募集資金總額達497.55億(yi) 元。
從(cong) 發行審核及市場交易等方麵看,市場的無形之手正逐步發揮應有效力,個(ge) 股在業(ye) 績分化背景下走出獨立走勢。市場人士認為(wei) ,科創板正式運行以來表現出色,真正亮點在於(yu) 製度創新,包括多元化上市標準、審核試點注冊(ce) 製、嚴(yan) 格的退市製度、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實施保薦人跟投製度等多方麵,將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產(chan) 生深遠影響。
掛牌公司業(ye) 績整體(ti) 向好
截至10月29日,在36家掛牌公司中,已有17家公布前三季度財務報告。其中,多家公司業(ye) 績顯著增長。
鉑力特是今年最早披露三季報的科創板公司。得益於(yu) 3D打印設備,尤其是自研3D打印設備的營業(ye) 收入增長,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76億(yi) 元,同比增長34.85%。公司實現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2620.23萬(wan) 元,同比增長187.44%。
10月28日披露三季報的科創板企業(ye) 中微公司業(ye) 績亮眼。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為(wei) 1.35億(yi) 元,同比增長399.14%。
中微公司的增長得益於(yu) 產(chan) 品逐步打開市場。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研發方向和產(chan) 品符合市場趨勢和需求,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深度融合。各產(chan) 品的研發成果均取得先進客戶的認可,客戶驗證情況良好,鞏固了公司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不過,受季節性等因素影響,部分科創板公司業(ye) 績出現較大波動。例如,天準科技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ye) 收入為(wei) 2.95億(yi) 元,較2018年同期下降19.06%;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為(wei) 1541.81萬(wan) 元,同比下降80.12%。公司在業(ye) 績說明中表示,公司業(ye) 績變化最主要原因是收入的季節性變化和費用的持續增長。另外,公司前三季度來自主要客戶蘋果及其供應商的收入不如預期,收入結構變化導致產(chan) 品綜合毛利率下降。
中泰證券研究報告表示,科創板公司屬於(yu) 以科技創新為(wei) 導向的成長期公司。在成長早期階段,企業(ye) 業(ye) 績波動較大也屬於(yu) 正常情況。預計伴隨後續政策支持及高研發支出占比作用顯現,可能將出現盈利穩定及環比改善的趨勢。
市場邏輯發揮主導作用
科創板運行以來,市場邏輯已逐步開始發揮主導作用。從(cong) 發行端看,隨著發行審核節奏進入常態化階段,供給短缺的現象已基本消失,發行定價(jia) 逐步穩定。
“此前,大家打新還主要以搶籌為(wei) 主,但是現在供給增加了,打新策略變得更穩健。我們(men) 團隊現在對公司基本麵研究的工作量大增。”
一位私募基金投研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雖然所在私募仍“逢新必打”,但是在打新報價(jia) 上逐步趨向理性。
科創板二級市場走勢也更趨平穩,價(jia) 值回歸趨勢明顯。從(cong) 走勢看,大部分個(ge) 股股價(jia) 有所回落。
市場人士分析,科創板上市首日股價(jia) 包含了供需不平衡的估值溢價(jia) 。隨著市場熱情退卻,供給端新股持續增加,價(jia) 格回歸理性是合理過程,也是注冊(ce) 製下的市場之手發揮功能的體(ti) 現。科創板公司上市前五日無漲跌幅限製,加速了估值回歸速度,客觀上更利於(yu) 發揮市場價(jia) 值發現功能,為(wei) 市場長遠平穩運行打下基礎。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表示,科創板成功與(yu) 否的評判標準不是上市公司股價(jia) 和成交量短期表現,而應以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衡量。能否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篩選出科技創新企業(ye) 中的優(you) 質標的並對其準確定價(jia) ,能否為(wei) 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能否孕育出偉(wei) 大的科技公司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才是評判科創板是否成功的價(jia) 值尺度。
“設立科創板不是畢其功於(yu) 一役。”張岸元表示,不能認為(wei) 目前的科創板規則已完美,不幻想科創板能一攬子解決(jue) 投資者結構、文化等基礎性問題。市場缺陷要通過持續運行去不斷發現和解決(jue) ,各方麵製度要通過長期實踐不斷調整、摸索完善。這些規則設計還要在創業(ye) 板等其他板塊複製、推廣、提升。持包容心態,有容錯糾偏機製,給市場更多時間。